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山東省壽光市採訪時,洛城街道李家村黨支部書記李昌全告訴記者:“農村人想進城是常態,但咱村現在不同了。這幾年,村裏有一半左右的年輕人回來了,壽光新一代菜農亮相了。”

壽光年輕農民緣何選擇返鄉?李昌全分析:一是收入有保障。兩口子管理一個新大棚,一年收入約20萬,且棚內自動化水平高,勞動強度降低了;二是生活品質有保障。基礎設施、環境、教育、醫療等條件一點兒不比城裏差。

壽光市委書記朱蘭璽介紹,近年來,壽光以“建設品質壽光,創造美好生活”爲總目標,立足壽光農村以設施蔬菜爲主導產業,農民基數大、收入高的實際,着力打造壽光品質鄉村,建立健全了品質環境、品質生產、品質生活、品質保障四大體系,構築了“城鄉一體、均衡發展”格局,讓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了“留在品質鄉村、生產品質蔬菜”。

品質環境:美麗鄉村正“升級”

在壽光十幾個鄉村採訪,記者深切地感受到,壽光的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升級”,已不是“村村通”“硬化、綠化、亮化、淨化、美化”的階段了。

在營裏鎮南單前村,村黨支部書記單發明介紹,自2015年以來,村裏立足本村特點,挖掘保護古樹等傳統文化資源,先後推進了環衛、污水處理一體化和改水改廁等工程。

農民孫連增這樣概括現在的生活:“走出家門,是美麗的環境、清新的空氣,還有廣場上盪鞦韆的孩童。走進家門,是花香四溢的庭院、乾淨整潔的廚衛,以及一家四口的天倫之樂。”

壽光市委副書記孫修煒介紹,從2008年開始,壽光先後推進了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鄉村建設,2015年以來又整合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前期建設的着力點在於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改變“晴天塵飛揚、雨天濺泥漿”的傳統村貌。2015年以後的重點是建立管護提升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垃圾靠風颳、污水靠蒸發”、“廁所難進、蚊蠅難治”等發展痼疾。

建設美麗鄉村,投入是關鍵。壽光建立了市級財政投入爲主、爭取上級補助、鎮街直接扶持、市直部門包村、村集體籌措、農民投工投勞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有效解決了美麗鄉村建設投入難題。

多年的堅持結出累累碩果。壽光已基本實現城鄉公交、供水、垃圾和污水處理一體化,壽光也成爲了山東省首批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示範市。

品質生產:“輕鬆”也能種好菜

以前,種植設施蔬菜是個精細活兒,也是個辛苦活兒,年輕人不願幹,也幹不了。然而在壽光,現在不同了。正在推廣的第七代新大棚,長150米以上,寬19米以上。棚體的寬大既增加了生產面積,還方便於機械化、自動化設施的推廣使用。

在稻田鎮鎮崔嶺西村,菜農崔江元向記者演示了他大棚內安裝的自動控制系統,大棚捲簾,噴淋、放風等溫溼度調控,水肥調配澆水等環節,全部可以通過手機上安裝的APP完成。 

 “在一些關鍵技術上,菜農之家聯合社的技術員和我父母能過來指導,我就負責採摘和銷售,一年兩個生產季,保底收入15萬元以上。”崔江元說。

文家街道桑家營子村菜農桑龍海現身說法:“以前,我們兩口子種兩個舊棚,很累,年收入很難到15萬元。換了新棚後,管理很輕鬆,年收入達到了20萬元。”

副市長王麗君介紹:“壽光推進‘舊棚改新棚’工程,新建大棚面積已近7萬畝,推廣了物聯網、水肥一體化、溫溼度及光照自動控制等技術,既保障蔬菜品質,又降低勞動強度。

同時,構建‘聯合社+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服務體系,以服務體系組織化促進了生產過程的標準化。因此,壽光‘輕鬆種好菜’漸成現實,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返鄉種菜。據不完全統計,在一些蔬菜生產專業村,有30%左右的進城務工年輕人回來了。”

品質生活:文明新風撲面來

“在村裏,紅白事是個焦點。這幾年,農村生活好了,大操大辦之風抬頭,程序多、禮金重,紅白事成了新負擔。”洛城街道屯西村黨支部書記葛茂學說,“2016年,市裏推進移風易俗,咱村響應號召,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立下了村規民約,把大夥兒從輿論枷鎖中解放出來,人人都說好。以白事爲例,大前年得小兩萬元,現在兩三千元足足夠用。”

推進移風易俗,是壽光實施“鄉村文明行動”的一項內容。壽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袁世俊介紹,農村環境變好了,農民生產輕鬆了,生活富裕了,但是“觀念老舊、言行粗俗、喝酒打牌、爭鬥攀比”等現象仍然存在。對此,壽光自2011年起,以“新農村·新農民”爲目標,以“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升農民文明水平”爲重點,持續實施鄉村文明行動,指導農村重樹村規民約,重建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組織,建社文體廣場、道德講堂、電子閱覽室、農家書屋等陣地,打造鄉村文明一條街、善行義舉四德榜等載體,開展“信義菜鄉五信共建”“壽光新二十四孝”等主題活動,以及“週末羣衆大舞臺”“品質壽光·文藝四季”等系列文化活動。

談到現在的生活,稻田鎮尹家村農民尹良軍說得實在:“以前是幹完活兒就不知道幹什麼,除了看電視就是湊堆兒玩。現在,家裏有數字電視和電腦,還能用手機搶搶紅包刷刷朋友圈。走出家門,可以到廣場上看電影跳舞,可以領着孩子到道德講堂聽身邊好人講身邊好事,到書屋看書。”

得益於此,壽光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升。截至2016年底,壽光已有兩人成爲全國道德模範,16人榮登中國好人榜,市級以上道德模範、身邊好人達600多人。

品質保障:城裏農村一個樣

當清晨的陽光灑向銀光閃閃的大棚,洛城街道留呂實驗小學也已傳出朗朗讀書聲。這所壽光最偏遠的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一直居全市前列,歷年來學校辦學羣衆滿意度水平達到99%以上。“設施建設向鄉村傾斜,通過支教、輪崗、成立‘導師團’等手段,吸引優秀教師到鄉村,實現了‘讓農村孩子同城區一樣享受優質教育’的目標。”市教育局副局長董有才說。

記者又來到古城街道彌景苑社區的衛生室,總面積360平方米,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藥房實現了分區,空調、供暖、電視等一應俱全,坐診的醫生和護士也來自壽光市人民醫院。據介紹,壽光自2015年開始推進建設高標準村莊衛生室,明確了衛生室的軟硬件標準,同時推進醫聯體改革,將村莊衛生室交給市級醫院“託管運營”,醫生輪流下村坐診,讓農村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教育、醫療實現了城鄉均衡發展,壽光農民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低保等也已基本實現城鄉並軌。壽光2011年就建立了城鄉統一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鄉養老保險並軌並實現全覆蓋,農民基礎養老金從55元提到現在的100元,繳費檔次最高可達5000元;2014年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整,建立起統籌城鄉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逐步縮小城鄉低保標準差距,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了3900元。

“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這是農民最樸素的願望。壽光通過多年努力,城鄉社會事業越來越均衡,農村保障體系越來越健全,爲品質壽光增強了質感,積累了溫度。”朱蘭璽說。

來源:農民日報

若文章對您有用,請點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免費農資電子臺賬哪裏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