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音樂人直播與歌手主播:正局部靠攏,長期並存 | 直播觀察

3月3日晚上七點,在騰訊音樂人龍千里的直播間裏,一首《六月的雨》瞬間把直播觀衆拉回2005年看《仙劍奇俠傳》的時光。這是龍千里第一次在酷我音樂平臺直播,來觀看直播的人除了她“臉熟”的老歌迷,還有路人觀衆。龍千里的直播間觀衆人數增長很快,在應邀又翻唱了《往後餘生》、《小幸運》兩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後,直播間在線觀衆從2萬增長至5萬。

“謝謝進入直播間的朋友,讓我們今天一起唱唱歌,嘮嘮嗑,分享一天有趣的故事。”不同於很多在直播間裏手足無措的音樂人,龍千里唱歌和talking的節奏安排很流暢。她既能對公屏上快速滾動的評論做出即時反饋,也能兼顧觀衆的需求翻唱歌曲,最重要的是,她還能爲自己的歌曲“帶貨“、讓大家關注她的直播間,有意識地將路人轉化爲粉絲。

疫情發生後,宅生態催化音樂行業直播潮。騰訊音樂人在與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聯合推出“春天音樂會”之後,最近又與酷我音樂聯合推出“原力派對春天直播季”。騰訊音樂人強大的音樂人和作品儲備,爲流媒體平臺線上直播提供了內容保障;在流媒體直播的內容輸送選擇上,除了核心的音樂品質,音樂人的辨識度、親和力和表現力都是騰訊音樂人考慮的重要因素。而像龍千里這樣逐漸適應直播生態的音樂人也越來越多。

另一邊,TME旗下的音樂、泛娛樂平臺也爲騰訊音樂人提供了高效完整的分發和資源配置渠道。而酷我音樂對於直播板塊的重視以及對於頭部主播的投入也顯示了流媒體平臺對於優質直播內容的需求。流媒體平臺直播作爲一個流量入口,引進音樂人直播內容,不光有利於平臺創收,也能幫助音樂人吸引更多聽衆和粉絲,更重要的是促進優質創作、改善音樂人收入結構,實現雙贏局面。

像龍千里這樣的音樂人除了日常線下活動,線上直播也是很重要的生長土壤,他們比多數音樂人更早地進入音樂直播這塊試驗田。 騰訊音樂人企劃營銷負責人武鵬認爲,在直播生態裏,不論是專業直播歌手,還是獨立音樂人,未來兩者將局部靠攏,並且長期並存。

以下根據與騰訊音樂人企劃營銷負責人武鵬專訪內容整理:

小鹿角APP:從你的觀察來看,目前音樂人對直播間的適應情況如何?

武鵬對許多音樂人來說,直播室是陌生的場域,線上直播是新鮮的嘗試,多少都有一個熟悉的過程。事實上音樂直播的用戶對專業度和辨識度的期待值更高,這剛好又是音樂人的優勢。

到目前爲止已有數十位音樂人,參加了騰訊音樂人發起的各類直播,總體上看音樂人們漸入佳境,很多場次甚至出現了音樂人自動延長直播時長的現象。

小鹿角APP:音樂人在直播間裏的狀態與線下相比如何?

武鵬客觀來說,部分音樂人在直播間的狀態不如線下演出,尤其是像Live House這樣熟悉的場景,甚至少部分音樂人對直播還存有一定的偏見。但多數音樂人都已意識到,直播只是溝通方式和傳播渠道,因而願意嘗試,幾輪直播下來,我們能感受到一些音樂人在直播語態裏越來越自如。

小鹿角APP:對於音樂人來說,音樂視頻的直播與現在音樂流媒體平臺上流行的語音直播這兩大直播形態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武鵬兩者都將在很長時間裏繼續佔據線上音樂娛樂消費的重要一席。最大的區別在於音樂視頻直播的核心在於突出沉浸感的Live演出,語音直播相對來說更接近DJ似的封閉場景陪伴。

小鹿角APP:獨立音樂人如何適應直播間裏的生態?

