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带孩子去苏州东山玩了两天,住在中医老师家里,喝的是山上刚采制的明前碧螺春,吃的是太湖三白,游的是”独占鳌头“那位王鏊先生的故里,最后登雨花胜镜,饱览东山美景。如此也算是享受了。

这次的目的不是为了写游记,当然还是借这个机会谈一谈风水,尤其是风水中的峦头及九星峰。九星峰是一种风水学术语。指九类不同形状的龙脉结穴山峰。星,亦称穴星或星峰,具体指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文曲星、廉贞星、武曲星、破军星、左辅星、右弼星。九星中有三吉星,即贪、巨、武。另外,辅弼二星亦属小吉。又合称五吉星。破、廉、禄、文为凶星。

这是什么星峰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复习一下杨公的《撼龙经》,里面有一段关于九星峰之-文曲星峰的描写。

山主人丁水主财,洞庭山下有人家

苏州

拍摄地点:苏州东山雨花胜镜

九星峰之文曲星

文曲正形如蛇行,此星柔顺最高情。

若作淫邪如撒网,形神恰似死鳝样。

文曲星柔最易辨,每遇旺方生侧面。

侧面成峰身直行,直去多如丝杂练。

此星山骨少星峰,若有星峰辅弼同。

平地蛇行却为吉,半顶娥眉最得力。

若有娥眉接连生,女作宫臏后妃职。

困龙坪下数十里,忽然卓立星峰起。

左右前后忽逢迎,贪巨武辅渐次生。

只得一峰龙便活,娥眉也变辅弼形。

平行虽云变辅弼,只是低平少威力。

引自杨公筠松著 《撼龙经》

文曲星长什么样

山主人丁水主财,洞庭山下有人家

九星峰中四绿文曲星峰,五行属水,星峰形状如蛇鳝,弯曲而长,体势柔顺。上图是文曲星峰的的俯瞰图,大家要注意不要看错了。

山主人丁水主财,洞庭山下有人家

上图这种,前面是禄存星,后面是文曲星。但是就是杨公所说的不好的文曲星,因为这个山峰“形成僵死而情露惶惑,枝脚凌乱而个齐整,山水反背而少关栏,其形大恶。”因而风水家多视这类文曲水星为凶星,主淫邪之祸,男人酒色败家,女人淫乱而致讼。故《撼龙经》曰:“此地葬之主游荡,男不忠兮女不贤”。

文曲星峰的特点

  • 山峰蜿蜒曲折前进,弯曲而长;

  • 山峰左拐右扭毫无章法不能回顾缠绕的,也是文曲,但杨公称为“死鳝”不吉;

  • 文曲星峰一般高度一致,很少有起伏凸起,有起伏凸起的文曲星峰,要当作“左辅右弼”两个吉星看;

  • 平地龙脉中,像蛇一样蜿蜒前进是吉祥的(平地之平原上看龙脉);

  • 文曲星行龙上如起左辅右弼峰,那在半山腰上结穴,大利后代中的女方,可以贵为嫔妃;

  • 文曲星如要更贵,必须在文曲峰再往前去数十里的地方有星峰卓立而起,又加上有贪巨武辅护卫真龙穴,这样的龙脉就由死龙一跃而为活龙,成为结穴点穴的绝佳场所了;

山主人丁水主财,洞庭山下有人家

文曲峰正形如生坛之貌、蛇行之象,屈曲活动。如果是变形,它的懒散放肆就如同抛撒渔网,必主淫邪。总而言之,此星柔顺但少高雅之情,当然如能得其他吉星一峰相助,就又该别论了。

文曲行龙如无突起就是死龙。大凡文曲行龙而有星峰突起之貌,必是有情的峨眉峰,最好自然连接左边或右边与之相生,才是活龙。如果一直单独是文曲而不变化,绝无突起之峰,如同死鳝一样,那就无疑是死龙散漫纵横了。即或是到尽头处有形为穴,也只能作为祖宗神堂或寺庙。因文曲柔弱无峰,不能藏风聚气,所以做阳宅也凶。如果是在此作坟或建宅,必主男人沉迷于酒色,女人内乱,外惹官非,人丁冷退甚至绝后。

文曲死龙、困龙,就是平行不起星峰的文曲龙,柔弱无力,平行数十里也无用。除非行了数十里后忽然高举起星峰来,同时左右前后卫龙也都来迎会,贪、巨、武、辅各路吉星依次出现,那么此处就是大富大贵之地了。如果不能使吉星齐全,那么只要有这一峰突起,也能使困龙变为活生生的。因此其中小小的一座峨眉山形,此时也就有了辅弼吉星的力量。

如果是一直平行却没有突起的山峰,即便说变为辅弼,却仍是地平而少有威力,而若是突起一峰,且为贪、巨、武等吉星之一,便可使低平、柔弱的文曲星也可称雄一时了。它的福荫之力可表,主后人品貌端秀,且有所成就。

再来看东山这坐峰

山主人丁水主财,洞庭山下有人家

白点为逍遥楼

苏州东山之席家

洞庭东山席氏是明清以来苏州著名的世家大族。明末清初的席氏是洞庭商帮主力军,和翁氏、许氏等东山商人家族一起,使小小的洞庭商帮发展为和财力雄厚的徽商并驾齐驱,在历史上留下了“钻天洞庭遍地徽”之谚。清初的洞庭东山席氏声誉日隆,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唯一到过的苏州民宅就是席氏府第。太平天国战事发生后,东山席氏转移到上海发展,形成了中国经济史上著名的金融世家,也使洞庭商帮势力全面超过徽商。在文化上洞庭东山席氏创办了长达三百多年的扫叶山房,成为中国出版史上的奇迹,还曾经把旧中国第一大报《申报》从英国人手里买回。席氏也是著名的藏书世家,并且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才女。历代洞庭东山席氏子弟并广行善举,使洞庭席氏声名远扬。据2005年底统计,苏州席姓1081人(内城区334人)。席氏后裔今日大量散居海内外,仍然人才辈出。

当时唐朝政府在黄巢起义的打击下摇摇欲坠,时任武卫上将军之职的席温对国事心灰意冷,席温夫人水丘氏有一个姐姐嫁在江南临安,于是席温决意迁徙江南。途经苏州东山,太湖之滨,为风水所摄,决意定居于斯。这水丘氏姐姐嫁在盐商钱家到还罢了,她的儿子钱镠便是不久以后的吴越国王。于是席温便告别了战火纷飞的北方,举家迁居到风景秀美的洞庭东山翠峰坞下,环翠峰坞数百亩都为席家田业。他在湖光山色之间安度晚年,后舍宅为翠峰寺,现在祠、寺、墓都湮没元闻了。在现今流传的洞庭东山席氏家谱上,席温被尊为洞庭席氏的开山始祖。席温之后,其三子席尚、席常、席当依山麓而居,洞庭东山席氏也因此而分为上席、中席、下席三个支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