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折騰不止的揹包客

非行業內的專業人士,認知上會存在誤區與偏差甚至是偏執,所以這是一篇拋磚引玉的文章,我相信高手民間,尤其是那些不顯山不露水的大佬,他們只是懶得關注甚至是閱讀網上的相關評測貼,也更懶得參與點評,但往往更需要他們深入而專業的點評,因爲大部分自媒體往往只是跟風吹噓轉載,並沒有什麼技術積累。下面的內容如有不認同的,歡迎吐槽留言。

當前的手機市場也算虛假繁榮,總是靠一些噱頭的宣傳來唬唬人,比如某機的“嚇人技術”,曾經以爲會是5G手機已經做出來了,結果卻是什麼GPU Turbo,很嚇人嗎?並沒有,只是根據自動場景識別來進行性能調度優化,但要知道軟件優化並不能彌補硬件差距。

言歸正傳,電競手機是智商稅的產品嗎?emmmm,對某些人是,比如我弟弟。要不是上週末被他開車拉去陪着他轉賣掉這款黑鯊手機(6G+128G),我都不知道他有這臺手機,而且是入手不到20天,但不知道爲什麼沒有看到手柄,幾乎全新,但是轉手時被砍了700元,這可是一部低端手機的價格啊。問起轉賣的理由,一是弟妹嫌他的手機經常給孩子打遊戲玩,對孩子眼睛和學習有影響;二是他自己是衝着《絕地求生》去的,但是發現組隊也沒有拿到幾次勝利,沒什麼意思,手機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厲害、那麼好……(售出前的抓拍)

但是手感呢,適合長時間遊戲嗎??結果卻被他用“不行”兩個字作爲了回覆。…………那麼爲什麼還有一幫僞遊戲迷假裝高潮的爲兩款國產手機無病呻吟、吹噓它們各種好?

額,不是來黑某家的電競手機,也跟我沒有任何利益關係,畢竟我也是多款品牌手機的用戶,只是對於老弟這種人的購機動機有些鄙視,看網絡宣傳或是營銷文、水文、廉價的自媒體文章買手機是對自己智商的一種侮辱,反正能忽悠到你購買就成,至於你用着爽不爽那就是後話了。

好,那麼回過頭來說說電競手機,你爲什麼要購買電競手機?這裏不要談有錢沒錢,對於喜歡想要的東西,即使你沒錢也會想辦法弄到手,腎機的iPhone是笑話嗎?對於電競手機的選購,會不會感覺是硬件配置高端、性能出色,帶燈光、帶主動散熱設計、有專用的遊戲手柄……是這樣嗎?但首先一個大問題是,什麼是電競手機?電競手機有定義標準嗎?至少相比於電競顯示器來說,電競手機在硬件配置上並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並不明確。

下圖是目前市面上的四臺電競手機,圖一不務正業的燈廠三蛇手機Razer Phone算是正式開啓了電競手機的大門,圖二的紅魔手機,圖三的黑鯊手機,只不過是由於衆測、媒體、自媒體的洗腦式推廣而進入普通玩家的眼簾,圖四是敗家之眼的ROG Phone,出道較晚,但是自帶光環,關注度並不低,畢竟有高端玩家的基礎。

那麼開始談談對某些人是智商稅的地方吧,對不起,姑且就這麼稱呼吧。

1、硬件配置高?跟同價位的旗艦級高多少?帶NFC嗎?

話說你確定普通玩家只看配置??系統優化不會考慮?奇葩的文案,對,說的就是你,手機僅僅是硬件的堆積?頭腦有些太簡單了吧,舉個小例子,內部天線的設計就直接影響到信號強度。不過硬件配置算是物理基礎吧,不還有依靠系統來使用嗎?系統優化不直接影響到體驗嗎?噗,還diss普通玩家,專業玩家、職業玩家應該更會看起敗家之眼、三蛇這類牌子吧,畢竟它們品牌認知度應該會更高吧?

話說說硬件配置高,比的是哪些產品呢?相比於千元機肯定是會高出不少,但是相比於同價位的手機呢?相比於品牌的旗艦機呢?相比於一加6、小米MIX 2S這類845芯片的手機,在配置上會有優勢嗎?價格上的對比呢?所以單純的說硬件配置高並非是什麼賣點,除非是有些特色的部分,比如敗家之眼的那主頻可達2.95GHz的定製845處理器。

這麼說吧,硬件是基礎,系統就是昇華了吧 ,只是優化程度如何?流暢度如何?下圖是6月28日用安兔兔V7.1.3的跑分結果。從跑分上來講,手頭的華碩這款4G+64G配置的華碩Zenfone 5z要筆紅魔手機和黑鯊手機出色一些。

NFC算是當前中高端手機的標配吧,ROG Phone和Razer Phone有帶,紅魔和黑鯊卻沒有帶……這不太好吧

2、手機自重與持握感很好麼?

