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景说史

民国时期的上海也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其繁华程度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 所以当时人们赞誉其为“大上海”。民国时期的旧上海同时也是个龙鱼混杂的地方,这里不但有豪门,还有各种各样的帮派。今天观景要说的主人公杜月笙就是旧上海最大的帮派青帮的重要人物。

杜月笙杜月笙的发迹史

杜月笙在4岁以前父母就不在了,他是由继母和舅父抚养成人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杜月笙由于家庭原因少年时没读过什么书,14岁时就在社会上闯荡了。

在他14岁那年,杜月笙拜青帮成员陈世昌为老头子,经过陈世昌的关系,杜月笙进入到了上海青帮龙头老大黄金荣的公馆,做了一个青帮的“小混混”。由于杜月笙脑瓜子灵活,很快就得到了上海“青帮”老大黄金荣的赏识,让他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这也是当年这个穷小子“发家致富”之路的开始。

旧上海的帮派自然都不是什么善类,他们干的都是一些投机倒卖的“偏门”生意,杜月笙进入青帮后以此为跳板,相继成立“三鑫公司”、“中汇银行”等公司,从一个帮派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为了旧上海的金融大鳄。

杜月笙

1932年,杜月笙更是成立了“恒社”,虽然说“恒社”名义上是以“服务社会,效忠国家”为宗旨,但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帮派组织。杜月笙的“恒社”成立后得到了发展迅速,当时旧上海很多的社会名流纷纷进入了这个组织。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杜月笙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以“中华贸易信托”等公司的名义与沦陷区交换物资,支持抗日,实际上是中饱私囊,大发战争横财。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拒绝了国共双方的邀请,选择了前往香港定居,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于香港,享年63岁。杜月笙巅峰时期有多少家产?

杜月笙在旧上海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有人给他送了一个“上海皇帝”的外号。作为当时旧上海黑白两道都通吃的主,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到40年代末这段时间里,杜月笙可以说在上海滩是个呼风唤雨的人物,这个时期就是杜月笙的巅峰期,那么他的家产到底有多少呢?

在那个自行车都是稀缺货的年代里,杜月笙竟然有汽车9辆,其中有一辆雪佛兰、一辆卡迪拉克。他所住的是豪华的杜公馆,造价大约30万大洋左右。据说杜月笙每年的花销就数额巨大,司机、助手、贴身保镖以及各种活动等费用,再加上杜公馆的各项开支就高达200万大洋。

杜公馆

杜月笙拥有九辆汽车,由于无法准确考证当时的价值,以每辆5万大洋计算,合计就是45万大洋;杜公馆价值30万大洋;杜公馆年花费用200万大洋,以开支占总资产十分一来算的话就是2000万大洋左右;杜月笙还开有银行,以及其它类的“灰色”产业,总产值绝对不会少于1000万大洋,杜月笙巅峰期至少也要超过3000多万大洋的家产。当然,这只是一个估算值,他家产拥有更多的家产可能性更大。杜月笙的家产以现在的物价换算会是多少呢?据章宗元著《中国货币研究二种》载:1块银元大约等于1200文钱。

民国时期所说的1块大洋其实就是1银元,当时上海1银元大约等于1200文钱左右。我们去看看当时的物价是多少呢?

杜公馆据鲁迅在《孔乙己》中写到:“买一碗酒现在要涨到十文,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

根据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来推算,民国时期个人花30文左右,可以喝一顿有荤菜的小酒了。也就是说当时日花100文就够基本开支了,一个月花费也就是3000文左右,折合就是3个大洋,满打满算一个普通人一年开支就在40个大洋左右。以我们现在的物价来看,30块钱勉强可以在路边摊喝一次有荤菜的小酒,也就是说当时的1文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块钱,甚至更多,1大洋就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200元。

杜月笙剧照

杜月笙娶了五房姨太太,共生了三子,二女,家庭成员共11号人,加上佣人、保镖等人,杜公馆里大约50人左右。考虑到杜月笙是社会名流,将费用提高十倍,以人均年消费400大洋计算,每年所花也不过20多万大洋左右。而杜公馆年花销就高达200万大洋,可见杜月笙不是一般的有钱。

杜月笙总家产超过3000万大洋,折合人民币高达360亿元。这样一个巨额财产,在现如今这个社会中,杜月笙也是一个大富豪。

据杜月笙之子杜维善回忆:“父亲的财产主要是上海的不动产,现金很少,所以到了香港后,家里全部的现金只有 10 万美元”

不过这也印证了杜月笙在香港病逝时,只留下10万美元遗产的可信性。同时也留下了一大堆别人借他钱的借据,这些借据最后依杜月笙遗愿全部烧毁。

杜月笙结束语:

杜月笙的一生是很富有传奇色彩的,他从一个“小混混”出道,成为旧上海数一数二的人物。在抗日时期,他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积极筹款、凿船锁江延滞鬼子进攻,积极支持抗日,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他的抗日义举,比起同时期的其他上海滩大佬强多了。

#民国风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