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漢老人正在向記者講述所見所聞

三十年前,在駐商某部服役的李銀漢轉業,離開商丘。幾個月前,他又回到商丘探親。三十年的滄桑鉅變,商丘的發展讓他驚歎不已。四通八達的寬闊馬路,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隨處可見的綠地公園,還有身邊遇到的一個個商丘好人。這一切,讓老人驚喜讚歎。他又一次愛上了這座城市,原本回來只是探親的他,改變了主意,決意在商丘定居,再好好生活三十年。

李銀漢老人今年79歲,籍貫武漢。1958年,他從武漢一軍校畢業分配到駐商某部服役。在商丘工作生活了三十年,1988年他轉業到珠海工作。今年6月份他回商丘探親,居住在火車南站附近一小區內。故地重遊,滄桑鉅變。在商丘的這些日子裏,老人每一天都有新發現,他驚喜於商丘的變化,感慨商丘好人多。激動之餘,老人拿起紙筆,記錄下自己的見聞及感受。昨日上午,老人來到報社找到記者,希望能把自己的喜悅與對商丘的熱愛之情與大家分享。

變化真大

老人寫道,商丘的變化令我喫驚,城市規劃恢弘氣派。親人開車帶我在市區轉了一天,我全迷了。不知道哪兒是哪兒啦,原有的地標、地貌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樓羣。與三十年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商丘市區四通八達的交通、綠樹成蔭的環境,給老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無論是寬敞的市區主幹道,還是背街小巷,都是乾淨整潔。他告訴記者,這些天他看了9條馬路,都是淨如水洗;又看了多條街道,也同大馬路一樣乾淨。走過很多地方的他說,公交站點是不少城市較髒的地方,而商丘的公交站點卻很乾淨。老人說,商丘市區的綠化非常好,各種樹木枝繁葉茂,綠得反光。城市處處青蔥翠綠,綠樹成蔭,真是宜居宜業宜商宜人的商丘城。

商丘人保護生態的自覺性,讓李銀漢老人點贊。他見一些小區內葡萄、石榴、柿子等水果碩果累累,也沒有見寫有“禁止採摘”等標語,但是生長在公共區域的這些水果,卻無人採摘,甚至連孩子也沒有。他感慨說,“由此可見商丘人愛護生態的天然自覺性之高。”

好人很多

李銀漢老人告訴記者,在商丘的這些天裏,他走親訪友,外出辦事,遇到很多商丘人,他們的熱心、大方給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次,他親戚的電動三輪車壞了。他們一起去睢陽大道的一個修車點修車,女老闆與員工忙了兩個多小時才修好,累得額頭的汗水直往下滴。他過意不去,拿一張50元的鈔票送了過去。女老闆執意又找給他20元錢。“我給她,她又退給我,說用不了這麼多錢。”老人說。一次家裏炒菜鍋蓋上的螺絲帽壞了,他拿去修理。修好後,給對方6元錢。但對方卻擺擺手,對他說,小事一樁,執意不肯收錢,這讓他很過意不去,同時心裏暖暖的。

由於對商丘不太熟,老人經常會問路。今年6月17日,他在神火大道與長江路交叉口附近打聽保航律師事務所在哪裏。一位中年男子擔心老人找不到地方,專門領着他走到律師事務所。8月16日,李銀漢老人去梁園區寧陳農貿市場,卻找不到地方。三位接送孩子的家長都熱情地給老人指路,其中一位婦女把老人領進了市場,並叫他不要着急。

商丘正在構建好人之城,好人好事遍地開花。老人說,在商丘生活的這些天裏,遇到了很多好人好事,這讓他倍感溫暖。對於發現的問題,老人也寫了出來。如個別小轎車走非機動車道、逆行等,存在安全隱患。老人告訴記者,這次原本打算在商丘探親,小住一段時間。經過這些天的生活,他決意說服家人,定居在這裏,好好生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