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頭部期貨公司可以通過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等創新業務,一定程度上對沖手續費下滑的負面影響,從而實現收入結構升級,如行業老牌龍頭永安期貨等。手續費只要一天不反彈,期貨業盈利拐點就難言到來,這對於頭部期貨公司一樣適用。

(原標題:期貨業佣金戰肉博: “1分錢”手續費搶市場)

4月22日期貨概念股集體異動,中國中期(000996.SZ)、弘業股份(600128.SH)一度衝至漲停。不過,期指鬆綁也好,推動員工持股也罷,都難以掩飾期貨業下滑的尷尬。

中國期貨業協會數據顯示,期貨行業整體淨利潤不足13億元,2017年同期這一數字爲79.45億元。數據變動的背後是,國內期貨業已經白熱化的佣金戰。

“提手續費原本是行業所忌諱的,但是現在已經相當於打‘明牌’了,小公司爲了生存手續費可以降到象徵性的加收1分錢,大公司雖然能穩住,但是整體也在下滑。”國內一家頭部期貨公司前臺人員4月22日介紹稱。

期貨經紀人提成收入的下滑,便足以說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北京一家期貨公司瞭解到,以經紀人客戶保證金達5000萬元爲例,2016年每月提成可以達到4萬元左右,2017年便降至2.5萬元,到2018年時則只剩下1.5萬元了。

尷尬的是,這家公司還是位於手續費偏高的北京市場,上海、深圳等地期貨佣金率還要更低一些。

如今,期貨業手續費已經降無可降,但在股票市場吸引資金、期貨市場缺乏趨勢性行情的背景下,拐點難言到來。

“加1分”的無奈現狀

與證券公司一樣,期貨公司也是靠天喫飯。這取決於“總盤子”的大小,行情波動劇烈、成交量大,手續費收入就高,反之亦然。

2018年,國內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額突破了210萬億元,同比增長12.2%,作爲核心的經紀業務卻下滑,同期全行業手續費收入同比減少9.25%,這對行業盈利能力帶來衝擊。

雖然國內期貨業近兩年推出了資管、風險管理等創新業務,但是也只有少數頭部公司有能力開展,其他中小型公司仍然高度依賴傳統經紀業務。

以期貨大佬葛衛東計劃轉讓的混沌天成(871102.OC)爲例,2018年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同比減少20.34%,當期公司扣非後淨利潤爲202.3萬元,2017年同期爲3481.3萬元。

位居行業頭部的永安期貨(833840.OC)和海通期貨(872595.OC)相對穩定,但扣非淨利潤也出現4.96%、10.06%的下滑。

“頭部公司是假下滑,中小型期貨公司則是真下滑。”國都期貨經紀業務總部負責人屈曉寧4月22日評價稱,佣金戰蔓延之下,缺乏研發、通道優勢的小型期貨公司,只能降低手續費來爭取客戶資源。

一般而言,期貨交易成本包含交易所收取的基礎部分,相對固定,另一部分爲期貨公司額外收取部分,並可以進行適度調整,這也是行業利潤的主要來源。

行業競爭激烈加上爲了搶佔市場份額,頭部公司手續費也跟隨下調。“以銅爲例,目前公司會在交易所基礎上加收20%,如果客戶資金量較大,會進一步下調到5%到10%。”前述頭部期貨公司人士介紹稱。

中小型期貨公司更爲直接,如華東一家期貨公司4月22日便給出了“交易所基礎上加收5%”的成本價。

更有甚者,只在交易所收取基礎上象徵性的加1分錢,以此搶奪客戶資源,也就是所謂的“零手續費”。這類期貨公司,多是通過交易返還手續費來對沖公司日常運營成本。

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單看行業成交數據,熱火朝天,反觀利潤規模、從業人員收入,跌至冰點。用鄭州一位前臺業務人員的話來形容,“幾千萬的客戶權益,每個月的提成不到3000元。”

期貨業拐點難言到來

前臺不賺錢,中、後臺收入自然難以得到保證。要知道,國內頭部期貨公司研發、技術團隊均多達數十人,這部分後臺人員是很難產生收益的。

上述背景下,不難理解爲何方星海在期貨分析師論壇表示“人才成爲制約期貨公司發展的瓶頸……推動員工持股,把這些人留住。”

可喜的是,當前行業已經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譬如剛剛經歷第四次“鬆綁”的股指期貨。至此,滬深300等品種持倉成本、限倉數量,已經十分接近2015年異常波動前的標準了。

“非套保編碼下的單日開倉手數的擴容,將有望進一步抬升資金建倉、移倉的效率。此外,保證金以及平今倉手續費的下調,在促使交易成本下移的同時,也將促使短線策略的進入,活躍市場流動性。”4月22日,中信期貨金融期貨團隊指出。

期指作爲國內金融期貨主力品種,一旦其流動性出現大幅好轉,必然會帶動全行業手續費收入的增加,尤其是券商系期貨公司。

只是,期指明顯“放量”需要一個過程,並需要後續交易成本的再次降低來配合。至少,4月22日股指期貨“鬆綁”首日,還未出現資金大舉流入跡象,當天IF主力合約增倉不過2636手,再正常不過。

相比之下,佣金戰何時停火更爲關鍵,當前已經可以確定的是期貨業底部,但是手續費能否就此反彈尚難斷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年初獲得某公司期指手續費標準爲,資金量100萬-500萬元級別上浮1.15-1.3倍,資金量500萬元以上級別上浮1.05-1.15倍。

時隔四個月,該公司人士4月22日介紹稱,“現在沒變化,還是按照這個標準執行。”要知道,最低上浮1.05倍的標準,只能覆蓋期貨公司人員、租金等日常成本。

手續費只要一天不反彈,期貨業盈利拐點就難言到來,這對於頭部期貨公司一樣適用。

“期貨公司還是有點多,未來能夠留下30%的公司就可以了。”屈曉寧認爲,A類評級的能夠繼續存活,B類評級的等着被兼併,B類評級以下會被淘汰掉。

他的這一判斷與期貨公司分類評級思路相符,即什麼樣的公司幹啥活。

頭部期貨公司可以通過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等創新業務,一定程度上對沖手續費下滑的負面影響,從而實現收入結構升級,如行業老牌龍頭永安期貨等。中小型期貨公司不具備資金、人員優勢和創新業務資格,只能等着被市場淘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