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19日晚8時,華創證券傳媒組團隊針對小規模機構投資者召開了一場電話會議,會議的主角是遙望網絡高管“陳總”,這家公司是A股近期炙手可熱的上市公司星期六旗下“最有價值”的資產,“陳總”將分享對於公司和MCN行業的一些觀點。“電話門”事件發生之後,華創證券研究所發佈聲明表示,已經責令研究員停職並啓動問責機制,整頓作風紀律,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嚴格盡職調查、會議交流、會議紀要和研究報告的合規審覈,強化內控管理。

(原標題:妖股、假專家和90後首席,華創證券“電話門”背後三宗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馬曉甜

只有週六能夠阻止“星期六”漲停了!

3月4日,昔日的“女鞋第一股”星期六(002291.SZ)迎來連續第三日漲停,這也是今年以來的第12個漲停。通過收購“網紅概念”遙望網絡,連年虧損的星期六業績坐上“火箭”,2019年淨利潤暴漲18倍。

然而,虛弱的主業基本面,13.7億商譽暗藏的暴雷風險,高管集體套現“出逃”,巨量限售股解禁將至,仍讓這家公司難逃“妖股”之名,同時也讓一家證券公司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走紅”了。

一場電話會,一位“假高管”,一幕李逵捉李鬼的好戲,華創證券那場被圈內瘋狂轉發錄音的電話會,經過事態不斷髮酵,最終以證監會宣佈啓動調查而暫告段落。也讓人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場哄散而去的鬧劇。

90後首席遇到大麻煩

“你等律師函吧!”

華創證券傳媒首席分析師潘文韜未曾料想過,這場精心安排的電話會最後以如此尷尬的局面收場,這位初出茅廬的90後分析師遇到了大麻煩。

2月19日晚8時,華創證券傳媒組團隊針對小規模機構投資者召開了一場電話會議,會議的主角是遙望網絡高管“陳總”,這家公司是A股近期炙手可熱的上市公司星期六旗下“最有價值”的資產,“陳總”將分享對於公司和MCN行業的一些觀點。

從界面新聞記者獲得的電話會議通知來看,華創證券並未透露具體公司和嘉賓姓名,只是隱晦地表示是“某龍頭MCN公司總監 陳總”。不過在微信聊天詢問中,大家則心照不宣。潘文韜在微信中不僅向買方人士透露了該公司實爲遙望網絡,也希望將這一會議內容保密,並稱“已被董祕問候過了”。

這位“陳總”顯然有備而來,在會議開始就侃侃而談了多項公司經營數據,包括內部KPI、年度月度目標等涉及內幕消息的敏感內容。而在隨後的提問環節,這位假高管卻被“埋伏已久”的遙望網絡真董祕抓個正着。

遙望網絡董祕馬超嚴厲指出,遙望網絡並沒有“陳總”這麼一位高管,並表示他所說的內容是在誤導投資者。

“上次是不是已經有過一次這樣的事情了,潘總?大家還有沒有一點信任?不帶這樣玩的嘛!”

面對馬超的詰問,潘文韜連番道歉。他在電話會議裏承認,“陳總”確實並非遙望邀請,而是從第三方專家庫裏面尋找到的,還表示對專家身份也沒有核實,存在信披層面的誤導。

最終所披露的假專家的真身份讓人啼笑皆非。這位所謂陳姓高管,僅僅是遙望網絡“微小盟”平臺的離職產品經理,而且工作時間段早在2018年3月底到2018年9月上旬,試用期都沒能轉正。

作爲會議組織方的華創證券將爲此承擔怎樣的責任?

“一方面,華創證券通過第三方邀請專家,是需要承擔審覈責任的。另一方面,如果會議邀請的人士與上市公司全資和控股的公司有關,在召開投資者會議前,也有必要對上市公司的董祕和證券事務代表進行告知。”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律師宋一欣告訴界面新聞。

宋一欣表示,電話會上披露的信息就等同是上市公司信息。在上市公司不知情的情況下,向投資者介紹這些內容,違反了信息披露相關規定。“如果發佈了虛假信息,按照證券法同樣需要承擔責任,可以被認定爲是誤導性陳述。”

