有目標,纔有方向。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了新時代推進綿陽發展的戰略謀劃,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提出了“建設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的奮鬥目標和“四步走”時間表。

7月31日,在解讀市委七屆五次全會精神第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市委副祕書劉林建直言:“對這個目標我的理解是,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兩者相輔相成,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建設中國科技城是綿陽肩負的國家使命,是綿陽的金字招牌,也是綿陽有別於其他城市的鮮明特色。”劉林建表示,中央對科技城建設有明確的定位,國務院批覆的科技城“十三五”發展規劃要求,要把科技城打造成創新驅動發展的試驗田、軍民融合創新的排頭兵和西部地區發展的增長極。

而建設西部現代化強市,是涵蓋“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統攬全市各項工作的奮鬥目標,“其內涵就是創新活躍、經濟繁榮、政治清明、文化興盛、社會和諧、生態優美,這是綿陽服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局的政治擔當。”劉林建說道。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了“四步走”的“時間表”,既承接國家“三步走”戰略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又與綿陽發展重大時間節點相銜接。

市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吳小兵就全會提出的“四步走”做解讀——

具體來講,“四步走”是指:

到2020年建市35週年,我市要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與全國、全省同步的底線要求,而高質量體現了我們自加壓力、跳起摸高的目標追求。在這個階段,中國科技城超常發展要取得重大突破,這是落實省委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技城建設20年必須交出的答卷。”吳小兵表示。

到2025年建市40週年,重點是要基本建成四川經濟副中心和西部經濟強市

形成與城市發展定位相適應的經濟實力和戰略功能,這是綿陽作爲全省第二大經濟體的應有擔當。

到2035年建市50週年,重點是要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

基本實現中國科技城建設的國家戰略目標。“這是完成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綿陽國家使命的必然要求。”吳小兵說。

到本世紀中葉,要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科技城,建成西部現代化強市

“之所以在2020—2035年這15年中劃出2025年這個節點,主要是考慮到從現在到2025年建市40週年這8年時間,是綿陽建設四川經濟副中心和西部經濟強市的決勝期,必須實現超常發展、跨越發展,爲綿陽後續發展夯實基礎、贏得主動。”吳小兵介紹。

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的這一奮鬥目標外,還提出要建設四川經濟副中心和西部經濟強市兩個目標。

“四川經濟副中心和西部經濟強市”這個目標與“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這個目標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市委常委辦主任餘青根解釋,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的目標預計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是全市發展的總體目標、遠期目標;而四川經濟副中心和西部經濟強市,是通過努力在未來幾年能實現的,是全市經濟工作的奮鬥目標和近期目標,也是建設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的關鍵支撐。

“爲什麼提出建設西部經濟強市這個目標?”面對記者的提問,餘青根從一個數據說起,去年,綿陽經濟總量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跨過2000億元大關,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餘青根表示,市委在客觀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經濟工作成效、科學研判綿陽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短板基礎上,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全面落實中央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決策和省委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的決策部署,着眼於更好踐行綿陽肩負的國家使命和滿足全市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今年初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正式確立建設西部經濟強市的全市經濟工作奮鬥目標。

關於四川經濟副中心這個目標,餘青根介紹,省委書記彭清華來四川工作以後,結合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四川篇”,對四川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和階段性特徵進行了科學審視,明確指出四川區域發展不協調的矛盾非常突出,創造性地提出了實施“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大構想。

從國內不少城市走過的路徑看,城市經濟總量跨過2000億元臺階後,城市規模和資源要素集聚能力都會顯著提升,會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而綿陽就正好處在這個階段。加之,我市近年來在招商引資上實現重大突破,而且擁有很好的人才基礎、科技基礎、工業基礎,有很好的地理區位條件和其他方面的資源優勢和發展空間。“可以說,全省7個區域性中心城市中,綿陽市最有基礎、最有條件建成四川經濟副中心的城市。”餘青根表示,因此,市委提出要積極建設四川經濟副中心,就是貫徹落實省委“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具體行動。

“西部經濟強市,是強調綿陽在西部和全國經濟版圖中的地位,全省經濟副中心,是強調綿陽作爲全省第二大經濟體在四川發展格局中的地位。”餘青根說,兩者是一個有機整體,根本指向都是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實現經濟總量與質量、速度與效益辯證統一的發展。

餘青根直言:“建成了全省經濟副中心,綿陽也就成爲了西部經濟強市;西部經濟強市建好了,綿陽就是名副其實的四川經濟副中心。”

此次新聞發佈會還聚焦“綿陽現代化建設的五個主攻方向”。

從字面看,“五個主攻方向”是新時代推進綿陽發展的重點領域,是全市精準發力、持續用力的重點部位,更在全市各項工作中居於主導地位。

透過字面,迫切需要解答的就是:“五個主攻方向”的意圖是什麼?它究竟會給綿陽帶來怎樣的改變?

“綿陽面臨着難得的發展機遇!”市委政研室主任付強的一句話引起會場所有人的矚目。

“一帶一路”建設倡議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創新驅動發展和軍民融合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在綿陽交匯疊加,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軍民融合項目等重大布局在綿陽探路開局,推進中國科技城超常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爭創四川經濟副中心、推動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等重大政策在綿陽落地……綿陽的發展潛力也隨之迸發。

“市委七屆五次全會,勾畫了新時代綿陽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如何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就需要我們找準並抓住綿陽改革發展的主要矛盾,而這‘5個主攻方向’,就是新時代推進綿陽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牛鼻子’。”付強表示。

立足貫徹看謀劃,綿陽決策層在看到發展機遇的同時,盯住“五大主攻方向”背後的考量是什麼?

着力推進中國科技城建設實現新突破

這既是履行好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綿陽的國家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好省委“推進中國科技城超常發展”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

“我們要進一步擦亮科技城這塊金字招牌,聚力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產業創新,以寬廣視野集聚創新資源要素,以超常舉措促進科技資源加速轉化爲現實生產力,引領帶動綿陽發展實現新突破。”付強說。

着力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這既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設西部經濟強市和四川經濟副中心的關鍵支撐。

付強說:“當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綿陽的最大市情,經濟總量不大、質量不高仍是綿陽發展的最大問題,解決好這一最大市情和最大問題,就要求我們必須緊緊扭住發展第一要務,主動順應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堅定不移穩增長、促發展,爲率先建成四川經濟副中心和加快建設西部經濟強市提供關鍵支撐。”

着力構建“一核兩翼、三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

這既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的重要途徑。

“當前,市縣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協調,各地產業同質化發展,招商引資“惡性競爭”等,是綿陽長期存在而又一直沒有有效解決的‘老大難問題’。”付強表示,根據各地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市委全會創造性地提出了構建“一核兩翼、三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有利於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進一步夯實綿陽發展的底部支撐。

着力建設西部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這既是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的客觀需要,也是綿陽搶佔發展先機、贏得發展主動的必由之路。

“要實現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這一總體目標,最管用的招數就是改革開放,根本出路也要靠改革開放。只有將改革精神、開放理念貫穿綿陽發展始終,堅持大力解放思想,不斷破除‘盆地意識’‘自滿情緒’和‘制度藩籬’,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以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動力活力,以全面開放集聚各類資源要素,進一步提升改革開放水平,才能不斷拓寬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後勁。”付強表示。

着力推進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這既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付強慷慨激昂地說:“我們搞建設、抓改革、促發展,最終目的都是爲了讓綿陽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這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未來我們將着力補齊民生領域短板,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解決好羣衆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難題,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發展更有溫度、更有質感。”

(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燁 郭若雪 黃小芹 李橋臻/文 視覺綿陽/圖)

製圖:蒲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