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網甘孜訊(李珍蘭)村活動室內,一盞燈火,20餘名村民圍坐,“農民夜校”的課堂開講了。從政策法規到文明知識講解,培訓內容涵蓋廣闊,羣衆也聽得津津有味。由於培訓地點離家近,內容淺顯易懂、還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農民夜校”越來越受歡迎。如今,在甘孜縣的農村牧區,定期開展“農民夜校”已成常態。

“每月我們都會在各村農民夜校定期開課4次,每次不少於2小時。我們根據各村提供的學習需求,以“菜單”方式編制講課提綱和資料,供羣衆“點單”選擇,並利用村民晚上的空閒時間,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培訓中來,不斷提升自我。”甘孜縣斯俄鄉鄉長嚴河向筆者介紹說。

據瞭解,甘孜縣建有129所農牧民夜校,建立了由676名“藏漢雙語”幹部人才組成的夜校專兼職師資庫,制發《甘孜縣“農民”夜校管理制度》,結合縣情實際制發12類6000餘冊藏漢雙語本土教材。夜校的培訓內容以紅色黨史、脫貧攻堅、道德法制、文明新風、創業就業、技能技術等爲課程,提高羣衆參學率、積極性及學習效果,確保貧困戶掌握1-2項實用技術。夜校堅持“農閒季節頻繁講與農忙季節精準講、青壯勞動力晚上講與年老體弱白天講”,把農民夜校從村級活動室搬到農戶家、田間地頭、產業現場、蟲草山頭,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羣衆選擇適合自己實際的學習方式。同時,爲確保夜校能運行、有載體、見實效,該縣統籌整合各村圖書閱覽室、文化室、文化院壩等資源,全力保障農民夜校辦學所需。“自夜校來辦以來,我們的貧困村培養了一批脫貧攻堅的‘明白人’、勤勞致富的‘自強人’,也激發了貧困羣衆創造美好生活的內生動力。”在嚴河看來,夜校除傳授給農民羣衆具體的致富技能外,還發揮着移風易俗,傳播文明風尚,弘揚文明精神,引導農民羣衆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巨大作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