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排第一的恶性肿瘤,而其中的小细胞肺癌,无疑是肺癌中的“癌中之王”,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并且治疗方式也比较局限。在肺癌总发病人群中,小细胞肺癌占15%左右,发病年龄一般在40-50岁以上,并且多有吸烟史,男性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此病多发生于肺中央部,癌细胞生长快,侵袭力强,远处转移早,常转移至脑、肝、骨、肾上腺等脏器,所以总体生存期短。

小细胞肺癌与其他类型肺癌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目前没有发现有效的驱动基因,所以不像肺腺癌那样可以行驱动基因检测,进行分子靶向治疗。这也是小细胞肺癌治疗棘手的地方。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敏感,一线治疗通常采用同步放化疗,但治疗后缓解期短,于是很多病人不得不采用二线化疗方案,一旦出现多药耐药,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就会面临无药可用,无方法可以采用的地步。

小细胞肺癌什么时候会出现靶向药呢?

这也是我们医生想得到的答案。CA184-156试验是针对小细胞肺癌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在传统EP方案基础上加上靶向药物伊匹单抗,其结果不尽如人意,仅靠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伊匹单抗并不能在原有化疗基础上提升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

Rova-T曾经期望成为小细胞肺癌的明星药,Rova-T是抗Delta-like ligand 3(DLL3)蛋白抗体Rovalpituzumab与细胞毒素Tesirine的偶联药物。DLL3约在80%的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根据单臂II期TRINITY试验的结果,Rova-T三线治疗复发/耐药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这些患者伴有DLL3高表达,但结果不太理想。

国产的分子靶向药物包括阿帕替尼和安罗替尼,这两个药物是多靶点,其靶点是VEGFR、PDGFR、FGFR、c-Kit等,二者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部分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这两种靶向药后获得一定的疗效,但大样本的可靠的临床试验数据目前并没有看到。

除了上述的靶向药物临床试验之外,小细胞肺癌的相关靶点试验还有很多,但仍没有得到可喜的数据,所以放化疗仍然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