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疫情宅家期間,我看了一部由馮小剛導演執導的新作《只有芸知道》。

在發佈的MV中, 我們聽到了由實力歌手譚維維深情獻唱的主題曲《相愛的那天》,這首作品改編自新西蘭毛利民歌《Pokarekare ana》。

原作背後同樣流傳着一個愛情傳說,摩庫伊阿島酋長的女兒海尼莫阿拒絕部落的指婚,與年輕武士圖唐納凱墜入愛河,兩人在歷經無數挫折後,最終走到了一起。

但不同於原作中男女主人公圓滿的結局,電影中的男女主角隋東風與羅芸卻不得不面對相愛卻又分離的無奈結局。兩種語言的版本背後是相同的動人愛情,即使不同的時空、不同的種族,但真情相同,愛與愛相融,這樣的音樂選擇實在很妙。

一曲終了,徒留嘆息,無限婉轉的歌聲裏是對一出真實愛情的萬般感慨。讓聽者不由自主地起了對背後的故事一探究竟的念頭。

既要抓住觀衆的眼睛,又要抓住觀衆的耳朵,對於電影向來有着極高要求的馮小剛導演,在音樂上從不曾放低標準。

從1997年的《甲方乙方》到如今的《只有芸知道》,馮小剛導演在二十餘年的時間中爲觀衆奉獻了包括《不見不散》、《天下無賊》、《唐山大地震》以及《非誠勿擾》系列在內的十餘部經典作品。

影片備受好評的同時,觀衆回顧影史,也會驚訝地發現許多好的音樂作品也正出自於這些電影。

保持對原聲音樂的高度審美,使馮導的作品中電影與音樂相輔相成,交相輝映。

02.

細看馮小剛導演的作品,會發現他是非常擅長拍攝小人物的導演,他的作品就彷彿是在時代的洪流中,輕輕伸出雙手抓住一把砂礫,一粒沙亦可折射一個世界,對普通人、普通事的長久觀察養成了馮小剛對於電影細節極度考究的處理方式。

不僅要好畫面,要好故事,更要好音樂。

遙記得1999年,電影《不見不散》上映,孫楠爲電影獻唱的主題曲《不見不散》爆火。

這首《不見不散》收錄於孫楠1999年10月發行的專輯《南極光》中,由張和平作詞、三寶作曲,時至今日,提及這首歌,依然有大批影迷隨口就能唱上一段,可見印象至深。

當年在籌拍《不見不散》時,馮小剛覺得這部電影的主題曲需要一個高亮的男生來唱。正如電影中劉元和李清的故事,算不上驚天動地,卻也稱得上一波三折。娓娓道來的敘述手段在這部影片裏讓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服。

沒有倒敘,沒有插敘,把整個故事原原本本地敘述給你聽,配有孫楠高亢的歌聲卻也正好映了“不見不散”的意境。而導演甄選歌手與音樂的品味可見一斑。

現在再回首,正是這部經典馮氏幽默《不見不散》以4300萬票房的成績成爲1999年內地票房冠軍。而《不見不散》這首歌被央視評爲“中國流行歌曲榜”十大金曲之一,這真稱得上是經典作品的互相成就。

後來在《我是歌手》第三季中,孫楠登臺再次演唱了這首歌,讓人意外又驚喜。

無獨有偶,2004年馮小剛在《天下無賊》中選擇與劉若英合作,不僅讓她出演女主,更爲電影獻唱,獨具特色的沙啞嗓音,敘事感極強。

這部電影需要一個深情的女聲來演唱插曲,而影片女主角劉若英聲線剛好合適,觀衆時隔多年再看這部《天下無賊》,再聽到這首《知道不知道》依然會讓影迷想起西藏路上的漫漫黃沙,站在風中的女賊王麗。

導演決定讓劉若英演唱插曲,也成爲了《天下無賊》這部電影的點睛之筆。

音樂確實是有着這樣的魅力,一段旋律便是一段記憶,只要聽到這首歌,就會忍不住想起一列火車行駛在茫茫的戈壁灘上,聽聞愛人死訊的劉若英,邊喫烤鴨邊落淚的場景,音符伴着畫面,成爲了觀衆內心深處的不滅記憶。

