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0月31日電“以前自己販雞時東奔西跑顧不上老婆孩子,而且也掙不了多少錢。”甘肅宕昌縣農民李志強說,他現在在老家附近的合作社打工,每個月不僅有穩定的收入,而且還能時常回家。

李志強祖輩生活在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哈達鋪鎮金布川村,當地村民大多以種地、種中藥材爲生。據哈達鋪鎮黨委書記楊文輝介紹,爲破解金布川村人均耕地僅有0.5畝地的處境,哈達鋪鎮通過讓民衆入股,合作社代養土雞的方式帶領貧困戶脫貧。

由於之前有近8年的養殖經驗,今年6月份,李志強被僱用爲“藥香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技術員,每個月有3000元的工資。

不僅如此,今年當地政府還給金布川村的每戶貧困戶撥了5000元的扶貧款項,直接入到該合作社。村民們不用幹一天活,也不用操心,今年年底就能拿到分紅。

該雞場臨山而建,佔地有270多畝,含雞舍、庫房、孵化室和育雛室。清晨六七點,李志強穿好藍色工作服,出門開始爲養雞場做衛生清潔和場地消毒的工作,之後他還要給雞換水、攪拌飼料、餵食。

李志強說合作社在雞舍的建設及土雞的管理、防疫等方面更安全規範。而且該合作社不同與其它,“這裏所有的土雞全喫中藥材、玉米、小麥等混合的飼料”,李志強和夥伴們十分看好“藥香雞”的發展。

宕昌縣自古就有“千年藥鄉”之美稱。據《漢代醫簡》等文獻記載,宕昌在北魏時期就開始種植當歸等中藥材,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境內中藥材資源有690多種。

該合作社負責人趙飛飛說,養雞場的土雞全部以黃芪、當歸、黨蔘等粉末及糧食爲飼料,人們喫了這樣的土雞肉非常養生。不久後,他們還要建橋連接雞場與臨近山坡,以便土雞啄食草籽、飲山泉水。

“在山上養雞的優點是增大土雞的運動量,提高肉的品質,同時也能降低成本。”趙飛飛說,消費者對無污染、原生態的土雞及土雞蛋需求很高。目前,合作社的土雞蛋訂單已經排到兩個月之後了。

據瞭解,哈達鋪目前有貧困戶1572戶6093人,基本全部被鎮上成立的30個合作社所吸納,實現了貧困戶入股分紅“全覆蓋”。(閆姣)

監製:劉 輝

審覈:苟春彥 編輯:包東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