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by 諸葛鬧鬧

1

一部好的青春片是什麼樣子的?就是將你遲鈍的心,短暫的磨出棱角。

我已經很久不爲電視劇、電影寫東西,這意味着心在一點點變遲鈍。這是不再年輕的一種內裏表現,比皺紋更隱晦,卻更深刻。

這種遲鈍指的不是變愚蠢的那種遲鈍,不是反應慢的那種遲鈍,事實上,我比我此生任何時候都聰明,都知道如何讓自己過得更好。這是一種通常在人間修行25年以上就會獲得的自我保護機制,是不再爲任何沒有價值的東西浪費感情那種遲鈍。

最近刷了一部劇,本是帶着一般無二的遲鈍態度看的。但沒想到是,你小心翼翼的避開鋒利的匕首,卻不小心被書頁劃破了手指。就是這樣一部劇,叫做《去他媽的世界》(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

一個男孩,一個女孩,17歲左右,一個是“沒頭腦”,一個是“不高興”。(以下有輕微劇透,介意的可以直接跳到第二小標題)

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男主James 6歲的時候目睹抑鬱症的母親在自己面前自殺,幼時的他無法排解,只好通過提前磨鈍自己的心,封閉自己的感情,來減少這件事情對自己的傷害,也就從此幾乎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他不建議也不拒絕,對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沒有興趣。這種無感從心理蔓延到生理,他試過將自己的手放進滾燙的油鍋裏,看自己是否還能感覺到疼。

13歲時,父親送給他一把刀,他開始虐殺動物。直到有一天,他想到了殺人。

女主Alyssa從小被生父拋棄,生母改嫁了一個混蛋,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她衣食無憂,但並不開心,因爲這個新家裏,沒有人在乎她,她是多餘的。她將一切過錯歸咎於母親,認爲父親纔是最愛她的。她保留着父親每年給她寄的生日卡片,這是她這些年來與父親唯一的連結。還有一件穿舊了的夾克,父親的。

這兩個人相遇了,Alyssa覺得在這個艹D的世界上,只有James看起來有些不同;James覺得Alyssa或許可以成爲他的第一個殺人目標。

就這樣,沒頭腦的James被不高興的Alyssa刺激,搶了父親的車,開始了一段逃離之旅。

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然而世界就是這麼艹D,你能逃到哪裏去呢?很快他們撞了車,遭遇變態和連環殺人犯,James用本來計劃殺Alyssa的刀殺死了要傷害她的人。

於是,兩個人真的開始了亡命天涯。

2

豆瓣裏,喜歡和討厭這部劇的人都很多,討厭的人覺得兩個人是神經病,放着好好地生活不過,把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是呀,那些登山的人是不是傻逼,最後死在離珠峯幾十米的地方,哪些長江漂流的是不是傻逼,最後撞翻在激流裏,哪些翼裝飛行的人是不是傻逼,一次失誤就沒了性命。

現在的流行的價值觀太好了,積極向上的成功學和精緻的利己主義。對生活永遠抱有希望,無論處於什麼階級都不要放棄向上的努力。

不奢望,不幻想,不做脫離現實的夢;要堅強,要努力,要永遠腳踏實地。頹廢不對,抑鬱不對,自殺更不對;肥胖不對,熬夜不對,不求上進更不對。你要永遠積極努力下去,才能符合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大家都好積極,真好啊,但是有的時候覺得很累,不想按部就班,不想積極向上,想要喪一下,做個沒有用的廢物。

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3

過度的積極正派會讓人很累,不安分在底層暗流湧動。《瑞克和莫蒂》有一集講有個星球上的人,每年會有一天可以不遵守任何規則,做任何事情,搶劫、殺人都不犯法,過了這一天後一切恢復常態。所有繃久了的都需要釋放,所以會出現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嬉皮士文化。

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如果用人生中的一個階段來比如嬉皮士文化,那必然就是青春期。那是一個以生命力混充智慧的年紀,大家都腦袋空空卻願意思考最深刻的哲學問題。因爲擁有的尚且少,所以破壞的成本低。

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這幾年國內的青春片有種不好的導向,它讓人以爲青春就是逃課、早戀、劈腿、打羣架。這只是表象,而不是內核。

青春是反邏輯,是不取悅,是不求結果,不問意義。像《大象》裏那樣,一場午睡過後,埃裏克和阿萊克斯提槍走進了校園,沒有歇斯底里,沒有導火線和爆發,一場猶如默片般平靜的殺戮,毫無徵兆地上演。

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青春是《去他媽的世界》中那樣,一言不合就打了父親一拳,搶走他的車,離開自己的生活,踏上一條沒有目的地的旅程。走一步看一步,今天有一個躺椅,誰他媽的管明天睡在哪裏。

後來,你們都忘了那時候的激情,只記得自己做的傻事,所以青春就成了叛逆和中二,是不成熟的代名詞。

可是什麼是成熟呀你告訴我,就是終於開始由衷的熱愛自己當初討厭的事?就是終於從輟學到勸你好好上課?韓寒成熟了,好多人鬆了一口氣,當初的叛逆少年終究改邪歸正,你看呀,沒有人能逃出社會的大邏輯。多麼廉價的優越感。

4

青春片不是專屬14-20歲的人的片,青春現、將或曾屬於每一個人,好的青春片所揭示的問題,展露的情感也理應屬於所有人。青春不是一個年齡階段而是一種心理狀態,還保持着對周圍確鑿事物的懷疑,還願意打破、放棄,還願意尋求未知,哪怕口袋空空還願意思考人生終極問題。

我們相信某種秩序並非因爲它是事實,而是因爲大家都相信它可以提升合作效率,不想合作的人自然可以不信。你看到的別人的混亂並不一定是真的混亂,它取決於觀察者的心智。

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熵在自然世界中普遍存在,唯獨在生命體成了例外。熵增定律是說一切事物都是從有序趨向無序,而偏偏生命體以負熵爲食,新陳代謝的本質就是熵減的過程。

我們來到這世上,被傷害,被打擊,卻越來越organized,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熵去哪了?

多半是喂到了心裏,拿遲鈍作了交換。

James和Alyssa牽手在這世上走,一個人終於從沒頭腦懂得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意義,一個終於從不高興到明白了愛意是什麼樣的感情。

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他們在釋放的過程中消滅了熵,越來越organized,哪怕代價是自己的生命。

5

20歲的喬布斯曾到印度修行,並獲得了改變一生的體驗。他說過,“如果必須二選一的話,我肯定是嬉皮士,我所有的同事都屬於嬉皮士。不同的人對嬉皮士有不同的理解,有些東西是超越日常忙碌瑣碎的生活的。生活不僅僅是工作、家庭,在生活的間隙,尤其是在不如意的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某種衝動,找回生活的意義。”

所以《去他媽的世界》和一切看似毫無意義的青春片所要告訴我們的大概就是,永遠不要把既有的一切規則看成理所應當,永遠不要停止尋找生活的真相,永遠都有義無反顧的勇氣。哪怕最後發現,自己追尋並沒有意義。

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最後的最後,你像James一樣奔跑着死掉,如同堯茂書漂行1270公里後觸礁,翼裝飛行的科瓦茨在天門山摔落山崖。

這個世界永遠積極陽光,可我偏偏想喪

你終於意識到,這個世界並不美麗,但你依然愛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