根據新《證券法》,“由於所任公司職務或者因與公司業務往來可以獲取公司有關內幕信息的人員”、“因職務、工作可以獲取內幕信息的證券交易場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服務機構的有關人員”等都納入了“內幕信息的知情人”,並禁止內幕信息知情人利用因職務便利獲取的內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開的信息,違反規定,從事與該信息相關的證券交易活動,或者明示、暗示他人從事相關交易活動。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也有規定,在內幕信息依法披露前,任何知情人不得公開或者泄露該信息,不得利用該信息進行內幕交易,並且“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非法獲取、提供、傳播上市公司的內幕信息,不得利用所獲取的內幕信息買賣或者建議他人買賣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不得在投資價值分析報告、研究報告等文件中使用內幕信息。”

也有上市公司法務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如果信息屬於商業祕密,泄露則有侵犯商業祕密的刑事風險。“像是收入利潤、營業目標等屬於內幕消息會影響股價的,可以說關乎一個企業的生命,大概率屬於商業祕密,肯定也是會被追責的。”該法務人士表示。

“電話門”事件發生之後,華創證券研究所發佈聲明表示,已經責令研究員停職並啓動問責機制,整頓作風紀律,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嚴格盡職調查、會議交流、會議紀要和研究報告的合規審覈,強化內控管理。

界面新聞在研報平臺查閱發現,華創證券潘文韜及其團隊此前並未公開發布過星期六的研究報告。值得注意的是,這位90後首席分析師晉升速度可謂驚人,從分析師到首席分析師只用了三個多月時間。

證券業協會從業人員信息顯示,潘文韜於2016年8月入職國金證券,僅過了半年多就離職。2017年8月,他轉至華創證券,但直到2018年7月底才取得分析師執業證書,此前僅擁有“一般證券業務”資格。

從研報署名情況來看,自2018年8月起,潘文韜開始以傳媒組分析師的名義發佈研報,到當年12月初時,他的頭銜已經變更爲傳媒組組長。

“獲得分析師資格必須要有兩年從業經驗,這之後纔能有正式發佈證券報告的資格,在這之前都算助理研究員,”有分析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組長一般來說就是首席,從分析師到首席只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這個算是很快的了。”

潘文韜能如此飛速躍升,與其所在的華創證券傳媒組人事變動不無關係。

據界面新聞了解,在潘文韜彼時“轉正”剛剛兩個月時,時任傳媒組組長兼首席分析師的謝晨,就於2018年10月加盟藍蓮花研究機構。隨後,與謝晨同期在華創證券傳媒組出任聯席首席分析師的李妍,也跳槽至浙商證券擔任銷售工作。

從履歷來看,謝晨和李妍皆可謂是明星分析師,多次入圍和上榜新財富。相比之下潘文韜的表現則極爲暗淡。目前公開可查的獎項,僅僅是在2019年底金麒麟最佳分析師評選中獲得新銳分析師傳媒行業第一名,而在新財富等業內含金量高的評選中,卻是“顆粒無收”。

“(電話門)這個事情暴露出我們仍然有不足的地方,接下來我們會深入地反思每一個流程上還有什麼漏洞。”華創證券研究所所長董廣陽向界面新聞坦承,目前券商研究行業競爭十分激烈,互聯網的發展拓寬了信息交流方式,監管也比之前更難更嚴,分析師們在運用新技術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有從業人士指出,分析師的職責是向投資者提供專業化服務,但是近年來頻繁發生的醜聞事件,讓分析師的獨立性和信譽飽受質疑。這背後的原因,是分析師在執業過程中存在大量“利益衝突”,包括與自身所在證券公司其他業務、與所服務機構客戶、與上市公司等。

遊走在灰暗地帶的“專家庫”

此次華創證券“電話門”事件中,另外值得關注的就是假專家出現的源頭,這將矛頭直指監管缺失的專家顧問網絡行業。

“有時候買方或者賣方找不到合適的調研對象和嘉賓,就會花錢通過第三方專家網絡,讓他們來找人,但第三方爲了盈利,有時候找的人也是良莠不齊,難免出差錯。”有熟悉專家庫的人士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透露。

據他介紹,專家顧問網絡這個行業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在業內最爲知名的公司包括BCC和凱盛。

“事實上,這已經不能算是潛規則了,而是一種商業模式,但遊走在灰暗地帶。”該人士表示。

界面新聞記者查閱凱盛APP時發現,頁面中有“成爲機構客戶”和“成爲行業專家”兩個入口,根據介紹,若申請成功,即可進入專家智庫,並且“通過完成諮詢獲得豐厚回報。”

BCC全名爲上海商霖華通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官網顯示,公司成立於2008年,其客戶包括各類金融機構、學術研究機構、企業等,所提供的服務包括全球專家網絡、研究服務、活動服務等。

