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区玉米价格相对稳定,截至目前,新粮上市范围逐渐扩大,新粮水分偏高,但霉变却少,现在新粮价格比陈粮价格相对低一点,吸引了不少厂家前来采购。

有消息称:通辽梅花味精厂定于2018年9月23日9:00,开秤收购潮玉米,14%水的价格为0.86元/斤,25%水的价格为0.746元/斤。

华北很多深加工企业和饲料都转向采购新粮,并及时调整新粮收购标准,采购陈粮兴趣下降,部分甚至停止采购陈粮,消化和降低库存,腾仓为收购新粮做准备。

20日国家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结果

20日计划投放约398万吨,实际成交约300万吨,成交率75.45%,最高价1730,最低价1350,成交均价1559。

供需形式定基调,上涨走势不可逆。由于17年玉米价格行情的强硬走势,18年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增长,但受恶劣天气的影响,产量和质量均受到一定的影响。缺粒、秃尖情况严重,容重、颗粒逊色于去年,供给能力不增反降。

以东北产区为例,黑龙江、辽宁地区的新季玉米价格行情越来越多,黑龙江双鸭山友谊地区的德美亚3号从最早的0.52元/斤涨至0.55-0.56元/斤,辽宁地区的早熟玉米从最早的0.64元/斤涨至0.71-0.72元/斤,价格的上涨固然有水分降低,但大集团推波助澜以及农户、贸易商看涨心理也不能忽视。需求方由于政策的倾斜以及玉米加工产品利润良好,深加工、饲企不断扩张,11月后一些的新的工厂将陆续生产,对玉米的需求显著增长。供给小于需求,将支撑价格上涨,后期的陈粮退市、春节备货以及节后补库都将是新季玉米的“上涨点”。

【华北地区】新季玉米上市时间较常年提前,市场冲击尚存走货加快,企业库存过剩,使得价格走势整体偏弱,以山东尤为显著。

【东北产区】新粮陆续进入收获期,其上市节奏逐渐加快,目前黑龙江、内蒙等地大部分地区尚未收货,但因东北地区减产预期浓厚,市场囤粮心态较强,部分企业出现收购日程较去年提前,价格试探性挂牌高开的局面。

【销区】玉米现货价格维持平稳。尽管台风影响南港走货量,整体价格走势仍稳中偏强,近日中美贸易磋商尚不乐观,受贸易影响,进口成本及通胀压力增大,新粮高开预期浓厚,饲企刚需补库显著,短期内贸需求增大。

【港口】北方港口晨间集港量1.85万吨左右,18年新粮陆续到港,部分企业开始报价。南方港口后期或出现船期集中到港,加之前期受台风影响,部分水湿粮急于出货,玉米价格将会偏弱运行,贸易商报价心态也有所偏弱。

综上所述,短期内供给充沛而需求有限,需求方稳坐钓鱼台主动涨价的可能性很小,纵使物流推高到货成本,带来的涨幅贸易商也无福消受,因此贸然追涨风险加大。长远来看,一旦陈粮退市,市场供应只能依靠新粮,那么价格将大幅走强,破1元/斤不是空穴来风。玉米再也不是那个一块钱三斤当煤烧的玉米了,而随着“镰刀弯”政策的延续以及国家大力发展燃料乙醇产业,这种供需形式将愈演愈烈。

但是,到底大概什么时候开始,国内玉米价格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具体什么时候新产玉米价格才会突破一元一斤大关?请大家接着往下看。

新产玉米价格将能突破2000元每吨!今年,我国玉米供需形势喜人,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呈现出更加的供不应求态势,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新产玉米市场最高价格会在去年已经突破一元一斤的基础上再度攀升。

纵使今年的新产玉米最高价格可以再度回到一元一斤的水平,但是懂行的人也应该负责的说一句,这并不是说新产玉米一上市,其价格就能够立马达到一元一斤以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市场购销双方纷纷看好新季玉米的高开走势,但是从近期收购价格涨势戛然而止可以看出,现货市场终端收购企业相对理性,其对新玉米上市价格虽然看好,但也不会过分看高。

个人预测,新产玉米上市价格应该会比去年同期高出一些,在0.8元每斤左右,当然,华北地区要偏高一些。到了11月份以后,待临储玉米在市场上难觅其踪迹的时候,才是新产玉米价格“大显身手”的时刻,届时,不管是玉米深加工企业也好,还是养殖厂和饲料企业也罢,甚至是国储仓库,都会大肆入市抢购新产玉米。

随后,长期占据国内玉米价格最高值的山东地区玉米进厂最高价格率先突破1元一斤;紧接着,是华北的其他部分地区新产玉米价格时隔多年再度达到1元一斤;而不出所料的话,在各大产区中,东北则在最后一个玉米市场价格完成突破1元大关的地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