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41洲際導彈亮相閱兵式

東風41的服役,代表中國戰略反擊能力成倍數提高

東風41之所以如此引發他國重視,就因爲它是目前解放軍火箭軍的最終極武器。東風41導彈研發項目以204的代號開始了工程,接下來的10年裏,該導彈的固體燃料技術問題得以解決,並完成了高彈道試射,特別是2015年該導彈在一次試驗中攜帶了兩枚獨立制導的模擬核彈頭,進一步彰顯了其核反擊中堅的地位。

當年這個特殊的慶功蛋糕就昭示東風41的發射成功

早年間美國某知名防務網站曾聲稱,相對於美國或俄羅斯,中國的核反擊技術和規模依舊處於較小和較原始的級別,甚至無法突破美國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對第一島鏈內目標進行攻擊。但2013年12月13日,隨着東風41導彈進行的一次試射,美國軍事情報機構頓時在評價方面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當時某中國知名軍事雜誌的微博刊登了一張特殊的慶功蛋糕照片,這個蛋糕上可以清晰可見一臺奶油製成的導彈發射車。不久後,美國戰略評估中心立刻公開宣稱根據彈道軌跡計算,此次中國發射的東風41洲際導彈是一種射程12000公里以上,能攜帶十個分彈頭的固體燃料導彈,性能已經超過此前世界最強的美國和平衛士MX導彈,而且不同於全重近百噸、只能以發射井方式發射的MX導彈,東風41能夠順利地通過公路和鐵路進行機動發射。毫無疑問,美國對中國戰略反擊能力的評估也有誇大其詞的一面,但也的確反應東風41給西方的震撼。

東風31A還無法滿足覆蓋假想敵全境的要求

東風41的射程是最讓西方驚慌的性能

而改進後的東風41則足以讓美國耗費多年心血建設的導彈防禦體系將面臨有心無力的境界。2018年初,中國以一枚長征11號火箭發射實現同時送六顆衛星上天的任務,而當時使用的發射車和東風41的發射車高度類似,這就說明東風41導彈完全可以自由地在發射車上順利機動並隨時發射。儘管相對於液體燃料,固體燃料的價格高得多,但其帶來的便利卻不容忽視,除了生存性差別外,液體燃料導彈如果加註燃料後部立刻發射,還必須及時清空燃料並清洗導彈內部,這是爲防止導彈內部線路被腐蝕。而固體燃料導彈則在生產時就配備好,無需進行麻煩的清理,還能長期保存。所以,如今美俄等國多數洲際導彈也都以固體燃料爲主。由於東風41不但能通過發射井發射,而且還能不受到區域和地形限制,通過發射車機動部署,這樣就算假想敵通過先發制人的方式對中國先進攻,也很難一次性消滅東風41的有生主力。

長征11號火箭的發射車和東風41導彈的發射車酷似

此外,從2018年初長征11號火箭同時將六枚衛星送入太空軌道來看,東風41攜帶的彈頭數量已經遠超過東風31系列。非但如此,東風41採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技術,實現運載火箭和分彈頭自適應變軌,從而讓每個分彈頭都有特定的彈道,能夠通過調整軌跡攻擊不同目標,進而讓對方的反導體系錯過多數分彈頭。再加上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使東風41的圓周誤差被控制在200米以內。從現在已知情況來看,東風41進入軌道後就會自動散開20多個子目標,其中不但有真正的子彈頭,還有相當數量的假彈頭,這樣對手的反導系統就務必要花費相當的時間進行判斷。而這些假彈頭還有兩種,包括20公斤的輕質量和重質量,輕質量假彈頭會一直伴隨彈頭周圍,而重質量假彈頭則會模擬真彈頭的各種機動。目前,美國的標準3系列攔截系統雷達只能識別最多15個目標,面對東風41時還要藉助人工判斷,但這無疑讓東風41的分彈頭擊中目標的概率驟增。有報道稱,在一次東風41發射後,美軍曾進行跟蹤監控,卻發現其中至少兩個彈頭從雷達中徹底消失。(作者署名:迷彩派)

東風41最多時可能攜帶10個分彈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