涉及到遊戲時長,重量和持握感是個需要衡量的問題,其中持握感與機身的設計有直接關係,三蛇手機Razer Phone手感是四款裏面手感最差的,因爲方方正正的網管設計有些割手。

如果平時手握手機遊戲個20分鐘、30分鐘不用太在意,但是一旦以小時來計算,比如1小時以上甚至是2,3個小時,那麼這兩個方面會由於雙手的疲勞感、痠痛感而直接決定你是否能夠繼續正常遊戲。

作爲遊戲玩家,20、30分鐘只能算是熱身,以農藥爲例,也就是一局、一局半的時間,基本上還未進入狀態,兩三局後才漸入佳境,但是如果雙手疲勞感來的太早的話,只怕是進入佳境也意義不大,更怕的是可能出現的連跪。

3、屏幕刷新率很高嗎?

你都打上電競的字樣了,作爲核心一直的屏幕自然要更爲出色吧?比如刷新率、分辨率、顯示效果等等。三蛇手機Razer Phone雖然出道很早,但是卻用上了120Hz刷新率的屏幕,可以說很有前瞻性,已經與電競顯示器看齊。ROG Phone雖然刷新率低一些,但是也達到了90Hz,而紅魔和黑鯊卻還停留在60Hz,確定是在做電競手機?

只是這些電競手機屏幕相比於電競顯示器,差距很明顯,電競顯示器的標準是1ms+144Hz(+G-SYNC),此標準很顯然並不適合這些電競手機。但是在電競顯示器上受好評的高刷新率顯示屏+防撕裂技術組合也應該出現在手機上,避免遊戲畫面會出現撕裂,確保遊戲的流暢運行。

另外在分辨率上,Razer Phone屏幕雖是四款裏裏面最小,但是對於屏幕分率上卻達到了2560*1440,其他三款都是停留在了2560*1080,只不過ROG Phone的屏幕是AOMOLED顯示屏,同時跟Razer Phone一樣支持HDR,對於遊戲畫面的顯示有較爲明顯的提升。

4、有散熱設計了不起?續航夠用嗎?充電接口設計合理嗎?

是有些了不起,畢竟正視了835和845發熱量巨大的這一問題。但是問題呢,不管是主動式還是被動式散熱,也不管用的是哪種技術,你用來散熱的部位是哪裏?是針對手機內部還是對手機外殼?會不會增加手機自身的耗電量?散熱相關的硬件設計有無自身發熱的情況?手機體積本來就那幺小,不見得加入什麼風冷、液冷系統就會提升散熱性能,比如黑鯊手機,6月份在線下店體驗的時候,一局20分鐘的農藥下來,背殼發燙很嚴重,很影響遊戲體驗。

只不過機身發熱的問題與機身的材質設計也有關。同樣是845的手機(4G +64G),開啓全高後的農藥兩局下來都沒有黑鯊手機的溫度高。

但是我想說的是,既然想散熱,你花個幾十元從馬雲家購買一些外置的散熱器來搭配給你的旗艦手機使用,不也是可以實現對手機降溫的嗎?而且還是可拆卸式的,能用在其他手機上。

既然是電競手機或是高配置手機時,遊戲時應該設置全部都會調高到最高,這就會造成耗電量的巨大增加,所以續航也是個參考的重點,理論上是容量越大越好。這四款手機的電池容量中,只有紅魔手機是3800mAh,其他手機均爲4000mAh,在充電性能上,這四款手機都支持快充。

那麼另一個問題來了,雖然不提倡邊充電邊遊戲,但是在充電中進行遊戲的場景很多,所以充電接口的設計就尤爲重要,畢竟不管是設計在底部還是底部都會影響到持握感,所以設計在機身兩側或是通過轉接器來實現左右兩側進行充電很有必要。

5、官方可選配件多嗎?你會買嗎?

作爲老司機的ASUS,在四款電競手機中的可選配件是自多的,種類豐富,可玩性更高,不管是擴展塢、外接手柄還是擴展屏等等,但是花錢也更多,另外一個問題,你會攜帶這些配件出門嗎?如果在家玩,不考慮手機投屏到電視或是顯示器來搭配手柄玩嗎?