提到通過音樂來加深意境,馮小剛導演的《夜宴》便不能不提,這部2006年上映的電影,改編自莎士比亞經典劇目《哈姆雷特》,演員陣容都是國內一線實力派。

電影把故事背景切換到中國五代十國時期,講述一個關於權利、愛情、鬥爭與死亡的宮廷故事。

影片片尾曲《我用所有報答愛》由譚盾大師作曲,張靚穎演唱。這是一首恢弘悽婉的音樂,有關國仇、愛情與鬥爭的元素,自然需要歌手有極強的情感把控能力。

主題曲試唱當天,張靚穎先唱了一首通俗歌曲,後唱了一曲崑曲《牡丹亭》,張靚穎的演繹讓身爲電影音樂總監的譚盾感到驚豔,最後拍板定下張靚穎爲演唱者。

這首歌在電影《夜宴》的結局中緩緩帶出,張靚穎充滿高亢且悲情的演繹與金屬質感的鋼琴演奏緊緊相融,整首歌的詞部分緊扣劇情,通過音樂揭示了四位主角不同的命運。

一段始於悲,止於傷的故事,一首妥帖入題的主題曲,放在今天來看,這首歌依然是電影與音樂達到完美契合的典範之作。

電影《芳華》在2017年上映,不同於以往的題材,“青春”也是第一次成爲了馮小剛電影中的主角。

馮導曾經說:“隔了那麼長時間,很多細節模糊了,很多枝節丟失了,留下來的就是最主要的,我能想到去概括的詞就是,美。”

導演在多年之後拍出這份對美的回憶,或許是一次強烈表達欲之後的返璞歸真。

在一次出席電影《芳華》的推廣活動上,馮小剛特別感謝了韓紅爲電影演唱了片尾曲《絨花》,他認爲沒有誰會比韓紅更適合這首歌了。

《絨花》發行於2002年01月01日,原唱者是李谷一老師,這首歌曾經作爲多支影視作品的主題曲,而馮導對於這首歌也有着獨特的偏愛。

主題曲《絨花》有句歌詞——一路芬芳滿山崖,致敬馮小剛導演那一代人不一樣的青春!

影片中文工團女兵跳舞,大家共同演唱革命歌曲,往日的回憶都歷歷在目。但曾經的戰友們終究要分別,而我們的青春所吐露的芳華,正像世界上那朵最美的花。

其實早在2012年1月3號,馮小剛就在國內舉辦了自己的“個人品牌電影作品音樂會”,希望能爲廣大影迷和歌迷獻上一場獨具新意的視聽盛宴。

“電影與音樂“,看似並不相關聯的兩端,實際上牢不可分,它反映出一個導演對音樂品質始終如一的追求。或許正是因爲導演在音樂方面的用心,纔會讓衆多的影迷在觀看時多了一份感動。

03.

說回到這次的新片,《只有芸知道》改編自馮小剛導演事業上的好搭檔好戰友——張述的真實愛情故事,片中漂泊半生的男人隋東風,中年猝失妻子羅芸,曾經許諾一生,如今獨留一人。

但哪怕如此,電影依舊告訴我們“有你的日子,就是我要過的日子”。

這首改編自新西蘭民謠的歌曲旋律宛轉悠揚,宛若讓觀衆陪着電影中的主人公走過了他們的一生。就算曆經幾度追逐幾度遠棄,最終還可能留她不住,但依舊眼裏淚流心中花開。這大概就是這首歌的魅力所在了。

歌中唱到:“備好了一生,卻一瞬間”,直戳人心的歌詞道出了隋東風與羅芸愛情的永恆與短暫。

譚維維演唱結束後發出一聲聽似嘆息、實爲抽泣的低音,更成神來之筆,導演把這聲抽泣剪進了正式版歌曲,也恰恰讓歌手這淡淡的惆悵唱出無限的深愛,爲這段相濡以沫的愛情籠罩了悲涼的底色。

沉浸愛河的兩人,縱使命運使其分割,但情仍在,愛永存。思及此,總忍不住讓人感動落淚。

一部優秀的電影是在導演統籌下的羣體藝術。深入人心的劇本,抓人視覺的畫面,契合影像的音樂,都要在導演的掌控之內。

電影和音樂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非獨立的兩面。

在漫長的從影生涯中,馮小剛導演爲觀衆奉獻了諸多經典電影與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對於電影和音樂的取捨搭配向來精準,從未有過差池,這次的新片自然也是如此這般,驚豔了觀衆的耳朵。

從歌裏透出來的故事,從故事裏飄來的歌,毫無疑問,這部《只有芸知道》依舊值得我們用心期待。

✒️

作者:王荊棘

圖源: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