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PI(ColorlessPI)材料是第一代產品的柔性蓋板材料,爲三星Galaxy Fold、華爲 Mate X、摩托羅拉 Razr 等手機使用,但該種材質的摺疊屏容易產生摺疊鉸鏈凸起、屏幕摺痕和黑屏等缺陷。其一,華科創智CTO曾西平表示,目前是摺疊屏手機是“由顯示屏廠在主導,自然會選擇金屬網格,那是他們原有的工藝,他們沒有納米銀的技術。

3月5日上午10:08,華爲第二部摺疊屏手機Mate Xs開售,定價16999元。此前2月27日晚間,三星Galaxy Z Flip摺疊屏手機在中國市場售賣,售價11999元。在去年摺疊屏手機首次投入市場被稱爲摺疊元年之後,今年兩大主流智能手機廠商繼續着新型手機商業冒險之旅。

對於華爲Mate Xs,華爲宣稱其爲新一代5G摺疊屏手機,在摺疊硬件、5G性能、交互體驗等方面都有所升級。三星的Galaxy Z Flip手機則是在去年推出的Galaxy Fold之外,新推的一款對摺手機,大小是將現在直板手機對摺,像一個化妝盒。之前Galaxy Fold和Mate Xs類似,兩者都是追求摺疊外型,打開後屏幕增大如平板電腦。

主流廠商連續推出摺疊手機行爲,並且有着不同類型的摺疊探索和使用場景挖掘,第二波折疊手機中摺疊屏技術有哪些進步?是否蘊藏着未來智能手機發展最終形態?是否給消費者帶來了新鮮體驗?抑或僅僅是不同廠商秀肌肉拉昇品牌的一種行爲?騰訊新聞《潛望》欄目多方訪問,以期給出一些解答。

創新應用體驗存疑

在華爲宣傳資料中,將Mate Xs當作一款利用摺疊屏設計,“小”到能輕鬆放進口袋,“大”到能看見更廣闊天地的創新產品。主屏是 6.6 英寸,背面屏幕是 6.38 英寸, 展開後屏幕尺寸達 8 英寸。可大可小。

有了這個優勢,辦公族和學生族看報告、看論文將會變得輕鬆;如何配上5G信號,隨時隨地追劇、打遊戲也不再是難題,甚至導航也可以看到更大地圖。

手機的定位容易理解,隨身攜帶的通訊工具和媒體終端。屏幕再往上,到8寸、9寸是平板電腦,其定位是移動的重度娛樂工具,或者是輕生產工具。摺疊屏手機能否將這兩個定位融合爲一體,還有待觀察。

業內人士當前更加關注摺疊屏手機分屏應用,可以讓多個窗口並行,以避免在不同屏幕間切換之煩瑣。除了三星、華爲,OPPO也看中其體驗。2016年,OPPO曝光過一臺可摺疊的柔性屏原型機,從當時的照片來看,這臺原型機已經可以實現屏幕完全摺疊。他們技術人員表示,分屏成爲目前摺疊屏體驗比現有直板手機體驗好的地方。下一步,OPPO在探索通過OS設計出一些直板機沒法實現的創新性體驗。

一位業內分析師(要求匿名)告訴騰訊新聞《潛望》,現在有兩種摺疊思路。一個是平板和手機融合在一起,就是三星Fold和華爲Mate思路,相當於是用手機的便攜性拿了一個平板。但是,朝着這個方面優化而來的平行視界、分屏,“支持部分主流應用,沒有特別大、特別多種類應用。”

不同人喜歡用的應用非常大量,千奇百怪,手機廠商和應用開放者需要針對每個應用去做摺疊屏的適配,而不是簡單放上。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手機廠商如果想推,第一是跟內容方(APP)去談,開放一些端口;第二需要大量人力去優化、去重寫代碼。

另外一種摺疊是三星今年推出的Z flip,手機更扁平化,“還是一個手機,摺疊後更便攜了。”分析師稱。

不過,在摺疊形式尚在摸索、應用尚不具有強吸引力的眼下,由摺疊屏幕而帶來的摺痕、劃痕和區別於玻璃屏幕的塑料感,實實在在。這與柔性蓋板材料特性有關,很難根除。

柔性蓋板材料要求柔性的同時,還要求耐磨性、透光性、超薄和足夠硬度。CPI(ColorlessPI)材料是第一代產品的柔性蓋板材料,爲三星Galaxy Fold、華爲 Mate X、摩托羅拉 Razr 等手機使用,但該種材質的摺疊屏容易產生摺疊鉸鏈凸起、屏幕摺痕和黑屏等缺陷。