對於黑鯊,官方可選的配件也僅僅是有手柄可選。

只不過這個黑鯊手柄造型有些特殊,需要搭配特定的外殼使用,並不能安裝在其他手機上使用,有很大的侷限性。

既然是爲了打遊戲,那麼首先考慮的配件應該是手柄一類的吧,不管你是求生還是打農藥,那麼飛智、北通等一類的遊戲手柄不能滿足你嗎?何況還是同時支持Windows、支持安卓,支持iOS,實用性更高。

或許有些人會說,我要搭配鍵鼠玩電競遊戲,也可以,比如PC端安裝個模擬器,或是直接購買藍牙鍵盤來使用。但是有個問題你知道嗎?對於《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它能夠識別出玩家有無使用外接設備,尤其是鍵鼠,會認定玩家使用模擬器,遊戲時只能匹配同類使用模擬器的玩家,對於未來是否會判斷有無使用手柄而對玩家進行區別對待,估計也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宣稱標配的遊戲手柄並不算什麼賣點,還不如給手機預留micro HDMI接口更有吸引力。

想單純指望依靠外部硬件來提升自己勝利的幾率?可能嗎?只能說會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也因人而異,還不如組團可能帶來的勝率更高些。但是你知道單排的樂趣嗎?贏了更有成就感,這也是樂趣所在。你體驗過農藥單排八連勝的喜悅麼(排位賽)? 體驗過12連跪的無力感麼?

6、燈光那麼吸引人?

燈光是個神奇的東西,確實起到了點綴的效果,不管是臺式機、鍵盤、鼠標還是筆記本、手機上,只是電競手機的燈光設計在哪裏?這是首要考量的,至少能隨時看到吧。

燈廠三蛇razer phone並沒有設計燈光,其餘三款全都設計在了背部,華碩的信仰燈、紅魔的燈光帶和黑鯊的S字型指示燈,遊戲的時候自己能看到嗎?做成RGB燈光、支持自定義又怎樣?給別人看?那就是說你是舉高高玩手機或是躺下的狀態咯?emmm,會是哪種場景?所以目前加入燈光的設計意義不大,對玩機並沒有太大的幫助,爲什麼不考慮設計在屏幕的上下側(機身左右兩側),通過燈條來顯示遊戲主角的血量情況,這樣不會更有實際的意義嗎?

一鍵遊戲模式、一鍵屏蔽消息是賣點嗎?對個人來說不算,一是iPhone+android手機的搭配使用,安卓手機就是娛樂機,遊戲的時候會關閉IM軟件或是設置爲消息不彈出,比如QQ、微信等,手機電話很少,基本不會存在遊戲被幹擾的情況;二是通過內置的軟件或是第三方軟件就可以實現屏蔽,比如Zenfone 5Z中的Game Genie,開啓遊戲中勿擾模式就行。所謂的一鍵遊戲模式,個人理解也就是加速模式,關閉背景運行的其他程式而已。

電競手機有那麼好嗎?講真,還真沒有,無非是廠家打着電競的旗號來開發新的市場,一旦一個廠家有電競手機出現,其他友商必定尾隨其後,只是出現或是上市時間的長短而已,畢竟別人有的,他也要有嘛,但持握舒適感和降低疲勞度能保證嗎?續航、發熱控制的很好嗎?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電競手機更像是賣配件的,尤其是ROG Phone,但是它也是四款手機中除了屏幕刷新率之外最爲專業的一款電競手機,如果想用電競手機來裝X,那麼它是比較適合的。只不過還是那句話,電競手機對於某些人來說它就是智商稅的產品,好好想想自己購買的動機是否充分, 指望電競手機和配件來提升遊戲勝率前,還是先鍛鍊一下自己的遊戲水平會更爲實際些,又不會花什麼錢…………畢竟你用着大幾千元的電競手機卻連使用一兩千元手機的玩家都比不過,單排也贏不了幾局,那……就太廢了 。

最後再說兩句,一是關於18:9全面手機的顯示問題,存在的問題就是由於默認設置爲畫面拉伸,導致遊戲畫面兩個角落會被切,雖然不影響遊戲,看起來會有些殘缺感。

當然對於劉海屏的手機來說,開啓全屏模式後,畫面丟失更多。但這還只是次要的,全屏模式下連續遊戲3場(1小時)以後,遊戲畫面會出現卡頓的情況,一卡頓、一竄進,英雄掛了,非網絡原因(56ms)也非手機發熱原因。

二是電競手機的攝像頭就不要指望有多出色了,雖然是個雙攝。

最後讓愛機出個鏡,下圖是ASUS Zenfone 5z的兜兜裏兩個多月後的效果圖,那個150元收我iPhone 5s的人居然還想1100收走它…………太貪心了。手機都應該買個手機殼,用來防磨損、防摔,畢竟這臺ASUS Zenfone 5z磨損的還是挺嚴重,鏡頭周邊的漆都被磨光了,機身也有明顯的劃痕,如果說有欣慰的地方,那就是摔了已經8次但屏幕都沒有出現損壞,只是機身有明顯的磕痕,可謂是悲喜交加。這款手機有個胞弟,那就是聯想Z5,用的也是ASUS Zenfone 5z的模具,外觀設計、開孔上一摸一樣,型號也只是換了下位置,夠雞賊…………

好了,就這樣吧,用Zenfone 5Z做個結尾,反正也拍不出什麼美圖,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