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忘医心扎基层 不改匠心臻妙手 一探访“成都骄傲-大美医者”何雨浓~

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开展的首届“成都骄傲--大美医者”评选宣传活动中,评选出首届“成都骄傲--大美医者”10名,首届“成都骄傲--大美医者”提名奖20名。我县鹤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何雨浓、县人民医院杨家华获提名奖。绿色蒲江将开设专题先后对获“成都骄傲--大美医者”提名奖的两位医务人员进行采访报道。

不忘医心  攀登高峰

孩提时代的医生梦引领着何雨浓踏上了从医之路,医病、医身、医心是复杂而系统的科学。从医后的他渐渐发现医学知识更新变化太大,想要当好一名医生必须要不断学习。2013年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开始后,他毅然选择外出培训学习提升技术。此后5年里,他利用休息时间跟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常克教授学习,师从著名内分泌专家岳仁宋教授,拜入杜氏骨伤掌门人杜麒门下成为杜氏骨伤第五代传承人。相继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目前每天接诊骨伤、针灸推拿、内、妇、儿科病员约40人左右,每年平均亲自诊治住院病人800余人次,门诊病人12000余人次。

不改匠心  打造团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6年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示范中医馆建设在鹤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启动,作为医院中医科科长和中医副主任医师,不仅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而且更加注重致力于中医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启动中医康复科建设后,他积极组织制定并推行中医康复科管理制度,在规范提高医院中医师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探索中医康复特色签约服务,搭建了中医适宜技术县、乡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中医药服务整体水平提高。同时,他还带领团队刻苦钻研技术,拓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运用,从以往单一的针灸推拿,发展为能开展二十余项中医适宜技术,极大满足了社区居民健康需求。团队服务人次从以前的每天60余人次增加到150余人次,为我县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铸塑仁心  践行使命

在何雨浓眼里,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也是他作为医生恪守的职业操守。甘溪镇泉滩村82岁的低保孤寡老人唐发珍是何雨浓诊室的常客。唐婆婆早年丧子、孤苦伶仃,几年前一场大病下来更是落下了目差耳背、腰膝疼痛、行动不便的病根,经同村好心人的介绍辗转找到了何雨浓看诊,了解唐婆婆的情况后,他免费为唐婆婆做了针灸理疗还给她垫付所有医药费,治疗结束后还将唐婆婆送上返乡的公交车。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唐婆婆的病情有了很大的改善,老人提着家里唯一生蛋的老母鸡和20个鸡蛋来表达她的谢意,何雨浓婉拒了唐婆婆,他说:“这是一个医生该做的,更是一个党员该做的”。

一袭白衣加身,何雨浓秉承一颗医心、练就一双妙手,怀仁心施仁术,为百姓安康保驾护航!

觉得不错,请点赞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