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中國硯都”複評專家組成員前往肇慶端硯協會、中國端硯文化村、國硯齋、宏溪端硯廠、陳金明民間端硯廠、柳新祥端硯藝術館、國鈞硯坊、梁煥明端硯藝術博物館、紫雲天工、中藝端硯廠調研,並與獲得“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稱號的肇慶端硯藝人交流。

每到一處,專家組成員與制硯大師仔細交流,詢問工作進展。看到製作精良的端硯,專家組成員不但討教技法,還紛紛討論品鑑。衆多專家認爲,不論從規模、體系、水平和影響力考察,肇慶獲得“中國硯都”稱號名不虛傳。

中國端硯文化村引進深圳德業基有限公司投資4.5億元建設,內設端硯歷史文化展、端硯展銷、歷代古端硯展、大師精品展、文房四寶交易中心、端硯鑑定中心、旅遊商業區等板塊,並被國家文化部確定爲“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端硯文化村除了展示大量具有觀賞價值的精品硯外,以端硯原料製作的茶盤也造型多變,深受消費者歡迎。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理事、江西婺源歙硯協會常務副會長汪順清認爲,隨着時代發展,消費者的審美趣味趨向多元化,制硯技藝也隨之豐富起來,從早年傾向雕龍刻鳳,如今又逐漸迴歸文人硯。“這幾年來我多次到肇慶考察調研端硯發展,可以說肇慶作爲‘中國硯都’是名不虛傳的。從影響範圍來看,江西歙硯自古與肇慶端硯齊名,肇慶近年來對端硯產業發展扶持力度很大,我希望歙硯所在地政府多來肇慶交流,學習端硯人才培育、資金扶持和市場開拓的措施。”汪順清說。

在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蔡三洪的宏溪端硯廠內,幾名制硯藝人用棕毛刷蘸肥皂、木炭粉給硯臺除蠟,一個實用硯臺要刷洗近20分鐘方使完成。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執行會長郭海棠告訴記者,一方硯臺製作完畢後要上蠟,既可減少石中水份蒸發又起到光亮作用,使用之前去蠟使蜆臺容易上墨。

起源於宋代的蔡氏家族傳承人蔡三洪,擅長以深淺雕、浮雕的技法雕刻“雲龍”,蔡三洪被硯界稱爲“蔡家龍”,其作品獲得數十項國家級金獎,《雲龍隨形硯》被廣東省博物館永久收藏。

專家們一邊饒有興趣地欣賞玲琅滿目的硯臺,一邊詢問出口日本的實用硯價格。得知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長期從肇慶購入實用硯,消費羣體是練習毛筆字的學生時,專家們建議,肇慶要繼續發揚“中國硯都”美譽,加大力度在學生羣體中傳承製硯技藝和推廣書畫藝術特色教育。

步入柳新祥端硯藝術館大門,一方氣勢恢弘的鼓形·龍騰盛世硯讓專家們驚歎不已。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吉林通化市松花硯協會會長劉祖林告訴記者,2008年柳新祥開始雕刻這尊巨硯時,他便前來參觀過,“肇慶每位國家級端硯大師都有幾件傾注心血的宏大作品,令人心生敬佩,這對我觸動很大,我也要與時間賽跑製作一方傳世之硯。”

柳新祥端硯藝術館共分四層,一二層用爲精品端硯展示,三樓是私人工作室,四樓是用於舉辦端硯交流沙龍和公益講座場所。專家們對其苦心經營的藝術館大加讚賞,並認爲肇慶正是有大量制硯大師開宗立派,纔有了風靡海內外的魅力,才使“中國硯都”美譽名不虛傳。

梁煥明端硯藝術博物館掛着一塊由國家文化部2014年頒發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牌匾,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這是肇慶端硯界首次獲此殊榮。

作爲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的他不負美譽,平日通過錄像、錄音和存檔等方式對端硯製作流程進行全面系統記錄,還與院校建立起產、學、研合作關係,爲培養端硯後繼人才盡一份力量。梁煥明還是梁家家傳“陰陽雙刀”雕刻技法的第六代傳人。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理事、山東省青州市紅絲硯協會副會長杜吉河看過“陰陽雙刀”技法後不禁技癢,“現學現賣”操刀雕刻。

“端硯歷史源遠流長,稱得上古今名硯的‘老大’,此次考察調研收穫很多,肇慶端硯產業規模之大、大師之多、作品之精值得我們好好學習,青州紅絲硯也是古今名硯,下來我們要和肇慶端硯加強交流合作。”杜吉河告訴記者。

位於肇慶端州一路的紫雲天工端硯藝術館今年10月底落成開館,該館共有三層,建築面積上千平方米,陳列了上千方端硯精品,主人是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梁佩陽。早在2016年,梁佩陽便將“紫雲天工”端硯藝術館開進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廈。

藝術館內還有大量圖片展示了梁佩陽從藝30多年來的艱辛歷程,從少小時隨師輩進入麻仔硯坑採石,到技藝初成拜師帶徒,再到屢屢捧獎,再現了端硯藝人的艱辛打拼和刻苦鑽研。

他告訴記者,每位端硯大師背後都是長年甘坐冷板凳的堅守,所幸的是肇慶端硯藝人們力往一處使,心往一塊想,大家相互扶持,不斷累積起“中國硯都”美名。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桑福金對肇慶端硯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爲,肇慶端硯行業協會整體水平和質量之高在全國是罕見的,無論是制硯藝術大師還是非遺傳承人,各有傳承、各懷絕技。

“全國十大名硯地區我們都去過,真正感受到將硯文化做出規模、做成體系、做出水平的,肇慶端硯應該說是排在前面的,更可貴的是肇慶還將硯文化影響力輻射到海外。”桑福金說。

桑福金還告訴記者,作爲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他多次來肇慶考察,每來一次都能感受到新變化新氣象。肇慶以端州區白石村爲中心,周邊數公里內從事端硯行來商鋪林立。

他說,肇慶端硯行業有一個獨特現象,即制硯大師工作室蔚然成風,而且個個具備規模,這是由制硯藝人們世代傳承、數百年艱辛創業累積而成,融入了一代代制硯大師心血與智慧,“他們的技藝凝結成了當下肇慶‘中國硯都’名副其實的稱號”。

【記者】馬喜生

【見習記者】施亮

【攝影】康慶新 仲曉璐 郝蕊等

【作者】 馬喜生 施亮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