爲此,華爲與三星採用了不同解決方案。在第二代Mate Xs上,華爲柔性 OLED顯示屏爲了增加摺疊屏的耐久度,覆蓋了雙層CPI柔 性材質。三星則在 Galaxy Z Flip上首先嚐試PET+柔性玻璃(UTG)。據稱,UTG玻璃可彎曲到數毫米的半徑,且不易產生彎曲疲勞,同時還具備耐劃傷、耐高溫以及突出的水氧阻隔性能等優勢。

但是,這些宣稱的改進都需要更多時間印證。上述分析師稱:現在的兩種材質,一是華爲的CPI,無論是單層還是雙層;還是三星的Z Flip的一層PET加一個所謂柔性玻璃。其實從消費者的感知來看,從手上摸第一是塑料,第二是硬度非常低,容易劃出痕跡。

實際使用過後,vivo和OPPO兩家公司高管堅持認爲,當前摺疊屏方案不值得跟。vivo高管對騰訊新聞《潛望》說,買完三星或者華爲摺疊屏手機用上一個月之後,你就會體會到,從消費者使用體驗來講,摺疊屏短期內解決不了。

OPPO一位高管則指出,摺疊屏機這種形態看起來很酷,但在現有的用戶體驗下很難給用戶帶來更佳體驗,這需要技術的突破,但目前還看不到可能。從各家發佈的產品來看,是把簡單的事搞複雜了。

按照vivo概念機傾向於半年內可以用到手機上的設計原則,他們沒有把摺疊屏用到概念機APEX上。最新第三代vivo APEX 2020概念機主打屏下攝像頭。據騰訊新聞了解,OPPO與京東方和TPK(宸鴻)面板廠合作的外折方案。這些方案都在實驗室中。

包括蘋果、OPPO和vivo在內,都沒有跟進向市場投放摺疊屏手機。這些公司在糾結一件事:摺疊屏手機量產,在萬級、十萬級別時,實驗室測試數據完全不夠。等這些手機進入消費者手裏,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故障。

像三星,2019年4月份,推出一批體驗摺疊屏Fold,很快就收回了。再一次推出已經是11月份。實際上,出於安全,暫時不推出摺疊屏手機是明智選擇。

上述分析師從消費者角度考慮,“如果2萬塊錢對你來說就像200塊錢一樣,買一個玩具可以,但是畢竟這些人是少數。”

面板廠主導方案:技術良率有缺陷

技術角度看,摺疊屏較柔性OLED生產更爲複雜,從平面屏走向摺疊屏,目前產業鏈仍然面臨蓋板材料、封裝、鉸鏈、配套元器件及成本等一系列問題。

摺疊屏大致可分爲三層,最上面的CPI蓋板,蓋板下面是觸控材料,再下面是OLED顯示屏。柔性屏後面配套鉸鏈。這些技術,都在摸索中,存有爭議。

首先是鉸鏈。華爲此次第二代摺疊屏手機,升級了鉸鏈技術,採用了鋯基液態金屬,提升摺疊次數。此前,目前摺疊屏手機開合壽命不盡如人意,根據外媒CNET線下實際測試的結果,摩托羅拉 Moto Razr 在連續翻轉 2.7 萬次後出現鉸鏈故障,三星 Galaxy Fold 堅持了12萬次的連續摺疊,未達官方宣稱開合次數一半。

柔性觸控材料之爭則更火熱。目前主流陣營分別主張用金屬網格(MetalMesh)、納米銀線、碳納米管、石墨烯等柔性材料。這些材料都是對傳統ITO(氧化銦錫)是傳統觸控屏導電材料的替代。傳統ITO剛性強,不耐彎折,限制了其柔性化發展。其次是阻抗高,ITO是150歐,納米銀線可以做到10歐左右。

當前較可能先形成量產規模的是金屬網格和納米銀線。“華爲第二代和三星現在還是金屬網格Y-OCTA的方案,沒有到納米銀線;柔宇用的是銀納米線方案。”華科創智董事長喻東旭向騰訊新聞《潛望》分析,華科創智開發了一套全激光和打印技術結合工藝路線,可以高效且零污染的製備摺疊觸控屏。喻東旭稱華科創智是市面上唯一一家同時掌握納米銀線和CPI薄膜技術的公司。

在喻東旭看來,Y-OCTA方案是直接把金屬網格內置、鐫刻到OLED上面去。“這裏有很多矛盾,良率很低,雜訊比較大。”