“目前已擁有近8萬名海外專家和近20萬名國內專家,分別來自各行各業的資深及專業人士,其中包括上市或跨國企業高管、行業協會顧問、資深銷售/市場/科研/技術/項目管理等專業人員。”BCC官方如是介紹道。

上述人士透露,類似這樣的專家庫平臺,除了主動申請外,有時平臺也會自發去尋找合適的“專家”。

“有時候就是去51、智聯上通過簡歷庫搜尋的。“他表示。

據他介紹,一般來說,專家“標價”在1000元-3000元左右,但“真正有料的,未必看得上這個錢。”他表示,專家庫中的專家,很多實則爲公司基層員工或邊緣化部門員工,還有很多是離職員工,有一些也確實能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此次華創證券“翻車”也並非業內首次。此前,國泰君安同樣曾因“假高管”與滴滴發生糾紛。

2016年8月,國泰君安計算機行業分析師召開的行業會議中,邀請到“滴滴副總裁張總”。這位“張總”在這場電話會議中透露出滴滴將減少乘客補貼、滴滴和優步兩個APP將合併的消息。

消息傳出後,時任滴滴出行副總裁的陶然在微信朋友圈表示,“張姓VP”參加的電話會議是“冒名頂替,糊弄投資人”。當日下午,滴滴出行通過官方微博發佈公告稱,有人冒充公司副總裁參加國泰君安電話會議並發表與事實嚴重不符的觀點,公司已啓動內部審查機制,並向公安機關報案。最後此事以國泰君安的道歉和對第三方服務公司的責任追究而告終。

有券商人士認爲,隨着各行各業頭部效應的增強,頭部公司對行業掌握程度遠高於一般分析師,於是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來自產業的講課嘉賓幹起了分析師的活,分析師則逐漸變成了主持人。研究所的業務模式逐漸變成了讓客戶給客戶講課,不少研究所成爲第三方變現的通道,其中不乏“混水摸魚”之人。

電話會正逢“妖股”巨量解禁前夕

這一事件中不得不提的還有讓機構投資者們趨之若鶩的“妖股”星期六。

作爲一隻“網紅”概念股,星期六股價自去年底以來不斷出現暴漲。從去年12月初的6.5元,到3月4日最新收盤的30.15元,股價已大漲5倍,市盈率高達126倍,總市值達到223億元。

星期六之所以能以女鞋公司的出道身份,戴上MCN的“光環”,與其收購遙望網絡不無關係。

2019年3月,星期六完成收購遙望網絡88.57%股權,該筆股權交易價格最終確定爲17.71億元,此次併購也爲星期六帶來了13.66億元的鉅額商譽。另外遙望網絡還與星期六簽訂了對賭協議,其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經審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的稅後淨利潤需分別達到:不低於1.6億元、2.1億元、2.6億元。

無論是對賭協議、鉅額商譽,還是此後星期六多位高管的連番減持,都爲這家網紅公司的未來埋下隱憂。值得注意的是,華創證券電話會所選擇的時間點也十分敏感,正逢星期六巨量限售股解禁前夕。

4月27日,星期六將迎來一大波解禁,涉及數量約1.37億股,股東28家,限售類別爲增發A股法人配售上市。

“有些股東爲了能夠在股票解禁後高價賣出,有可能會進行拉昇股票價格的行爲,從而使股票在解禁前出現大幅上漲。”有業內人士表示。

在華創證券“電話門”事件發生後不久,多位投資者在社交平臺上發出質疑:

“星期六因爲網紅概念而受到市場熱炒,股價已被大幅炒高。華創證券忽悠投資者,明顯有讓投資者當接盤俠的嫌疑,因此在忽悠的背後,是否還涉及到華創證券的利益關係?”

“所謂的專家,不過是僞專家。如果單純分析還好,是否和背後的炒作資金沆瀣一起,讓股民抬轎子呢?”

對此,華創證券方面並未有所回應。

2月21日,證監會正式宣佈啓動對華創證券“電話門”事件的調查。證監會表示,“經覈實相關機構和個人存在違規行爲的,將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理。”

董廣陽向界面新聞表示,將會在配合監管調查的同時,反思和梳理問題,對內部進行深度調整。

華創證券“電話門”並非行業孤例,其中所折射出的券商內部管理失控、研究行業亂象和股價瘋炒謎局,以及相關責任方是否涉嫌誤導性陳述、內幕信息交易、炒作股價,都值得思量。

(實習生夏維蘭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