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將近,北方田野裏已經是一片綠油油的麥苗地了,但是在農田裏或者溝渠旁邊仍然可以見到很多的捨棄玉米秸稈,詢問老農後得知,這些玉米秸稈根本沒人要了。在離這邊田地幾公里外就有一個玉米秸稈,爲何老百姓不賣掉處理呢?

一、玉米秸稈收儲點規模比較小,多爲散戶養殖收購

這個玉米秸稈收儲點規模並不大,已經有兩個車在等待,和一個等着賣秸稈的大叔聊了聊後得知,這個收儲點是一個養殖戶自己需要飼料才收購的。收來的玉米秸稈需要粉碎後儲存,賣秸稈的負責在農用三輪車上把秸稈一捆捆扔下來!收購點的工人用粉碎機粉碎,比較費時費力。雖說一斤兩毛多,但是自己從地裏捆好,然後用車拉過來,再幫人家慢慢卸下來,勞動強度很大;一天只能賣一車,兩口子加上一輛車,一天才一百多塊錢實在不合適。目前,在這個鄉鎮一共有三個收儲點,全部是養牛戶準備過冬飼料使用,基本儲存量都不大,消化空間有限。至於秸稈充分利用的大型企業,本地目前一個也沒有!

二、秸稈還田任重而道遠

雖然現在的玉米收穫都是機械化了,玉米秸稈直接深耕還田,但是因爲我們這裏人均只有八分地,每家每戶最大的地塊不過2畝地,有的地裏還種樹,聯合收割機根本不願意作業,只有等到最後沒人使用了才收穫這些。當然還有一個較大的因素就是一畝地80塊錢的收割費用,很多人是捨不得。玉米和小麥不同,玉米便宜補貼費用也少。所以很多玉米仍然需要農民自己收穫,導致玉米秸稈不能還田。

三、玉米秸稈直接不進村裏

現在的玉米秸稈是禁止焚燒的,基本也不進村。村內道路也全部綠化了,天天有保潔員打掃。一但有人拉着玉米秸稈進村亂擺放,村裏保潔員一定會勸阻的。此外,一家一戶做飯,基本也都是用電或者天然氣,所以玉米秸稈基本沒啥作用了!有些村民燒水還是選擇使用玉米芯或者小樹枝,無論是鄉鎮公路還是農村公路都有很多綠化樹,每年都要進行清理和修剪,產生很多樹枝都被村民撿回家裏燒水用了!

在電視上看過,玉米秸稈有很多用處,可以用來製作青儲飼料,也可以用來製作燃料。但是這些企業基本都在玉米種植集中的東北地區。而很多地方的農村地區,玉米秸稈仍然被作爲一種閒置的資源丟棄。希望有一天,這些資源能夠被充分利用起來,也能增加農民收入。

這些玉米秸稈該如何發揮應該有的價值,有何好的方法?玉米秸稈一斤2毛多,爲何農民還是選擇扔掉,你怎麼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