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級大白鯊”和“阿芙羅飛車”相比,採用了完全不同的設計理念,“超級大白鯊”雖然屬於一種涵道式飛行器,但嚴格來講,是一款翼身融合複合式構型的高速直升機,同時採用的共軸雙旋翼設計,提供升力的同時實現了反扭力的互相抵消,同時該旋翼系統還經過優化,能在高速飛行時保持飛行器的穩定性。在“超級大白鯊”研製方的研製計劃中,還推出了名爲“XS-1”的未來高速直升機項目,旨在研製試飛一型基於人工智能時代有人駕駛的新構型高速直升機,及附屬僚機(一種高速無人直升機),用於驗證翼身融合體技術在直升機設計領域的應用。

(原標題:關於天津出現的這個“UFO” 你想知道的答案來了)

【環球網報道 記者 徐璐明】在2019天津直博會上,室外靜態展區一款酷似飛碟的神祕飛行器擺放在最爲顯眼的位置,雖然公開展示的信息上說明這是一款名爲“超級大白鯊”的翼身融合高速直升機,但普通觀衆還是難以把它與“直升機”聯繫起來。爲此,環球網記者專訪了這款“UFO”的研製方,揭開這款飛行器的神祕面紗。

關鍵詞:軍事用途

據該研製該直升機的大嘴鸚鵡空天技術實驗室現場人員介紹,“超級大白鯊”是一款針對軍事用途設計的翼身融合高速直升機,其設計的初衷考慮的就是軍事用途。作爲一款軍事用途的飛行器,在目前公開的靜態模型和結構圖並未展示這款高速直升機的武器掛載方式,記者從現場瞭解到,該機將採用的在機身兩側加裝短翼和武器掛架的方式來掛載武器,這與目前主流武裝直升機短翼掛載武器的方式相同。但考慮到空氣動力學方面的音速,“超級大白鯊”短翼和掛架的形狀設計會進行特殊的處理和優化。

在室外展區進行靜態展示的“超級大白鯊”直升機模型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翼身融合直升機技術在軍事應用領域可以說是一塊空白。“超級大白鯊”一出現,就被美媒、英媒、俄媒爭相報道。外媒也非常關注該直升機官方介紹中的“針對未來數字信息化戰場設計出的一種複合式翼身融合高速直升機構型”等表述。

英國《每日星報》11日刊文稱,“超級大白鯊”憑藉其獨特的外形設計,獲得廣泛關注,它看起來像受到外星科幻電影的啓發。報道援引一位不具名的前軍情六處負責人說,如果它能成功飛上天空,將是有史以來第一架能夠正常工作的翼身融合飛機。“今日俄羅斯”也表示,如果“超級大白鯊”能實現天空作業,將意味着中國直升機設計師解決了一個世紀難題——製造一架能正常工作的翼身融合飛機,這是自二戰以來困擾西方直升機行業的難題之一。美國軍事網站The Drive的報道指出,“超級大白鯊”有可能進化成某種先進高速、貼地飛行的翼式交通工具,可以在接近地面的高度展開快速機動任務,這對於偵察或臨時突襲非常有價值。

超級大白鯊武器系統配置

關鍵詞:翼身融合

酷似UFO的翼身融合飛行器曾一度是軍事大國爭相研發的絕密武器,但早期曾面臨技術障礙,無法滿足實際使用和作戰的需求。在上世紀50年代的冷戰時期,美國就曾研發一種名爲“阿芙羅飛車”的飛行器樣機。這款“阿芙羅飛車”在當時簡直可以說是科幻度爆表,直徑1.5米的中心圓孔處裝有124個葉片構成的渦輪風扇,由3臺J69渦噴發動機驅動,上層有兩個氣泡式獨立座艙,下方還有3具輪式起落架。

美軍祕密研製的“阿芙羅飛車”

