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國任財險 原廣東保監局局長新職獲覈准

時代週報記者 李星郡 發自北京

4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公告,覈准房永斌擔任國任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任財險”)董事長的任職資格。房永斌曾任廣東保監局局長,2018年年底以國任財險黨委書記、擬任董事長的身份出席活動。

對於調任國任財險一事,時代週報記者致電房永斌,他表示:“這是組織調動,(此次任職),是組織需要和個人意願結合。”

國任財險的前身爲信達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達財險”),2009年成立。2017年4月,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投控”)成爲信達財險控股股東。2018年,信達財險更名爲國任財險。

深投控是深圳最大的市屬國企之一。不過,國任財險業績不佳。成立10年來,國任財險累計虧損近15億元,僅2013―2015年實現盈利。

國任財險有關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坦言:“深投控控股以來,國任財險業務規模和經營效益有了一定提升,但更多還是體現在經營數據的初步改變,思想文化、經營模式、體制機制等根本性的問題並無實質變化,管理成本較高。市場化機制還未成型等影響企業發展的問題,亟待解決。”

國任財險表示,爲儘快改善國任財險經營狀況,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深圳市政府決定選配一名強有力的企業負責人,從保險監管系統選調一名熟悉宏觀經濟和金融保險工作,政策理論水平高,組織協調能力和處理複雜問題能力強的領導幹部作爲國任財險主要領導人選。

“房永斌董事長作爲保險監管系統資深領導,先後長期擔任保監會重要管理部門發改部和最大保險市場廣東省原保監局的一把手,政治素養高,專業基礎實,業務水平強,是能夠領導國任財險開拓新的發展局面的不二人選。”國任財險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如何完成深投控賦予的使命,成爲國任財險新班子面臨的重大考驗。

從廣東保監局到險企

創辦之初,國任財險的控股股東是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達”,01359HK)。

2016年12月,中國信達通過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信達財險12.3億股股份,深投控通過競價方式以42.2億元競得。

國任財險對此表示,在深化國企改革背景下,公司股東爲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通過轉讓股權引入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加快轉型步伐。

深投控則從多方面解釋此舉的用意,其中包括加快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圳國資國企發展的戰略部署,彌補公司財險牌照空白,助推深投控向地方金融控股平臺公司加速邁進。

此後,國任財險的人事更迭拉開序幕。2017年7月,具有中國信達工作背景的劉樹林在國任財險總裁任上僅一年即卸任。在多家財險公司工作過的王新利,2017年8月任臨時負責人、臨時合規負責人,2018年4月獲得銀保監會批覆總裁一職。

2014年底開始擔任國任財險董事長的徐興建已離任,國任財險解釋稱:“系其個人原因主動請辭,與股東變更沒有任何關係。”

房永斌此前長期在保險監管系統工作,曾任保監會辦公廳處長、發展改革部副主任、主任。2012年擔任廣東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

房永斌離開保費第一大省的廣東監管系統,調任險企任職,有一個重要背景是銀監會和保監會的合併。

據不完全統計,36位原保監局局長中,大約有15位出任了合併後的銀保監局局長(含籌備組組長)。

除了房永斌調任國任財險,作爲保費第二大省江蘇的保監局原局長亓新政調任福建銀保監局籌備組組長,浙江保監局原局長鄒飛調任湖北銀保監局籌備組組長,上海保監局原局長裴光已正式就任廣東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

國任財險有關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房永斌董事長到任時間雖然不長,但已經爲國任財險帶來一系列重大變化,公司重點大項工作紮實加快推進,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取得積極穩妥的進展。公司已完成註冊地由北京遷至深圳的重大工作,公司增資擴股工作正穩步推進,深化改革工作已形成初步方案。

資料顯示,國任財險初始註冊資本10億元,2013年時增至30億元。

國任財險有關人士強調,未來,國任財險將全面深化改革,徹底打破現有格局,以集約高效、靈活機動、科學考覈、防控風險的新型組織架構爲突破,醞釀一場徹底的體制機制改革。

十年累計虧損近15億

成立十載的國任財險,尚未走出虧損的泥淖。房永斌的到任,無疑面臨經營業績的壓力。

數據顯示,2009―2012年國任財險均處於虧損狀態,分別虧損1.18億元、1.06億元、2.45億元、3.71億元。2013年,國任財險扭虧爲盈,實現淨利潤305.20萬元,2014―2015年連續保持盈利,分別爲2135.09萬元和2328.04萬元。2016年後,國任財險再次陷入虧損,2016年和2017年分別虧損2.31億元、2.70億元。2018年未經審計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淨利潤虧損有所縮小,虧損額爲1.71億元。

時代週報記者統計發現,國任財險十年累計虧損14.65億元。與此同時,國任財險保費收入增長整體也較爲緩慢。

成立初期,2009―2012年,國任財險保費增長較快,分別是0.13億元、3.51億元、12.16億元、24.23億元。此後,國任財險保費收入震盪上升,2013―2017年分別是30.46億元、35.16億元、31.11億元、32.62億元、32.59億元。2018年,國任財險保費收入爲40.91億元,在財產險公司中排名第25位。

2018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國任財險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爲289.67%。

股權變更後,國任財險規劃了傳統業務、科技保險、投資資管業務格局和融合發展模式,構建“科技保險,保險科技”特色優勢。

對於上述定位,國任財險有關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其控股股東深投控已經獲批成爲深圳市級科技金控平臺,要求下屬各金融機構在發展戰略上配合其整體戰略。目前公司作爲深投控金融板塊中唯一一家財產保險公司,勢必在科技保險方面需要體現自我價值。

國任財險內部改革後將成立科技保險中心、創新戰略驅動中心、科技運營服務中心,分別從業務對接、趨勢方向研究、科技服務落地實現三方攜手打造“科技保險戰略平臺+保險科技業務引擎”。

與大多數財險公司相似,車險長期也是國任財險的第一大保費來源,2017年佔比83.68%。但同時,車險業務也是造成國任財險虧損的主要原因,2017年承保利潤爲-3.41億元。

王新利在2018年曾表示,國任財險的傳統業務需要走細分市場、差異化發展道路,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切實轉變粗放型經營模式。

在非車險業務上,國任財險瞄準了科技保險、健康保險、意外保險、責任保險、保證保險、信用保險、重點基礎工程項目的建築/安裝工程保險等業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