武鵬:首先要轉變心態。在音樂宣發成爲全行業難題的今天,獨立音樂應該消除芥蒂,改變把直播當秀場的看法,畢竟直播觀衆同樣是值得尊重和關照的觀衆。獨立音樂與新技術和新渠道,不應該是相互排斥的。

另一方面,獨立音樂應該發揮自己在音樂語言、表現力、專業度、個性化方面的優勢,用更靈活、更生動、更具特質的方式傳播音樂。千萬不要過多自我設限,更不要一味逆反或迎合某種潮流,而是始終圍繞“我最適合直播什麼”的中心。

小鹿角APP:如何看待音樂人直播與歌手主播之間的區別與未來的發展?

武鵬:兩者在局部上看相互靠攏,音樂人希望增強內容的親切感、互動性,傳統的歌手主播也分離出一部分才藝主播,甚至有的本身就是音樂人。

但從本質上來說,音樂人直播的核心價值始終是音樂,而歌手主播更注重綜藝感、陪伴感。

未來兩者仍將長期並存。歌手主播不必多講,用戶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

至於音樂人直播,會形成與歌手主播完全不同的生態,當然這依託於和用戶更高階需求的相互適應。

小鹿角APP:騰訊音樂人在選擇直播合作的音樂人時,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

武鵬:首先是音樂人形象健康陽光、作品積極向上,能夠在這樣的特殊時期給用戶帶來正向引導和感染。

其次是具備較好的親和力和鏡頭表現力,節目具有較好的互動性。特殊時期的線上直播,典型場景通常在臥室或客廳,音樂人需要表現出真實互動和真切交流的情感,從而引發共情。

還有就是,我們的選擇以原創音樂人爲主,希望音樂人具備較強的個性和辨識度,比如表演形式有新意、具備特殊才能、方言達人等。

小鹿角APP:招募音樂人直播,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是什麼?

武鵬:這一階段的直播均爲公益屬性,音樂人及廠牌參與熱情普遍較高,在意願度和配合度層面沒有遇到困難。如果說遇到的問題,更多是在內容層面,比如部分音樂人的直播缺少設計和策劃,或者缺少個人特色,這需要音樂人和平臺一起努力不斷摸索,很難有一蹴而就的解決方案。

小鹿角APP:騰訊音樂人與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聯合推出的“春天音樂會”,以及跟酷我音樂聯合推出的“原力派對春天直播季”,是基於什麼樣的契機推出?

武鵬:首先是“宅”的大背景。在疫情發生後,在減少出門的號召下,用戶大量時間宅在家中,使用互聯網產品和服務的時間陡增。對於疏解用戶焦慮情緒、宣講抗疫情知識,作爲線上數字音樂平臺的我們責無旁貸,音樂直播的規劃早早開始。

其後是一月底過年期間,騰訊音樂人開放平臺出現了多首主旨表達抗擊疫情、讚頌英雄的原創歌曲,許多音樂人自發拿起手裏的“武器”,爲武漢加油爲中國加油,歌頌勇士,號召爲疫區嚴重地區獻愛心。我們在第一時間做出響應,相繼推出多個抗疫情公益歌單、《加油!武漢》《最美逆行人》等多個特輯以及持續不斷的歌曲徵集,通過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以最優質的資源對這些優秀的公益歌曲作推廣。

另外,疫情對線下演出帶來巨大沖擊,大量音樂人被迫取消或改變原定工作計劃,宅在家中成爲常態。在這樣的背景下,騰訊音樂人與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的直播合作也就水到渠成。

小鹿角APP:目前數據反饋怎麼樣?

武鵬:從截至目前返回的階段性數據看,多數音樂人的直播效果超過預期。這其中有潛在用戶人數和在線時長增長的因素,也有音樂人主動調整以適應直播生態的因素。

小鹿角APP:每天直播內容的設計調性有什麼區別嗎?

武鵬:騰訊音樂人的直播設計核心邏輯是通過曲風、類別、主題的設計實現差異化。最終目標是單場看有亮點、長線看有延續,縱向看有線索、橫向看有選擇。通過不同的概念包裝、內容組合、陣容匹配,給音樂人提供更多表現的空間,給用戶更多選擇,並通過主題化、系列化、常態化,形成用戶期待。

