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郵儲銀行也稱,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要求,執行差異化的住房信貸政策,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購房需求,截至報告期末,郵儲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爲14,178.9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627.22億元,增長22.74%。交通銀行業表示,積極支持居民普通自住住房貸款需求,制定適合當地保障性住房發展的貸款政策,支持個人保障性住房按揭業務。

央行放水,樓市復甦,19年買房真的合適!

2018年是房地產政策調控之年,個人住房貸款的調控也與國家宏觀調控密切相關,房貸利率的漲跌牽動着購房者的神經,住房按揭貸款的情況也值得關注。

近期,上市銀行陸續披露了2018年年報,記者統計了六大行中關於個人住房貸款的新增額度及佔比,發現六大行新增貸款5.13萬億,其中個人住房貸款的額度2.53萬億,幾乎佔據了新增貸款的半壁江山。不過,六大行在年報中也提到了,2018年,響應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支持自住性購房融資需求。

新增房貸2.53萬億佔新增貸款49.39%

2018年,六大行新增貸款及墊款共計5.13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新增2.53萬億元。佔據了新增貸款及墊款的49.39%。

央行放水,樓市復甦,19年買房真的合適!

在貸款及墊款分類中,各大銀行基本分爲個人貸款(包含個人住房貸款、消費貸款等)、公司貸款及墊款、票據貼現三大類,也有部分銀行因各自規則不同而稍有差異。在分類中,個人貸款新增3.12萬億,佔據新增貸款60.77%;公司貸款新增1.63萬億,佔新增貸款31.7%。公司貸款新增額度低於房貸增速。

六大行中,工行增長額度最多,6512.72億元,增長16.5%;郵儲增速最快,增加2,627.22億元,增長22.74%。

央行放水,樓市復甦,19年買房真的合適!

六大行的個人貸款中有八成是房貸

記者注意到,隨着新增額度的增加,房貸在銀行內部總貸款中的佔比也逐漸提升。以工行爲例,個人住房貸款佔據個人貸款的比例由2017年末的79.6%提高的2018年末的81.5%;佔總貸款餘額的比例由2017年的27.6%上升到2018年的29.76%。郵儲個人住房貸款佔個貸比例由59.35%提高到61.12%,佔總貸款餘額的比例由2017年的31.8%上升到33.1%。

個人住房貸款又佔據了個人貸款類別中的大頭,個人住房貸款佔個人貸款的81.26%,其他的份額分別被消費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信用卡透支等類別分食。

比如,工行的個人貸款結構中,個人住房貸款佔據了81.5%,與六大行平均情況基本一致;個人消費貸款佔比3.6%;個人經營性貸款佔比3.8%;信用卡透支佔比11.1%。

曾有銀行個貸經理向記者表示,按揭貸款是很多銀行偏愛的優質資產,因爲產生不良的概率低於其他貸款。雖然按揭貸款新增額度上升,但是不良資產質量狀況沒有隨之增加。比如,在農行中按照業務分類中的不良貸款結構顯示,個人住房貸款在總貸款的佔比由2017年末的5.8%提高到2018年末的5.9%,但是不良率卻有好轉,由0.36%降到0.31%。

六大行:支持自住購房需求

在六大行年報中,對個人住房貸款均進行了敘述,記者注意到,六大行均表示“支持自主性購房需求”。

建行在年報中表示,目前餘額居同業首位。建行2018年個人住房貸款47,535.95億元,較上年增加5,405.28億元,增幅12.83%。,“個人住房貸款業務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要求,嚴格執行差別化信貸政策,重點支持居民購買自住房需求。”

工商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增加6512.72億元,增長16.5%,工行表示,主要是支持了居民自住購房融資需求。

中國銀行表示,2018年積極落實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繼續執行差異化個人住房貸款政策,重點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性購房需求,保持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穩健發展。

農業銀行表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個人貸款較上年末增加6,655.98億元,增長16.6%。其中,個人住房貸款較上年末增長16.8%,主要是由於本行落實差異化住房信貸政策,積極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購房需求。

交通銀行業表示,積極支持居民普通自住住房貸款需求,制定適合當地保障性住房發展的貸款政策,支持個人保障性住房按揭業務。

郵儲銀行也稱,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要求,執行差異化的住房信貸政策,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購房需求,截至報告期末,郵儲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爲14,178.9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627.22億元,增長22.74%。

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2月的中長期貸款中消費貸款較2017年末增加4.2萬億。進入2019年,住房貸款可能仍在增加,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2019年2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月居民部門人民幣貸款減少706億元,是2016年2月以來首次負增。但是,短期貸款減少2932億元,而中長期貸款增加2226億元。中長期貸款中消費貸款增加2325億元,這部分主要是房貸,房貸或仍呈現增長態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