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幕僚建議立王稱帝,曾國藩在桌上用水寫下“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十四個字。於是論功行賞,曾國藩加太子太保銜,賜封世襲一等侯爵,並加“毅勇”二字,賞戴雙眼花翎,其它湘軍將領一百餘人也均獲封賞。

湘軍的勢力伴隨着軍事上的勝利不斷壯大,一時有“無湘不成軍”的說法。清廷在依仗英勇善戰的湘軍的同時,對這支漢人部隊也充滿了警惕和疑忌,在湘軍組建後的五六年間,曾國藩只頂着一個“兵部侍郎”的虛銜帶兵打仗。湘軍克復武漢,便有人向咸豐皇帝進言:“去了一個洪秀全,來了一個曾國藩”。

因此清廷任命曾國藩爲湖北巡撫時,曾國藩的辭呈尚未寄出,清廷便已收回成命,另易他人。這不但使曾國藩很是難堪,也使湘軍將領憤慨無比,大有造反之勢。曾國藩後來還是穩住了陣角,“打脫牙,和血吞之”成了他忍辱負重、委曲求全的代名詞。

而在湘軍攻佔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之後,清廷對於“手持重兵”的曾國藩佔據江南,當然是心有餘悸。朝野大臣們對曾國藩的嫉妒之情很是熾烈,甚至有人上奏彈劾曾國藩。這些都令曾國藩驚懼之極,傷心之極。

雖然清廷仍有不滿,但是因爲太平軍餘部尚存,加上捻軍活動猖獗,而重兵在握的曾國藩畢竟鎮壓了席捲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立下大功,以後還用得着。於是論功行賞,曾國藩加太子太保銜,賜封世襲一等侯爵,並加“毅勇”二字,賞戴雙眼花翎,其它湘軍將領一百餘人也均獲封賞。

以顯赫的侯爵地位和兩江總督要職坐鎮南京的曾國藩,並沒有春風得意、功成名就的感覺,而是不以爲喜,反以爲憂,內心不安。不少幕僚建議立王稱帝,曾國藩在桌上用水寫下“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十四個字。

這句話的意思是:站在絕高之處,面臨無數誘惑,卻終不爲所動,獨自堅守儒家的信仰,所作所爲如高山流水,我心始終如一。曾用此詩表達了自己崇尚清高,淡雅的聖賢,不願去稱王稱英雄,從而打消了衆將的一番企念.這兩句話描述的是一種大氣魄,大場面,倚天觀海,陽光照在海面,海天一體,浪花飛騰,此時的自己心胸猶如隱藏着流水高山一般淡薄 而超然。

這兩句是集蘇軾和王安石詩句而成。蘇軾在《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石曼卿也)舊遊》中開頭寫道:芙蓉仙人舊遊處,蒼藤翠壁初無路。戲將桃核裹黃泥,石間散擲如風雨。坐令空山出錦繡,倚天照海花無數。花間石室可容車,流蘇寶蓋窺靈宇。王安石的《伯牙》爲: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閉黃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多年所受的理學教育,使曾國藩絕無一點非分之想。曾國藩在可以黃袍加身、代清自立之時,卻選擇了激流勇退,避禍自保。他自裁湘軍,將12萬人的部隊逐步裁減至一支“老營”。第一功臣曾國荃,也一度稱病辭官,引退故里,其部25000餘人的精銳部隊全部遣散。

此時,以“禹墨爲體、莊老爲用”爲信條的曾國藩,也在考慮自己後路了。於是,在湘軍成爲“強弩之末”的同時,曾國藩卻竭力保留和發展源自湘軍的李鴻章淮軍。 (本文摘自陳寧駿、欣辰著《解密總統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