比如第一輪直播中,我們與QQ音樂的直播主題是“以愛之名”,以“愛”爲聯結,表達出音樂人和用戶在當下時刻的最深刻情緒,李行亮、簡弘亦、鍾易軒等在內的陣容、以暖色系爲主的歌單選擇,都緊緊圍繞“致這個春天 最可愛的人”的意旨。與酷我音樂的場次主題爲“攻‘疫’分貝”,陣容包括殷文藝、陳沁怡、劉莉旻等,在親切之外更增加了獨立勇敢的氣質,以契合面對戰“疫”決不妥協的題意。與酷狗音樂的場次主題爲“音樂治療家”,陣容上阿來、許詩茵、泥鰍Niko、阿細、執素兮、李行亮等帶來治癒系表演。

而在第二輪直播中,我們與酷我音樂推出“原力派對春天直播季”,則是騰訊音樂人品牌演出項目原力派對的線上版,更加突出派對氣質,目前每週四場,分場次的主題爲“春天,你跑不掉的”“哎呀,你暖到我了”“且與少年飲美酒”“Plus版精華現場”。

小鹿角APP:在現階段進行線上雲音樂會,可能對音樂人和平臺而言都是一個雙贏的合作方式,騰訊音樂人在線上雲音樂會方面,有哪些特點呢?

武鵬:首先是數量龐大、風格迥異的音樂人和作品的儲備,基於騰訊音樂人開放平臺,接近9萬名音樂人分佈在各種風格、領域,這爲線上雲音樂會構成了充足的內容儲備。

其次,騰訊音樂人完整的內容生態使直播有產出、有沉澱。騰訊音樂人依託於TME旗下音樂、泛娛樂平臺,結合外部在完整產業鏈端的完整佈局,具備強大的渠道分發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

對騰訊音樂人來講,從原創內容孵化到音樂人扶持再到內容推廣及線上線下的演出直播,直播在其中只是原創音樂生態的組成部分而非全部,這就從根本上避免了“爲了直播而直播”。

小鹿角APP:騰訊音樂人是否有在規劃其他的音樂直播類內容?

武鵬:是的,從場景、形態、互動、陣容、選曲等方面,若干檔新的音樂直播內容都在研發階段,很快就會推出。

最終,騰訊音樂人希望憑藉自己橫跨內容和平臺兩端的優勢,結合互聯網的優勢爲內容賦能,增強線上直播的沉浸感、設計感,在保證娛樂性和互動性的前提下提升直播內容的品質、價值,並使之成爲原創音樂生態的重要一環。

小鹿角APP:平臺方最需要什麼樣的音樂直播內容?

武鵬:不管任何時期,誰來播、播什麼以及在哪播、幾時播,都是最爲關鍵的議題,平臺有義務爲用戶篩選出“觀看的必要理由”,這個理由也就是內容的唯一性和稀缺性。

其實這與音樂人自我運營所必需的旨在確立個人辨識度的企劃是相通的,只有表現出音樂人獨特魅力和核心價值的直播纔有意義,如果這種魅力和價值剛好適合通過線上展現,那就更理想了。

小鹿角APP:現場音樂視頻、自制視頻內容和直播裏邊聊邊唱,你個人最認可哪種直播形態的發展,爲什麼?

武鵬:直播的多種內容形態並存,本身就證明各種形式利弊兼有。不同形式對應的是用戶的不同需求,用戶各取所需。

至於未來的直播,我認爲會是多種形式的互相糅合。最終,有廣泛影響力和價值的直播大概會是這樣:具備可持續延伸的內容屬性、鮮明的設計感和辨識度、不可替代的互動體驗、滿足用戶期待的同時以技術優勢帶來科技感和不同於線下的體驗。

小鹿角APP:當疫情過去,大家可以出門的時候,對消費者來說,音樂直播的消費動力在哪裏?

武鵬:長遠來看,音樂直播和線下演出並不是相互替代的關係,而是相互補充、相互啓發。音樂直播是另一種形式的共同經歷和集體回憶,對於互聯網重度用戶來說,這是性價比更高、成本更低的選擇,而直播還能爲這段“共歷”留下網絡痕跡。

此外,音樂直播不僅使看演出突破了地理侷限,也因爲技術手段的運用增強了內容的互動性、表現力,甚至這種互動性和表現力本身就是內容的組成部分。

直播觀察 | 電音“雲蹦迪”:火爆之下,難成持久風口

新興的雲蹦迪+打賞是可持久的商業場景嗎?

直播觀察 | 直擊摩登天空的兩場直播:從B站到快手

這一次由用戶驅動的現場音樂直播將會真正永久地影響人們消費獨立音樂的方式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