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败寇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商业竞争尤其残酷,手机行业更是如此。

2009年,苹果发布的iPhone揭开了智能机时代的序幕,短短一年,小米、魅族……相继崛起,老牌厂商措手不及。在一份销量下滑的清单中,我们看到了摩托罗拉,看到了诺基亚,也看到了金立。

如今9年过去,手机市场拼质量,比续航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系统为王,技术至上的观念下,许多耳熟能详的品牌都倒在了研发的路上。

运营商时代的“中华酷联”仅剩华为风光依旧,波导、海信淡出视野,苹果新品发布如期而至,衬的金立格外悲壮。

壮士断腕

今年4月,金立曾发表声明,对金立工业园的部分员工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提供“N+1”的赔偿方案;未来,金立工业园将保留50%左右的员工继续生产,以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后来有员工透露,金立已经将今年新签约的应届生全部解约。公司承诺将按照三方协议的违约金进行赔偿4000元,目前赔偿金暂未发放。

“金品质、立天下”,曾经独占国内四分之一市场份额,月销量25万的金立手机眼看气数将尽,创始人刘立荣,则因为债券无力偿还,卷入了又一轮危机。

10月29日,“16金立债”公告称,本期债券担保人公司实际控制人刘立荣先生,因资金紧张,资产受限等情形,目前亦无法履行代偿义务。

作为金立2016年10月28日发行的一种债券,“16金立债”规模达10亿、票面利率为6.5%、债券评级为AA,期限3年(2+1)。也就是说,金立本该在2018年10月28日兑付,但因节假日原因,兑付日顺延至2018年10月29日。目前看来,兑付依旧遥遥无 期。

有别于其他厂商的是,金立的衰退并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大厦到危楼,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称作“暴毙”。

机会和陷阱

转折出现在2017年,分析未来形势时,刘立荣做出了如下判断:“两三年内,包括金立在内的手机厂商,只有做到全球年销量1亿部的规模,市场份额在6%~8%之间,企业才会安全。年销量1000万部小而美的手机厂商,会活得很艰难。”在他看来,金立想要保证安全,未来销量至少要翻上三番。

刘立荣的信心源于何处?是M7的超强续航还是所谓的加密芯片?仅靠这些远远不够,能让金立放手一搏的,是企业长期积累的渠道优势。

11月的发布会上,金立一口气发布了8款全面屏手机,涵盖了高中低各个价位。然而这一次,刘立荣失算了,年末的一场豪赌终究没能力挽狂澜,所有人都操之过急,结果弄得狼狈不堪。

2018年前夕,金立被曝资金链断裂,刘立荣41.4%股权被冻结,拖欠货款的消息不胫而走,公司上下人人自危。此后负面消息接连不断,多地代理商出走、出售印度资产......60亿元高昂营销费用导致公司周转出现困难。

数据显示,2018年9月,金立只卖出了18万部手机,同比销量大幅下滑84%,市场份额仅为0.5%。在第三季度,金立出货71万台。销量同比下降82%。这是国内智能手机出现过最严重的下滑,时至今日,金立的实际债务高达200亿元。其中,银行欠款占了90亿元,供应商约为70亿元。

回顾金立的发展历程,从“去金立化”到“小清新”,再到2015年回归“商务”,刘立荣始终追逐着市场趋势,明星代言也好,热衷金融也罢,盲目扩大业务范围,最终导致金立不被各大市场所认可。

以前我们常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金立的失败并非找不到风口,而是看到太多的机会。

冯小刚曾问刘立荣:“诺基亚怎么就没了?”答:“诺基亚缺乏适应性。”道理人人都懂,真正面临选择的时候,原来自己比谁都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