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亦莊實驗中學作爲現代化的一所學校,硬件措施齊全,目前學生人數也不多,爲何不像北四分一樣藉助升旗的契機進行帶有強烈儀式感的集體主義教育。現在跟崗的北京亦莊實驗中學屬於十一系學校,他們似乎更追求尋找自由呼吸的教育,追求面向個體的教育。

隨着在北京研修的進一步深入,雖有一定的收穫,但也有些許疑惑!收穫的是通過在北京浸泡式跟崗或參訪近三個月,零距離接觸了中國教育最前沿也最嚴謹的北京教育原生態,瞭解了首都教育的價值訴求和情懷,這些的確有別閩派教育!

而疑惑的是基於標準的中國基礎教育改革,在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上,京派教育何者爲優?何者爲長?何者能取?因爲至今接觸北京教育生態已初顯複雜、碰撞、衝擊之態勢!從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學習方式、教學評價等諸多方面都已呈現百家爭鳴之態!

先是北京四中房山校區教育全過程、以人育人、厚其積儲大效於世、關注修身齊家走天下、關注集體優於個體的教育哲學思想,他們注重努力以集體項目展現每一個因個人的優秀而優秀的集體,因每一個“我”的存在而更有意義的集體;他們也非常重視儀式感教育,努力培養學生去做一個靈魂、外表、言行都“乾淨、端正、新鮮”的傑出中國人。總之,北四分辦學教育理念似乎更符合儒家思想或中庸之道。

富有北四分特色的教師學校

現在跟崗的北京亦莊實驗中學屬於十一系學校,他們似乎更追求尋找自由呼吸的教育,追求面向個體的教育。從管理模式看,他們打破傳統金字塔式的等級行政管理,採用扁平化的模式,建構權責利金三角機制,盤活調動學校、社會各主體資源,優化配置教育資源。例如,年級分佈式領導呈現扁平化特點,減少了上傳下達的層級,也就確保了學生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最高效、最專業的教育方式。分佈式領導,而非分佈式管理,管理指向的主要是行爲和控制,領導指向的主要是內心和引導,這似乎更符合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

然而,遵循學生爲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尋求自由呼吸教育的背後我們一定得把握好一個度!

李麗老師常態課

如這週一參加亦莊實驗中學年級升旗儀式,我倍感驚奇!亦中的升旗是分年級的,不同的年級在不同的場地進行,升旗儀式由學生主持,各年級的升旗教育主題也有差異。我們能理解分層走班給學校管理帶來了集體主義教育上的某種不便,但星期一的升國旗是一種莊嚴的儀式,體現了國家政權的神聖感和我國公民自豪感。學校作爲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作爲集體主義教育的主陣地,集合全體師生共同銘記這一歷史,理所當然!北京亦莊實驗中學作爲現代化的一所學校,硬件措施齊全,目前學生人數也不多,爲何不像北四分一樣藉助升旗的契機進行帶有強烈儀式感的集體主義教育?難道該校所提倡的“志遠意誠,思方行遠”還有更多的內涵?

不一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有不一樣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這很正常。對泉州教育領航學員來說一定要懂得辯證地分析,批判地吸收,以我爲主,爲我所用。

這周也推門聽了幾節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常態課,收穫還是蠻多的,感覺選課走班分層教學模式下的課堂的確別有洞天!

星期二隨機聽了兩節高二語文、數學常態課,兩位老師上課方式雖然表面相同,都在講課,但學生學習方式完全不一樣:語文課學生學習方式迥然不同,有聽講者、有自我閱讀者、有交頭接耳者等等,但他們都在學習。這讓我回想起北京十一學校王春易老師所講的:“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不僅要變革課程、課堂教學方式,也要引導和允許學生變革學習方式。不是學生不愛聽的課要改,不是成績不好的老師要改,任何一個以自我爲中心的教師都要改,越是愛講會講的老師越要改,老師講得越多,學生自主學習的就越少,老師講得越清楚明白,學生自主鑽研思考探究的意識就越弱。”

星期三聽了李麗老師上的《過秦論》常態課,讓我覺得,一節好課,一定是有溫度、有思辨、有碰撞,和諧民主的課堂!李老師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工具彙報展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成果,學生課堂表現思維活躍,既彰顯自我個性,彙報小組合作探究成果,又尊重組內、組間思想差異,在差異中產生思維碰撞,尋找思想共鳴。老師點評時引導學生注意協調,尋找各學習共同體的閃光點,尋找各學習主體的優勢,學會多方多元評價。學生思維在碰撞中不斷補全完善自己的認知系統,學習高效有深度,智慧、情感皆有所昇華。

本週我還聽了馬士委老師地理試卷講評常態課,這節課顛覆了我對傳統試卷講評課的看法。馬老師上課善於運用教學語言“隊友還有沒有更正的?”“小組間有沒有更正的?”等,引導學生對話交流,不斷思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生成對學科知識的完整認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同時,這節課教師對學生的提問或要求學生上臺解題,注重差異教學,每個問題或上臺解答都叫兩位同學,通過比較觀察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差異,同時瞭解不同學生的解題思維過程,也讓其他同學有可借鑑的榜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最終補全知識結構,完善學習過程。

總而言之,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路漫漫,教育也沒有固化的成功標準。面向新時代的中國教育,立德樹人,求同存異,譜寫教改新風,這就是我們光榮而艱鉅的使命!

跟崗學校 | 北京亦莊實驗中學

作者 | 南安市延平中學 洪松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