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在我國已肆虐多省市,現已發生疫情50餘起,28個省生豬調運受限,多個省豬肉產品不能正常流通,嚴重影響我國養殖業、肉類加工業和居民生活。爲緩解多方壓力,肉類行業由“調豬”向“調肉”轉變,確保肉類食品安全和正常的肉類消費需求,10月27日,在河南、浙江兩省畜牧局及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河南省肉類協會和浙江省肉類協會聯合主辦的“河南浙江兩省豬肉產品產銷對接會”在浙江杭州召開。30餘家河南規模以上屠宰加工企業,50餘家浙江豬肉產品採購單位,計150餘名代表進行了面對面交流和接洽,達成每天從河南供應浙江1000多噸生豬產品的對接供應意向。

會上,河南省肉類協會會長劉承信向與會代表介紹了河南肉類食品行業的有關情況。他說,河南是我國農業大省、畜牧養殖及肉類加工大省, 2017年生豬存欄4390萬頭,出欄6220萬頭。河南大中型肉類加工企業多,經營管理規範,產品質量好,肉類食品安全有保障,且河南生豬品種好,深受江浙一帶肉品經營者、消費者的歡迎和青睞。隨着河南肉類行業的轉型和產品的升級,河南更有能力提供量大質優、安全放心的肉類產品,以滿足浙江省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浙江省肉類協會陳金象會長在介紹浙江有關情況時說,自2013年以來,受畜牧業轉型升級,以及優化生態淘汰落後產能的影響,浙江省肉類產業發生了深刻變化。從生豬產能看持續下降,總存欄由2012年底的1339萬頭,下降到2017年底的550萬頭,降幅60%左右,自給率下降到40%左右。2017年全省出欄只有1038萬頭,從外省調入量持續增加,2017年浙江省從外省調入生豬達1136萬頭,冷鮮肉400萬頭。另外,冷鮮肉消費逐步成爲趨勢。以杭州市區爲例,豬肉消費中,冷鮮肉消費比例已達七成以上,這次非洲豬瘟疫情可能會對其他地區的冷鮮肉普及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今後從“調豬”向“調肉”轉變將成爲趨勢,希望雙方企業秉持合作共贏的心態,把這次對接會落到實處、發揮實效、惠民利己。

會上,在交流對接中,產銷雙方積極、熱烈,相互介紹企業情況,互留聯繫方式,意向成交多多。

【來源:河南省肉類協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