既然納米銀線更先進,爲什麼大公司三星、華爲眼下不選擇?這裏有兩方面原因。其一,華科創智CTO曾西平表示,目前是摺疊屏手機是“由顯示屏廠在主導,自然會選擇金屬網格,那是他們原有的工藝,他們沒有納米銀的技術。”

做金屬網格工藝跟OLED非常想象,前後沒有太大差別,京東方、維信諾都投資了金屬網格。以維信諾爲例,用Y-OCTA方案在固安投了5億元金屬網格產線。京東方也有類似佈局。從商業角度考慮,顯示和觸控一起來做,一攬子方案有利於鎖定客戶。不過,這種技術良品率成問題,誇張的說法是良品率只有10%。

來自vivo的一個工程師則稱,要說良品率,納米銀工藝,很早之前日本東麗公司介紹過,沒聽說這種材料比金屬網格良品率更高。金屬網格主要缺點不是良率,而是它不透光,所以要搭配黃光製程,把線寬做小,躲在pixel開口區外。納米銀線可以用塗布製程,並且透光,(線徑小於可見光,光線可繞過去),設計上限制比較小,成本優勢很大。

曾西平則不太贊同這一看法。他堅持認爲金屬網格“良率是大問題,線寬也是個問題,當線寬變細,良率的問題會更突出。”

其二,納米銀線本身尚處在實驗室階段,要做到產業化、上規模,還有待時間,需要大量投資,購買設備和升級工藝。因此,即便華科創智納米銀線產能最大,前面主要精力更多放在超大TP,柔性產業鏈不太成熟,步驟上安排稍微晚一些進入。

喻東旭認爲金屬網格扮演階段性角色,長遠來看,納米銀線是方向,其用到摺疊屏手機,“將會是一個里程碑事件。”目前,第二代摺疊屏手機限於技術發展,沒有本質變化。

這就不難理解摺疊屏手機價格過萬元。中信證券2月25日一份報告中引用了一些成本數據:從三星 Galaxy Fold的材料成本來看,其整體成本高達 636.7 美元,比 iPhone XS Max 和 Galaxy S9+分別高出 246.7美元和 260.9 美元。 原材料價格高企不下,成爲摺疊屏普及的頭號障礙。

高昂價格背後,是技術不成熟,良品率低,有些還在摸索,甚至不同利益集團的技術路線和材料選擇還處於博弈之中。

品牌衝動

上述要求匿名的分析師堅持用短期內嚐鮮產品來判斷摺疊屏手機。在手機行業,傳統像三星W系列、華爲保時捷,甚至8848手機,“這些叫渠道資源機,給渠道賣溢價用的。”分析師說。通俗點來說,買家拿摺疊屏手機,足夠有面子和辨識度,是小衆、嚐鮮產品,彰顯超高端人羣身份。從這點來看,“摺疊機作用和渠道資源機基本重合。”

資源機自功能機時代就已經存在,智能機時代價格會上摸15000元,甚至20000萬元。比如給中國電信的心繫天下W2020定製機,售價18000元以上。買單者一般不在意過萬價格。對於這些機器,一般官方網頁上很難找到像三星W系列官方零售價,有也埋得很深。像華爲Mate系列、P系列剛出來的時候,一些稀有配色、素皮版等,都可以稱爲資源機,給渠道賣溢價的機器。往外售賣的時候,一般量很少,而且是脈衝式發售。

品牌訴求方面,此次三星與華爲策略稍有不同。同樣作爲世界數一數二品牌,三星與華爲互相較勁,都爲了安卓陣營裏第一把交椅。前者爲了坐穩,後者爲了取代前者,需要向外界展示其高端品牌形象。

不過,三星在中國,其實市場已經很小。三星在國內低端機,拼性價比,沒有成本優勢,做不過國內廠商。尚存的一些高端手機,如果沒有Galaxy Fold和Z flip來支撐,未來慢慢品牌整體在中國消失了。這是三星中國戰略所不允許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三星在中國,摺疊屏手機在渠道方面有足夠毛利去驅動,賣一臺賺一臺錢,品牌形象依然能維持住高端層次。華爲則是通過摺疊屏展示更多技術實力,秀肌肉,在已經駐紮的高端品牌區間繼續上探。尋找安卓陣營引領者機會。要說到產量,不是眼下重點。

儘管如此,有些國際機構比較看好摺疊屏。根據 IHS 預估,可摺疊手機 2020 年出貨量預計達 520 萬臺, 2019-2025 年可摺疊手機出貨量從不到 150 萬部有望增至 5000 萬部,市場滲透率達到 3.37%,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80%。

要達到這一美好目標,第二波折疊屏顯然不夠,尚有許多挑戰有待克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