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me X2

前不久鈦媒體剛剛上手了realmeQ手機,作爲將4攝像頭帶入千元價位的性價比產品,筆者對它的印象還是很不錯的。之後,在9月底realme正式更新了X系列產品,帶來了全新的realmeX2,相較於上一代X,此次在整體設計語言與硬件配置上均出現了較大的改變。

由於realme產品堅持走的性價比路線,因此在realmeX2上,出現了很多中端機型不常見的技術,比如它首發了VOOC4.0閃充技術,充電功率達到了30W,而屏幕也採用了COF封裝技術與三星 SuperAMOLED材質,其他小細節配置上也沒有出現縮水的情況,保留了3.5mm耳機接口、NFC、揚聲器支持Dolby杜比全景聲音效,並通過Hi-Res認證。

四曲面3D玻璃、正面91.9%屏佔比

水滴屏設計

首次拿到這款產品時,就會注意到相對於上一代產品設計最大的變化:水滴屏取代了升降攝像頭結構。實際上,在升降攝像頭結構迎來一波應用爆發後,進入2019年下半年,手機的設計幾乎又進入多軌並行的狀態:劉海、水滴、升降、挖孔都有不同廠商在新品中進行應用。

背部設計

而手機作爲一款集成越來越多功能的“日常化”電子產品,其設計最中心的難點還是在於“權衡”無論採用哪種設計方案,都會有自己的取捨,需要同時考慮到結構複雜度、所佔空間、工藝成熟度、成本,其實無論哪種結構,最終可以得到更高的屏佔比與更好的顯示效果纔是關鍵。

正面91.9%屏佔比

realmeX2正面的水滴屏+COF封裝,其邊框控制已經達到了上半年發佈的主流旗艦水平,屏佔比達到91.9%,在同級別當中屬於非常不錯的。屏幕爲三星 SuperAMOLED材質,分辨率爲2340×1080達到FHD+水平,整體觀感也不錯,加上系統淺色/深色的切換能力,也可以很好地發揮OLED自發光的優勢。

四曲面3D玻璃

背面的設計採用了四曲面3D玻璃,整體的弧度並不算大,手機的長寬高分別爲158.7×75.2 ×8.6mm,握持感與手掌貼合感還不錯。在玻璃材質的光影效果中realme還是花了一點心思,此次推出的這個叫“蟲洞紋理”的玻璃視覺效果,鈦媒體手上拿到的是星圖藍版本,背面玻璃的紋路會隨着光線角度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

底部接口

其他的設計方面比較中規中矩,電源按鍵和音量分別位於左右兩側,音量按鍵的位置比較居中一些,底部分佈有揚聲器、Type-C接口、3.5mm耳機接口,realmeX2支持Dolby杜比全景聲音效,並通過Hi-Res認證,從實際聽感來說揚聲器的響度非常足夠,聲場比較寬闊一些,但是聲音定位感和真正的雙揚聲器還是沒法比的,在單揚聲器當中還算不錯。

ColorOS 6與無處不在的Breeno

ColorOS 6

關於ColorOS 6這套系統,之前鈦媒體也已經多次提及,作爲海外&國內市場並行戰略的realme品牌,在國內有ColorOS 6系統的加持其使用感受還是非常大的。由於此次的體驗時間比較長,在過去的大半個月中realmeX2都是筆者隨身攜帶的主力手機,因此在對這套系統的日常體驗也做了更多地深入瞭解。

解鎖

首先是界面,秉承年輕化的設計語言,ColorOS 6在主題界面的色彩應用是非常豐富的,相較於很多主打“輕、簡”的系統而言,它給人感覺則多了幾分活力,而圖標的設計也與整體的色彩相迎合,同時也加入了更多色塊+線條的融合,在系統的解鎖方面,由於水滴屏的設計因此人臉識別又得以迴歸,同時realmeX2搭載了匯頂最新一代 G3.0 光感屏下指紋識別模組,日常解鎖體驗基本屬於“秒解鎖”的級別。

特色功能

而在這段時間的使用當中,筆者接觸最多的三個功能則是:Breeno語音、遊戲空間與識屏、識物。在realmeX2的系統操作邏輯當中專門增加了一項操作:電源+音量上鍵,此時就會呼出一個底部狀態欄,裏面會看到這些特色功能,筆者認爲這也是手機電源按鍵與音量鍵分離設計的重要誘因之一。

語音體驗

當適應了手機語音交互之後,在生活中的對於語音助手的喚醒頻率實際上是非常高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日程與時間的管理,相較於“解鎖手機、打開備忘錄、打字”這套操作,語音的效率要高出太多。在realmeX2系統中提供了3種語音喚醒詞可選,筆者更習慣選擇“小布小布”作爲喚醒詞使用,Breeno語音在室內環境下的喚醒響應速度比較快。

識物功能

另一個識屏、識圖功能,相對而言就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適應,這個適應期不是因爲功能的打開邏輯或者是功能本身的學習,而是要改變日常的一些習慣,如今淘寶等APP也都有識圖系統,但是系統級的識圖相比於它們覆蓋的範圍不止是商品而已,還會有對應的品牌介紹和一些其他方面資料,易用性還是非常強的。

