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冠患者出院後死亡,王廣發:是否復發不宜過早下結論)

新京報訊(記者 李一凡)武漢新冠肺炎患者李亮在出院後的隔離觀察期,因“呼吸道阻塞猝死” “呼吸循環衰竭”不治身亡。

李亮的妻子梅女士對新京報記者稱,病情加重當天,李亮除了“嘴巴發乾,胃有點脹,身體無力”,未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漢陽方艙醫院“診療經過”記述,李亮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符合出院標準。其所在社區也表示,李亮出院符合標準。

今日(3月5日)下午,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王廣發向新京報記者指出,患者“假陰性”,在出院後存在“復陽”的可能性,但這主要是由於採樣誤差造成,幾率較小。若未出現明顯新冠肺炎病症,不宜過早對其“新冠肺炎復發”下結論。他強調,導致患者出現呼吸道阻塞猝死、呼吸循環衰竭因素較多,應對此案例做進一步研究。

漢陽方艙醫院於2月26日出具的李亮“出院證明”,文內稱,經過規範治療、專家組會診確認,符合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標準,准予出院。 受訪者供圖

出院4天后,“病情加重了”

今日(3月5日),梅女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其丈夫李亮因感染新冠肺炎,在漢陽國際博覽方艙醫院(以下簡稱“漢陽方艙醫院”)接受治療,於2月26日複檢後出院。

一份加蓋漢陽方艙醫院公章於2月26日出具的“出院證明”顯示,李亮今年36歲,今年2月12日開始於漢陽方艙醫院住院。經規範治療、專家組會診確認,符合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標準,准予出院。

但4天后,梅女士稱,李亮 “病情加重了”。

梅女士回憶,3月1日開始,丈夫李亮無法進食、喝水,覺得口裏沒痰,胃脹。3月2日,隔離酒店上午查房,李亮的體溫爲35.3攝氏度,脈搏微弱。當日下午,隔離酒店醫生給她打電話說,李亮精神壓力大,讓其過來開導,“我到了房間,不到10分鐘,李亮便意識不清。”隨後,梅女士緊急呼叫醫生。

隔離酒店的一名工作人員稱,當時打了120急救電話,將李亮送去了武漢市第四醫院。

武漢市第四醫院出具的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顯示,李亮的直接死亡原因爲“新冠肺炎”,引起該病症的疾病情況爲,“呼吸道阻塞猝死”“呼吸循環衰竭”。時間顯示爲“2020年3月2日”。

李亮“死亡醫學證明書”顯示,李亮直接死亡原因爲“新冠肺炎”,引起該疾病原因具體爲“呼吸道阻塞猝死”、“呼吸循環衰竭”。 受訪者供圖

出院隔離期間,未曾聯繫社區

漢陽方艙醫院給李亮出具的“出院證明”特別提醒:出院後,請在社區單人單間隔離14天,如有不適,請立即聯繫社區負責人,必要時到指定醫院就醫。

針對上述提醒,梅女士一家是否在李亮出現病症後,及時聯繫社區負責人?梅女士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李亮去世後,纔在3月4日晚上有了社區負責人的聯繫方式,也第一次見到了社區的人,“我之前沒有社區的電話。”

今日(3月5日)上午,梅女士一家所在的武漢礄口區雲鶴社區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證實,社區方面已經知道李亮在出院隔離期間不治身亡。

李亮從漢陽方艙醫院出院後,被安置的隔離酒店房間。 受訪者供圖

上述負責人表示,社區知道李亮出院後被集中隔離一事,“患者出院後由街道辦統一接送安排,進行集中隔離。”該負責人稱,社區方面主要由志願者給被隔離人員配合送生活物資,李亮在酒店統一隔離期間,有問題可以向酒店留守的值班醫生進行求助。

上述負責人稱,隔離期間,家屬未主動與社區進行聯繫,直到李亮去世當天,社區才獲知他去世的消息。3月4日晚上,他曾前往梅女士的住所瞭解相關情況,並提出家庭如有困難,社區方面願意積極幫助。

