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根据临床数据,过去,晚期肺癌一般五年生存率只有1%-5%,现在经过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已经可以达到20%-30%。而中期的肺癌、局部晚期的肺癌患者,甚至有了治愈的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肺癌是中国第一大癌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首位。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小细胞肺癌则占15%左右。

2004年以前,手术、化疗、放疗等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早中期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5年生存率可达40%-80%。然而,肺癌早期发病隐匿,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发生转移,已失去手术机会,只能以放化疗为主,大量正常细胞也在治疗过程中被细胞毒性药物杀死,副反应较严重,治疗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不过好在,近年来,我国肿瘤诊疗水平在稳步提升,临床治疗方案也逐步趋向精细化。目前,中国已经出现较多全球首创或同类最优的真正世界领先的创新疗法,包括新的靶点、作用机制、药物形式等,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探索领域。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肺癌治疗现状改善的主要因素是精准诊疗。我们原先把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来看待,现在知道了肺癌,尤其是肺腺癌是由不同驱动基因所组成的一种疾病。所以,我们强调了精准分子诊断,再做精准的靶向治疗。如果不这样选择,靶向药和化疗、甚至和安慰剂都没有什么差别。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将肿瘤五年生存率提高15%,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要把精准治疗落实到实处。不管罕见靶点的发生率是多少,都要通过我们的精准诊疗找出来,进行相应的精准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病人过得好、过得有尊严。”周彩存说。 

肺癌精准治疗成临床趋势

早期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5年生存率可达40%-80%。然而,肺癌早期发病隐匿,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发生转移,已失去手术机会,只能以放化疗为主,大量正常细胞也在治疗过程中被杀死,副反应较严重,治疗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此,靶向药物应运而生,它能特异性地与一些明确的致癌位点相结合,从而阻断与肿瘤细胞增殖等信号通路而使肿瘤细胞发生特异性死亡,不伤及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因此全身副反应小,作用精准、效果优越。 

具体来看,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ALK阳性NSCLC(ALK+NSCLC)是一种比较少见而凶险的亚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数接近35000例。目前,此类患者仍存在迫切的临床需求亟待满足:患者脑转移发生率高,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数据显示,约55%的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会在治疗过程期间出现脑转移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威胁生命。包括ALK阳性突变在内,近年来越来越多罕见靶点及对应靶向治疗药物的发现,使得晚期NSCLC患者获得了更多治疗选择,也对NSCLC的诊疗策略提出了更精准化、个体化的要求。 

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精准治疗是我们国家一贯倡导的卫生政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中国在2030年要做到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提升15%以上,这是个非常宏伟的目标,也说明我们目前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尤其我们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恶性肿瘤五年整体生存率70%左右相比,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当然最近几年我们国家恶性肿瘤治疗的方法在不断创新,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更新,也有了更多的治疗性药物。这其中他觉得贡献最大的是精准医学。 

“我们过去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是化疗。化疗时代的基本治疗方案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蛋白合成,但这个过程同时也会对正常的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因此我们老百姓一般认为化疗是一个‘不分敌我’的治疗策略,不是精准的治疗策略。而现在精准医学的提出是基于基因检测和免疫分析,对疾病进行精确分类。”韩宝惠介绍,在这种前提下,临床把疾病分成几大类,如驱动基因阳性、驱动基因阴性,免疫表达阳性和免疫表达阴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管理、精准治疗,再加上我们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个体化精准治疗,全程管理。 

“这是我们提高恶性肿瘤5年生存期最重要的一些方针和策略。只有我们做好了精准诊断、精准分析,才能为后续提高疗效、提高长期生存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非常推崇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韩宝惠说。 

眼下,随着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患者通过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总体生存率也得到了改善。根据临床数据,过去,晚期肺癌一般五年生存率只有1%-5%,现在经过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已经可以达到20%-30%。而中期的肺癌、局部晚期的肺癌患者,甚至有了治愈的机会。 

创新疗法推动精准诊断发展

也是在精准治疗的卫生政策推动下,针对于不同的肺癌患者,是否携带相应的驱动基因,例如,如何提高ALK阳性患者检出率,是确定患者符合相应的用药条件的核心关键。 

周彩存教授指出,肺癌治疗不能仅看报告,现在需做手术或微创取活检,拿标本做检测,这也变成临床医生日常生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这也是精准医疗带来的一个大的改善。另外,药物的不断迭代推新,好的靶向药层出不穷地进入临床实践,也在推动病人愈后改善。例如,在ALK抑制剂的使用上,二代靶向抑制剂明显比一代用药疗效更好、生活质量改善更高。此外,患者的早期诊断情况也有所改善,得益于很多肺癌筛查工作的实施,很多肺癌在早期可以治愈。“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肺癌治疗效果越来越好,今天的肺癌治疗已经离不开精密诊断和精准治疗了。” 

