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日,上海清算所發佈公告稱,當日爲中融新大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融新大”)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下稱‘18中融新大MTN001’,發行金額爲15億元)的付息日,但截至3月2日終,我公司未收到中融新大支付的付息資金,無法代理發行人進行本期債券的付息工作。公開資料顯示,中融新大創立於2003年,總部位於青島,是以能源化工、金融投資、物流清潔能源、礦產資源開發爲主業的國際化大型集團企業,爲全國物流企業前十強,獨立焦化企業產能全國名列前茅,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居世界前列,目前有員工1.2萬。

作者 | 王洪臣

來源 | 債市觀察

3月2日,上海清算所發佈公告稱,當日爲中融新大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融新大”)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下稱‘18中融新大MTN001’,發行金額爲15億元)的付息日,但截至3月2日終,我公司未收到中融新大支付的付息資金,無法代理發行人進行本期債券的付息工作。

根據上清所的公告,似乎中融新大已經違約,然而事情仍有爭議。

01

“騷操作”巧打違約“擦邊球”

就在同一天,中融新大也發佈公告稱,應公司要求,該債券主承銷商恆豐銀行於兌付日前的2月27日召開了“18中融新大MTN001”持有人會議,約定該債券2020年度利息的支付方式由上清所的場內支付變更爲場外支付,該議案獲得了14位債券持有人的一致同意。

也就是說,中融新大將支付方式由場內改爲場外,上清所一直矇在鼓裏,直到最後兌付日才收到變更指令。

中融新大對外表示,公司此番操作是公司根據具體工作情況進行的安排,屬於經營策略的問題,是同所有債券持有人協商而定的。

公開信息顯示,“18中融新大MTN001”發行於2018年3月,規模15億元,期限爲5(3+2)年期,票面利率7.5%,應於3月2日付息1.125億元。而據小債瞭解,目前該筆債券的原7.5%的利率已經下調至3%-4%。

對中融新大的此番操作,債券市場多有爭議,對其是否違約莫衷一是。

據企業預警通顯示,截止最新,中融新大境內存續債共10只,規模爲120.5億元,其中2020年回售及到期涉及規模達85.81億元;境外存續美元債1只,剩餘規模7億美元,分別將於2020年6月與10月到期。

2019年9月,標普將中融新大的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以及該公司擔保的高級無抵押美債從“B”下調至“CCC+”重大風險級。隨後不久,當年11月26日,標普再次將中融新大評級從CCC+降至CCC-,列入高違約風險評級觀察。按照標普的準則,CCC-已經屬於“破產且恢復希望渺茫”。

除標普外,另一家國際評級巨頭惠譽去年也將中融新大從B-降到CCC。而國內評級機構聯合評級在去年7月份,已將中融新大的評級由AAA調整爲AA+。

02

600億負債壓頂,實控人被列限消令

公開資料顯示,中融新大創立於2003年,總部位於青島,是以能源化工、金融投資、物流清潔能源、礦產資源開發爲主業的國際化大型集團企業,爲全國物流企業前十強,獨立焦化企業產能全國名列前茅,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居世界前列,目前有員工1.2萬。

2019年8月,中融新大以808億元的營收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榜單第80位,連續第三年進入全國百強榜單。

在發展道路上,中融新大的資產規模保持了較快的擴張速度,從2010年時的96.89億元,到2016年已達到1402.69億元,翻了十幾倍。

據2019年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中融新大總資產爲1535.86億元,其中流動資產爲438.61億元,貨幣資金爲37.41億元。而截至2018年年底,中融新大的貨幣資金還有61.86億元,降幅明顯。

而據聯合評級7月發佈的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的61.86億元貨幣資金,也已較年初大幅減少43.48%。而且其中 48.72 億元貨幣資金受限,佔貨幣資金的 78.76%。

與日益緊張的貨幣資金相對的,是中融新大的債務情況。據2019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中融新大流動負債爲127.77億元,總負債合計609.05億元。

據小債瞭解,中融新大的現金流情況也不容樂觀。截至2019年9月底,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爲-7.28億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則爲42.92億元。

中融新大的經營狀況也大抵如此。前述三季報顯示,其淨利潤爲13.42億元,而去年同期則爲21.71億元,降幅近乎腰斬。

另據天眼查顯示,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間,中融新大先後9次被法院列爲被執行人,被執行標的總額超7億元。

除此之外,中融新大大股東、董事長王清濤所持有的股權已全部遭到凍結,佔公司總股份的64.83%。而因爲債務糾紛,王清濤於2019年10月30日被北京市第一中院列入限制消費令。

03

債券暴跌引爆“青島首富”危局

頗爲戲劇化的是,也是在2019年10月,胡潤富豪榜發佈,王清濤仍以300億身價再次位列“青島首富”。

公開資料顯示,王清濤1962年出生于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改革開放之初,其曾從事煤炭經營業務,並很快掘到了人生路上的第一桶金。之後王清濤成立鄒平縣鐵雄煤炭有限公司,成爲當地小有名氣的民營企業之一。

2003年6月,王清濤投資2億元成立鄒平鐵雄焦化有限公司,即山東焦化集團前身。2009年,山東焦化集團在青島正式成立,主營以煤制焦、煤化工、發電、燃氣供應等。

近年來,中融新大逐步向金控集團轉型。2016年3月,山東焦化集團更名爲中融新大集團。而在轉型的過程中,王清濤的個人財富成倍增長,連續多年佔據“青島首富”的位置。

但是,爆發於2018年7月的債券崩盤,給王清濤苦心經營多年的商業大廈敲響了警鐘。

2018年7月6日,由中融新大發行,評級爲AAA的“15魯焦01”與“15魯焦02”閃崩,全天分別下跌17.94%與30.91%。緊接着,2018年7月9日,“15魯焦01”與“15魯焦02”再度閃崩,盤中最多下跌35.43%與26.9%。

幾天後,2018年7月11日,同樣由中融新大發行的“18新大02”同樣閃崩,盤中最大跌幅達72%。

這成爲中融新大債務危機爆發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當時的危機,中融新大雖然暫時渡過,但市場對其債券違約風險的擔憂卻不斷加劇,同時也引發了密集訴訟。此後,評級下調、股權凍結等事件頻發,中融新大的處境引發債券市場持續關注。

對於“NB”,你有什麼看法或評論,歡迎在下方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