驍龍730G配合VOOC4.0閃充,性能與續航的平衡

驍龍730G

realmeX2在覈心硬件配置的升級上,性能方面提升最大的就是搭載了高通730G處理器,雖然在發佈會上官方對此只是一帶而過,但是這顆處理器的能力還是非常吸引人的,該SoC採用8nm LPP工藝製造,相比於上一代性能提升35%,配備了加強版的Adreno 618 GPU,相比常規版驍龍730速度快30%,並且支持高通Elite Gaming平臺特性。

跑分成績

具體的硬件跑分方面,鈦媒體此次依舊採用了安兔兔、魯大師、3Dmark、GeekBench4.2這4款測試軟件,所有的均已更新到最新版本。realmeX2安兔兔和魯大師的分數分別達到了264517和260045,3Dmark兩個場景得分達到了2409和2272,GeekBench4.2單核2546,多核7050,總體來說在理論性能表現上處於目前的中上游水平。

遊戲環節測試(注意握持姿勢)

在遊戲實測環節主要對《和平精英》和《狂野飆車9》這2款遊戲進行了測試,兩款遊戲均開啓了可選的最高畫質設置。在這裏要提到一個細節點,由於遊戲握持的手型原因,realmeX2在保持慣性握持姿勢下(即水滴在右側),很容易遮擋到揚聲器,因此在遊戲時更推薦換一個方向的握持方法。

野外場景實測

進入遊戲後,首先測試的是房屋密集場景的幀數,在該場景中既有多棟房屋也有密集的樹林,在開啓抗鋸齒後對於性能的考驗還是比較大的,實際的測試當中,realmeX2的表現沒有任何問題,畫面流暢度很高,觸控響應速度也不錯。而換到野外的複雜駕駛場景後,遊戲的幀率產生了一些波動,但是整體都在45~50FPS以上的水平,不會影響到玩家的操作。

狂野飆車9遊戲演示

《狂野飆車9》的測試當中,即使在60FPS、最高畫質設置下,realmeX2也可以保持全程高幀率運行,配合其不錯的揚聲器效果,遊戲的實際體驗很不錯。

VOOC4.0充電

續航方面,該手機首發了VOOC4.0閃充技術,充電的最大功率提升到了30W的水平,在官方的配件當中,快充頭和快充線也同樣是標配。realmeX2的電池容量達到了4000mAh,實測30分鐘充電66%,45分鐘充電87%,1小時10分鐘充滿。耗電方面最高亮度在線播放視頻,2小時耗電25%,待機12小時耗電5%,綜合遊戲1小時耗電22%,總的來說無論是充電還是續航,都可以和很多旗艦級產品有的一拼。

6400萬像素四攝配置,1/1.72英寸感光面積

後置四攝像頭

在拍照功能的堆料上,realmeX2同樣也十分重視,後置四攝配置爲:6400 萬像素主攝f1.8 光圈6P鏡片、8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119°廣角度數f2.25 光圈,剩下兩顆則分別是微距攝像頭與人像攝像頭。前置攝像頭則爲3200 萬像素,支持像素四合一技術。其中這顆主攝的三星 GW1傳感器感光面積達到了1/1.72 英寸。

拍照解析力水平不錯

從實際的樣張表現來看,主攝得益於更大的感光元件面積與高像素,畫面的解析力表現非常不錯,默認模式下直出的JPG文件尺寸爲4608 x 3456像素,在此條件下,畫面甚至可以進行裁切操作,無論近處還是遠處的燈籠都可以保持較高的清晰度水平。而realmeX2搭載的超級煥彩功能,則可以識別場景並自動調色,整體的畫面飽和度會上升,提升觀感。

高ISO下,仔細看會感覺到有一點塗抹痕跡

而800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其視野範圍還是非常大的,而且邊緣的畸變控制也還不錯,不過感光面積較小限制了其在暗光場景下的直出表現,這張在較暗室內的樣張可以看到iSO達到1000後,畫面整體的噪點水平控制還不錯,但是細節有部分塗抹的痕跡。

快門速度:1/100 秒 光圈:f/1.8 焦距:5.58 毫米 ISO:100

快門速度:1/100 秒 光圈:f/2.25 焦距:1.66 毫米 ISO:100

快門速度:1/100 秒 光圈:f/1.8 焦距:5.58 毫米 ISO:100

快門速度:1/60 秒 光圈:f/2.25 焦距:1.66 毫米 ISO:100

快門速度:1/100 秒 光圈:f/2.25 焦距:1.66 毫米 ISO:100

快門速度:1/100 秒 光圈:f/2.25 焦距:1.66 毫米 ISO:200

快門速度:1/100 秒 光圈:f/1.8 焦距:5.58 毫米 ISO:200

快門速度:1/50 秒 光圈:f/1.8 焦距:5.58 毫米 ISO:200

總結

realme品牌的性價比血統一直是其最大的競爭力,而在如今手機努力衝擊高端市場環境的推進下,各家的旗艦技術往往都不會首發在中端機型當中,甚至在尖端產品的研發與上市中全部都採用了旗艦+主流的“旗艦系列雙機型”戰略,因此realmeX2的“堆料”就顯得更加有優勢。

首發VOOC4.0技術與6400萬像素CMOS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無論是設計還是硬件配置,除了驍龍8系列處理器和UFS3.0的缺席之外,其他的功能都是奔着旗艦級產品去的,相信未來realme品牌還會帶來更多具備高性價比與越級競爭能力的產品。 (本文首發鈦媒體,攝影、作者/鄧劍雲)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