但在隨後的測試中“阿芙羅飛車”的表現卻不盡人意,首先暴露出的就是複雜的動力傳輸結構導致的穩定性問題,在1959年9月進行的繫留升空試驗又發生失控擺動現象。樣機在實際測試中表現出的飛行性能也無法讓美國軍方滿意,最高時速只有56千米/小時,飛行高度也只有1.1米,完全無法與普通戰鬥機相比。因爲技術問題,“阿芙羅飛車”項目直到到1961年底也未能獲得令美軍滿意的效果。隨着時間的流逝,“阿芙羅飛車”計劃也走向了終結。

“阿芙羅飛車”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它的穩定性。“超級大白鯊”和“阿芙羅飛車”相比,採用了完全不同的設計理念,“超級大白鯊”雖然屬於一種涵道式飛行器,但嚴格來講,是一款翼身融合複合式構型的高速直升機,同時採用的共軸雙旋翼設計,提供升力的同時實現了反扭力的互相抵消,同時該旋翼系統還經過優化,能在高速飛行時保持飛行器的穩定性。

“超級大白鯊”總體佈局圖

傳統共軸雙旋翼直升機的旋翼位於直升機頂端,在低速狀態下能保持很好的穩定性,但在高速飛行的複雜環境中,劇烈的紊流很容易讓直升機失去控制,翼身融合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超級大白鯊”的設計也是在此前多代的技術積累下才有了如今最終的構型。

不少網友對此提出疑問,認爲“超級大白鯊”在外觀上看起來與這些直升機幾乎沒有共同點,所謂的“參考設計”從何而來?對於這一點,現場人員也進行了解答。據他介紹,在研發“超級大白鯊”之前,該實驗室已經對常規的單旋翼帶尾槳、共軸雙旋翼、縱列雙旋翼、並列雙旋翼、交叉雙旋翼5種構型進行了充分研究,有了豐富的技術積累,在對這些基礎構型充分研究的基礎上,才形成了“超級大白鯊”的構型,翼身融合在直升機技術領域的應用也是建立在傳統的直升機構型基礎之上。“超級大白鯊”的設計理念也是在翼身融合技術應用於直升機領域方面,開闢了一個新的思路和方向。

多種旋翼構型示意圖

關鍵詞:高速無人

在“超級大白鯊”研製方的研製計劃中,還推出了名爲“XS-1”的未來高速直升機項目,旨在研製試飛一型基於人工智能時代有人駕駛的新構型高速直升機,及附屬僚機(一種高速無人直升機),用於驗證翼身融合體技術在直升機設計領域的應用。

“超級大白鯊”的多視角示意圖

據介紹,高速直升機起飛後通過方向舵或兩側渦輪噴氣發動機實現低速到高速自由的轉換,最大設計速度可達650km/h,巡航速度450~600km/h;該高速直升機最終將實現13227磅(約6噸)最大起飛重量,可以攜帶有效最低任務載荷3306磅(約1.5噸),最大任務載荷5511磅(約2.5噸),以此滿足未來軍事領域戰鬥單元的快速機動部署;與此同時,這種翼身融合構型高速直升機將實現最大載荷下航1575km(450km/h飛行3.5小時),或空機轉場航2950km(650km/h飛行4.5h);並且同時驗證其駕駛員彈射救生系統,爲未來高速直升機飛行安全積累初步的技術經驗。

關鍵詞:未來重直

除了以靜態模型展示的“超級大白鯊”,還有另一款重直技術方案也在本屆直博會上進行了展示。根據設計數據,這款名爲“象王號”的重型運輸直升機旋翼直徑37.6米、高度10.6米,空重29噸、最大起飛重量58.5噸,最大平飛速度450千米/小時,航程能達到2350千米,實用升限7000米,機組成員由5人組成。

“象王號”重型直升機效果圖

從設計數據來看,這種新構型翼身融合重直技術比現有俄羅斯米-26直升機整體性能更強一些,不過由於沒有技術驗證機試飛,設計數據只能作爲參考。據其實驗室工程師介紹,我國高速直升機研發領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李再興 本文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李再興_NBJS902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