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且熱傳導定律結合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話,爲了保暖,我們應該去觸摸比體溫溫度更高的物體來吸收熱量,比如舍友的“脖頸”(逃)。而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指:熱量不能自發的從較冷的地方流動到較熱的地方,而由此引出了在非平衡系統的所有行爲都是使其熵最大的熵增原理,第二定律基本解釋了自然界中的不可逆現象。

來源:中科院物理所

你們有誰還記得,整個夏天都在喊天氣炎熱的小編,最近這幾天竟然被服了。

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天道好輪迴,‘冷暖’饒過誰。”沒想到寒冷竟然來的如此猝不及防,猶記得那天還穿着半袖,第二天穿着半袖打開宿舍樓門的一剎那,我知道錯了。在風持續吹拂下,我的體表溫度迅速下降,然後就是一連串的“噴嚏”。而反觀大家都裹得嚴嚴實實,留下了在冷風中凌亂並且打着噴嚏的小編。

然後我就有了一個問題,熱量究竟是什麼呢?

熱與熱力學

Heat and thermodynamics

“我覺得”首先應該明確什麼是“熱”。在熱力學中,熱是固體,液體和氣體中的原子,分子或離子等微小粒子運動的結果。熱能可以從一個物體傳遞到另一物體。由於兩個物體之間的溫度差而引起的能量傳遞或流動稱爲熱量。[1]

對熱能的現代理解起源於湯普森(Thompson)於1798年提出的熱機械力學理論(關於摩擦激發的熱源的實驗性探究)。而後法國著名的軍事科學家和物理學家薩迪·卡諾(Sadi Carnot)在19世紀20年代也做出了類似的研究。與哥白尼一樣,卡諾只在1824年出版了一本著作—《關於火的動力學》,該書概述了卡諾熱機、卡諾循環和動力之間的基本能量關係,它標誌着熱力學作爲現代科學的開始。所以卡諾通常被稱爲“熱力學之父”,他的主要貢獻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卡諾熱機與卡諾循環。[2]

隨後,也就是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差不多同時發現了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指出:一個孤立的系統的內部能量是恆定的,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能量守恆定律。而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指:熱量不能自發的從較冷的地方流動到較熱的地方,而由此引出了在非平衡系統的所有行爲都是使其熵最大的熵增原理,第二定律基本解釋了自然界中的不可逆現象。

而後發現的第三定律是:作爲一個系統的溫度接近絕對零度,所有的進程停止,該系統的熵接近最小值。也就是說系統不可能達到絕對零度。除了三大熱力學定律,還有一個基本的熱力學第零定律:如果兩個系統都與第三個系統處於熱平衡,他們也彼此熱平衡。[3]

熱力學發展至今已經發展出好幾個相關的分支,每個分支都是用不同的基本模型作爲理論或實驗基礎,或者是將原理應用於各種類型的系統。主要分爲:經典熱力學、統計熱力學、化學熱力學、平衡熱力學和非平衡熱力學等。[3]

熱力學與退火

Thermodynamics and annealing

當物體在加熱的時候,可以液化或者汽化從而變成液體或者氣體,到處移動。但是一旦冷卻下來,就只能變成固態,做一個靜靜的美男子。物體這樣,人其實也這樣。以前天氣暖和的時候,可以到處蹦躂到處跑,但是突然降溫,添衣服不及時的話,就會發現,屋子裏纔是待着最舒服的地方。

這個原理被稱爲退火,本來這是一個冶金裏面的專有名詞,是對材料的一種處理手段。所謂退火,就是將材料加熱後再經特定速率冷卻,其目的是增大晶粒的尺寸,並減少晶格里面的缺陷。原本材料剛成型的時候,材料中的原子只會停留在能量局部最小值的位置,並不會自動優化到更好的結構。但是,一旦加熱,能量變大,原子就能夠隨機地在其他位置中移動。