这也给伴随诊断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想要实现精准治疗,基因检测必不可少,而随着基因检测及靶向药的应用推广,伴随诊断(Companion Diagnostics,CDx)也逐步确立起指导治疗的重要地位,能够避免药物的误用和滥用,进而提高疗效和降低开支。 

据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2017年,全球伴随诊断市场规模为26.1亿美元,预计2018-2022年将达到31.3亿、37.6亿、45.1亿、54.2亿、65.1亿美元,2016年到2022年的年复合增⻓率将达到22.78%。预计未来随着新肿瘤突变发现、靶向药研发加速及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市场将持续扩容。 

在此方面,武田制药全球高级副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肺癌的驱动基因不仅仅有ALK,还有包括EGFR20外显子插入型突变在内的靶点。所以,需要企业与医疗机构进行协作,进一步赋能,可以更好、更快地诊断这些罕见靶点的患者,这样他们就会有机会进行规范化的药物治疗。我们也会与业内知名的基因检测公司一起,通过肺癌诊疗联盟跟医院和医疗机构有更广泛的合作,进一步的提升肺癌领域精准治疗的水平。 

“我们合作伙伴中有PCR检测(聚合酶链反应)企业,也有NGS(二代测序技术)相关布局企业,这也是由于PCR的准确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的普及率是最高。而NGS虽然是准确率、全面性非常好,但是价格比较高。所以,我们并不能只跟一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合作,而是希望能够在中国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多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正确的诊断。”单国洪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一般而言,伴随诊断也会与药物共同研发,根据受试者生物学特征,帮助选择或排除患者,使用该特定药物进行治疗试验。伴随诊断基于伴随生物标志物,可前瞻性地帮助预测可能的疗效或严重毒性。

除了伴随诊断,常规的精准筛查也具有重要意义,而早筛也是解决恶性肿瘤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早期病人的发现要强调精准把握、精确诊断,我们既不能过度诊断,同时也避免要误诊、漏诊。因此早期肺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韩宝惠强调,我们需要加强早期肺癌的筛查,包括发现结节以后要定期随访、定期观察、精确诊断。这要求整个诊断体系进行全面管控、质量控制,使更多的高危人群定期进行有规律的随访胸部CT,发现异常结节要进行精准诊断,进而发现早期肺癌。 

精准治疗下如何实现合理用药?

在实现精准诊断后,患者通过靶向药物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目前针对部分靶点缺乏相应的高质量治疗药物,例如ALK融合类型及耐药突变的治疗仍存在需求缺口,患者迫切需要更多创新有效的治疗药物来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为此,ALK抑制剂市场也引得诸多企业争相布局。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ALK抑制剂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由于ALK抑制剂具有治疗范围更广、毒性更低、对肿瘤细胞具有更高的特异性等优点,因此在我国市场备受青睐,近几年ALK抑制剂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2019年达到20亿元左右。国内ALK抑制剂多为进口,由于价格较高,因此当前在我国市场渗透率较低,我国ALK抑制剂市场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预计到2024年我国ALK抑制剂市场规模约为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左右。 

“任何一种优秀的药物,如果能够把脑转移控制好,那么这个药物它一定是可以实现生存期长、缓解率高、缓解时间更加持久。”韩宝惠教授介绍,例如,布格替尼单药获批用于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

也有临床医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从现有的药物来看,给患者选择药物的时候永远是基于三个因素考量:疗效、安全性、可及性和可支付性。首先,在药物疗效上,第二、三代药物都比第一代药物在疗效上更好,基本上全面战胜了第一代的药物,所以一线临床用药方面会以选择第二、第三代药物为主,未来第一代ALK抑制剂患者使用率也会不断降低。 

其次,在安全性上,每个药物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对肝脏功能有影响,有些可能会对神经系统有影响。所以,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化,特别是脏器功能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治疗药物。

“基于以上考量,在ALK抑制剂的选择上,临床未来会更倾向在布格替尼、阿来替尼、洛拉替尼中做选择,根据病人的耐受性、药物可及性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该临床医生强调,基于合理用药的规范性原则,对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以及各种新型抗肿瘤药物而言,从靶向检测到用药剂量再到用药后的随访等环节都应该进行相应的规范,这也是国家制定《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调整工作规程》的初衷,并且我们每年都会对相应的内容进行更新。”该临床医生强调。 

至于肺癌药物的市场发展前景,单国洪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在诊断、治疗问题能够得到逐步的解决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支付问题了。“在支付方面,企业端也要想办法让这些好的产品可以更快地让患者负担得起,尽快提升产品的可及性。除此之外,我们自己也在尽企业的努力,跟一些创新支付伙伴、供应商一起合作,围绕患者需求制订我们的市场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