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 3月5日,恒生指數上漲2.08%,錄得一個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爲近期南下的資金帶來了好消息。WIND數據顯示,在近期香港市場整體調整之際,南下資金持續加倉港股,近一個月以來南下資金淨流入超700億港元。

行健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兼副投資總監潘振邦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北水"現在相對樂觀,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他們認爲疫情早晚會得到控制,二是由美聯儲帶頭,各國央行已經開啓新一輪的降息,所以他們有信心全球金融體系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概率相對較低。事實上,在經濟託底和寬鬆貨幣方面都已經有一定的措施釋放了出來。這對內地的投資者信心肯定有提振作用。此外,從估值來看,港股現在還是全球的價值窪地,估值相對具有吸引力。

相互呼應的是,多家公募基金也於近期紛紛發行港股基金,加大港股佈局力度。在部分基金經理看來,由於港股走勢與經濟週期密切相關,一旦內地企業盈利有所好轉,港股市場也將大概率迎來反彈行情。

南下資金連續12個月淨流入

上週以來,全球市場着實感受了一把"環球同此涼熱",繼美國市場上演"黑色星期一"後,其他市場上週經歷了大幅下跌。在全球市場避險情緒發酵的背景下,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也呈現調整,上證綜指上週跌幅達到5.24%,打破春節假期後以來A股的連漲格局;香港恒生指數上週跌幅達到4.32%,而截至3月4日,恒生指數自1月20日的高點回落10.12%。

不過,就在港股處於調整態勢的這段時間,從"互聯互通"資金流向中反映的情況來看,其實部分"聰明錢"並未離場,而是選擇"南下",內地資金投資港股熱度仍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5日,今年以來南下資金淨流入達1027.95億港元。

分析人士指出,在經歷了2019年A股和港股的分化走勢之後,港股估值已經具備相當的吸引力,受到內地資金青睞。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自2019年3月起,南下資金已連續12月淨流入。其中,2月份南向資金淨流入達606.98億港元,創下歷史第二高點,僅次於2018年1月的765.2億港元。

與此同時,多家公募基金也選擇這一時點發行港股產品。例如,國投瑞銀基金日前宣佈,其與瑞銀資管推出的國投瑞銀港股通價值發現混合於2月25日正式發行。永贏基金在2月26日發佈公告稱,旗下永贏股息優選混合基金即將發行。資料顯示,該基金也將港股作爲重點配置方向之一。

除了發行新產品,部分可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市場的現有公私募基金也提升了港股倉位。國金證券統計結果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公募港股基金倉位由三季度末的46.1%提升至50.1%。滬上知名私募明確表示,其旗下私募產品的港股倉位也已提升至50%以上。

資金重點流向金融和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從資金流向方面反映的情況來看,在上週內地和香港市場整體調整之際,"北上"和"南下"資金的分化有所顯現。即陸股通資金上週以來呈現連續淨流出,但港股通資金淨流入趨勢卻不斷強化。

不過從北上、南下資金的強弱互換以及近期A股、港股的走勢來看,相對於A股市場的強勁表現,南下資金似乎並未討到太多便宜。對此,景順長城基金經理鮑無可表示,"從漲幅上來看,創業板一天漲幅超2%,而港股漲幅很慢。但我們不能這樣看問題。因爲同樣的漲幅背後承擔的是不同的風險。從這個角度看,港股的性價比遠超其他市場"。

進一步來看,鮑無可認爲,港股市場相對比較便宜,估值相對合理,不論是價值股還是成長股都是比較便宜的。因而具體到操作方面,可在具備投資機會的公司中,挑選有優勢的公司。組合有兩條主線,第一是:估值合理,成長性不錯的公司;另一類公司估值偏低、股息率較高的公司。

嘉實基金港股通投資策略組投資總監張金濤亦表示,"港股和A股將來就是一體化的,把它當做一個大的池子去做投資,我相信比單獨投A股機會會更好一些。"進一步來看,張金濤認爲,在一季度深"坑"之後,未來一年經濟基本面反轉的可能性很大,A股和港股均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數據顯示,南下資金主要搶籌的標的多爲基本面較強的大盤權重股以及部分科技標的。近一週,位列港股通南向資金淨買入前十的有建設銀行、騰訊控股、工商銀行、小米集團、美團點評、融創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材、舜宇光學科技、安踏體育。

image

不難發現,資金搶籌以金融權重股爲主,在表現出避險需求的同時,也繼續肯定了上述個股的價值。而騰訊控股作爲港股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一直是內地資金持續加倉的穩定標的,其他個股也均爲各行業板塊的龍頭。大盤權重股仍受南下資金的青睞,表明當前內地經濟依舊具備較強吸引力。

分析人士指出,港股受到來自內地和國際流動性的雙重支撐。一方面,目前"互聯互通"機制已較爲健全,但全球投資者當前仍還是會首選相對熟悉的香港市場股來投資內地。另一方面,內地投資者繼續增持中資股這一行爲本身也是積極信號。

而從短期來看,此次歐美市場的大跌雖然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港股和A股,但長期而言,歐美市場資金的轉向或推動全球市場的新一輪大"洗牌"。當前,歐美股市的估值在高位,相比之下A股和港股則仍在低位,且經濟復甦預期較強。後市資金有望重新湧向依然處於估值窪地的港股和A股。

日前,富達國際亞太區首席投資官Paras Anand表示,美股近期急挫但市場出現大規模拋售的情況其實並不令人意外,這是逢低買入的機會,尤其是在亞洲及新興市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