這種方法實在是很有效,其使用也遠遠地超出了材料領域。人們把這個算法抽象出來,用在實際問題中,用來求解全局的最值問題。我們可以設想有一個池子,池子裏面原本有很高的水位,所以到處都是水。隨着池子裏面的水位逐漸下降,能去的地方就只能是原來的小凹槽了,假設我們還可以晃一晃這個池子,讓水可以遍佈各個凹槽。水位繼續下降的時候,高的凹槽裏面的水會越來越少,我們最終也就得到了依概率收斂的系統全局最優解。這樣的算法就被成爲‘模擬退火算法’。

如果退火冷卻時速度越慢,那麼原子就有更多的可能可以找到比原先更低的位置。換句話來說,誰都想摸魚,要給他們摸魚的時間,同理降溫也不要降這麼快啊,我摸魚還沒有摸夠,還沒有退火完成找到最舒服的位置呢(哭)。

如何讓自己“暖”起來

How to warm yourself up

那麼熱量是如何在身上逃出去的呢?一般找到了原因也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了,保暖也不例外。

熱能一般通過三種方式進行傳輸和流動,也就是熱傳導、對流和輻射。

在微觀尺度上,當快速移動或振動的原子(分子)與相鄰的原子(分子)相互作用時,就會將其一些能量轉移到這些相鄰的粒子中,這就是熱傳導。因爲金屬還包括了自由電子的移動,所以它傳熱速度更快。傳導是固體內部或固體之間熱接觸的最重要的傳熱手段。流體,尤其是氣體,導熱性較低。[4]

而這預示着,你不能夠在冬天去舔大鐵門(雖然啥時候都不太行)!這樣子你不僅會和鐵門黏在一起,還會損失很多的熱量(是不是感覺賊虧)。而且熱傳導定律結合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話,爲了保暖,我們應該去觸摸比體溫溫度更高的物體來吸收熱量,比如舍友的“脖頸”(逃)。

而流體主要的熱傳輸過程是對流,對流是指通過流體的運動將熱量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這一過程實質上是通過質量轉移進行的熱量轉移。流體的整體運動在許多物理情況下(例如,在固體表面和流體之間)增強了熱傳遞。對流通常是液體和氣體中熱傳遞的主要形式。當由於流體溫度變化引起密度變化而引起大量流體運動(水流和水流)時,就會發生自然對流。[5]

貓貓是液體,而人不是液體。所以這一條是不是不太適用?

等等,但是人是活在流體的世界中的,比如周圍的空氣和水。又因爲對流傳熱是由流體在人體表面上運動帶走的熱量,所以對流強度取決於接觸的身體表面積,空氣流速以及皮膚表面與周圍空氣的之間的溫度梯度。而這個時候要想在冷風中立於不敗之地,一定要裹緊自己的小外套,不裸露自己的皮膚,這樣就可以讓冷風少帶走一些熱量。

另一方面,如果我能和風一個速度,它是不是就帶走的少了呢?還更多的創造了熱?(我真的是太機智了)

最後一種熱傳遞方式就是熱輻射。熱輻射是物質以電磁波的形式把熱能發射出去,這是因爲所有物質的溫度都超過絕對零度,正因爲熱輻射是電磁波,所以它可以在真空中傳播。熱輻射其實是物質中原子或分子隨機運動的直接結果,由於這些原子和分子由帶電粒子(質子和電子)組成,因此它們的運動會發射電磁波,從而將能量從表面帶走。[6] 雖然輻射通常對非常熱的物體或溫差較大的物體很重要。

麻麻叫我穿的秋褲

Mom told me to put on my long pants。

這個時候就需要拿出看家本領——麻麻認爲該穿的“秋褲”。這個不僅可以減少空氣對流帶走的熱,還能減緩輻射帶走的熱,並且能夠在接觸涼板凳的時候,也能減少與涼板凳過度接觸造成的熱量損失。哇咔咔,簡直是防寒利器

可是我看了看在門口的自己,什麼都沒有。

不說了,今天不出門了,我要回被窩裏慢慢等着了。

因爲: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下個月,就有暖氣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