新京報記者從漢西三路維也納酒店瞭解到,按政策要求,李亮出院後,由其住地所屬街道辦統一安排,進入該酒店進行康復隔離。

李亮出院前,曾於2月23日進行過一次CT檢測。其放射學診斷結果爲“雙肺改變,符合病毒性肺炎表現”。  受訪者供圖

出院前3天CT檢測符合病毒性肺炎表現

出院前的2月23日,李亮曾進行過一次CT檢測。其“放射學表現”爲:雙肺見散在多發密度增高影,大部分呈磨玻璃密度,部分呈網格樣改變,大部分位於胸膜下,雙肺下葉見小結節竈,最大徑0.4CM。其“放射學診斷”爲:上述雙肺改變,符合病毒性肺炎表現。

李亮出院前三天檢測,還有一定症狀表現,爲何能在2月26日出院?今日(3月5日)下午,一位不願具名的一線援鄂醫護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解釋稱,按照當時未更新的第六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出院的標準是“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

她分析指出,在李亮的案例中,出院前三天內,進行兩次核酸檢測,是符合要求的,規定是“間隔1天”,且他的核酸檢測結果均爲陰性,“此外,李亮的體溫正常3天以上,如果這些記錄的信息準確無誤,他是符合出院標準的。”

新京報記者掌握的一份李亮“漢陽方艙醫院患者出院小結”顯示,在“診療經過”一欄中,記述了漢陽方艙醫院對李亮出院前的診治經過。

李亮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後,經對症支持治療,患者體溫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連續兩次核酸檢查陰性,無吸氧指末氧飽和度大於95%,病程超過14天,經專家組評估,准予出院。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上述“小結”中,未涉及第六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出院標準,所提及的“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

漢陽方艙醫院針對李亮出具的“診療經過”顯示,出院前,李亮體溫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連續兩次核酸檢查陰性……經專家組評估,准予出院。  受訪者供圖

專家:是否復發致亡,不宜過早下結論

李亮出院前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其出院時是否存在“假陰性”的可能?

今日(3月5日)下午,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大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陰性轉陽問題應該謹慎看待,不宜妄下結論。目前國內出現的“復陽”情況,可能和採樣誤差有關。他解釋稱,住院時,醫生護士都穿着防護服和護目鏡,工作又很緊張、勞動強度又大,可能會存在採樣質量不足的問題,因此可能存在“假陰性”誤差。

王廣發介紹,目前核酸檢測仍是一個“金標準”,該方法還是被普遍公認和接受的。採樣有很多講究,比如採哪個部位,是採集鼻拭子還是咽拭子?深度是否夠?採集量是否足夠?可能存在不同。另外是否也同時採集肛門拭子或大便?如果採集了,均進行檢測,則可能提高檢測陽性率。另外,也應考慮住院和出院後檢測的實驗室在技術和經驗上造成差異。

王廣發同時強調,“復陽”還有一種情況,即患者尚未痊癒,出現病毒載量增加,“但這種可能性比較小,隨着康復治療,排毒量應該越來越小,不會突然少了又多了。”他承認,新冠病毒比較特殊,有可能出現雙向病程,發燒好後又復發,這種現象在某些疾病是存在的,“但這種變化不僅伴隨着病毒載量的變化,也伴隨着臨牀症狀的表現,比如又發燒、咳嗽。”

梅女士回憶,李亮二次入院前,沒有出現明顯的發燒、咳嗽等症狀。對此,王廣發認爲,如果僅是核酸檢測呈陽性,不伴隨症狀,“指向新冠肺炎復發的可能性比較小。”

針對梅女士反映的李亮“嘴巴發乾,胃有點脹,身體無力”等症狀。王廣發分析認爲,李亮出院後沒有發燒、咳痰的表現,總體來講,不像新冠肺炎再活動、再感染人體的表現,一般規律是應出現呼吸道症狀伴隨發燒。

李亮的死亡診斷的原因爲“呼吸道阻塞猝死”“呼吸循環衰竭”。王廣發表示,應對其住院過程進行研究,新冠病毒感染治療過程中是否有一些併發症,例如繼發的心臟的損害、電解質的異常,肺栓塞在住院患者中也很常見。另外有無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或是否有一些未發現的基礎疾病,“應該好好分析,不宜過早下結論。從目前報告出來的信息,我個人不傾向於是新冠肺炎沒有治好。”


俞昌宗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俞昌宗_NBJ111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