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剧目《海棠依旧》以“故宫人讲故宫事”,获得了外界关注。这出故宫博物院青年人自己编演的话剧,讲述了战乱中的故宫人,保护一万余箱古物,走过大半个中国,留给自己和亲人的是漫长的等待和无尽的思念,他们用青春、热血、智慧甚至生命,保存、延续了民族文化的根脉。

“故宫人”演绎“故宫故事”

故事以1933年至1948年间,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南迁、西迁、迁台历程为主线,选择一个家庭视角作为切入点,讲述了故宫南迁时普通职员顾紫宸为保护故宫国宝而离开北平,以及正怀有身孕的妻子,踏上旅途漂泊的故事。作为故宫最为常见的植物,海棠在整部剧里承载了主人公的所有情感。为了这部话剧能够登上专业舞台,17名故宫人下足了功夫。也许在戏剧领域,这群来自故宫保卫处、修缮技艺部等部门的年轻人是外行,但是,他们却因为自己的独特身份,通过这部话剧完成了一次与故人的深情对话。

对此比编剧王戈补充道:“也许我们在戏剧方面不太专业,但是我们在讲述故宫故事方面,是极其专业的。如果你对演出满意,请给我们的导演、演员和制作团队鼓掌。如果你被故事打动,请和我一起,向故宫博物院的前辈们献上你的敬意。”

剧作有情怀也有诚意

  全剧中,三场戏落点于1933年的北平、1944年的峨眉、1948年的南京,以主要角色顾紫宸押运文物为情节,以故宫人数十年守护文物的生命历程为线索,贯穿家族起落。从剧作上看,编剧将“小家”嵌于“大家”之中,个人的家庭观念和家国情怀如两条最终交汇的河流,汇集在“守望、守卫”的母题下,整个作品有温情的家庭寻常,也有令人感佩的丈夫胸襟,以三个时间点引出三段故事,抒写迁址特殊时期的故宫人为了一个信仰、一句承诺、一杯乡愁所经历的三次选择、三种离别、三封家书。剧组有情怀,也有对戏剧、对舞台的理解与诚意。

情怀不仅在主创的初衷、剧情中,也渗透在这部剧作的方方面面。《海棠依旧》的海报便将怀旧、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对此,导演毛尔男解释道:“我想利用褪色的手法做一款海报,一边是现代,一边是古代,跟设计师谈完以后,最终确定了上下对称的效果。上面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下面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就映衬了我们戏里的台词:‘戏是情的影子,你是我的影子。’”

在导演毛尔南看来,《海棠依旧》是当下的故宫对历史的一次回眸,也是新一代故宫人与老一辈故宫人的深度对话。他在《导演的话》中写道:“他们在戏剧专业里略显稚嫩,甚至还有些朴拙,但是,这却是一封用真情写就的家书。”

和平年代的致敬与传承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解读话剧之所以定名为《海棠依旧》,是以故宫最美丽的生命意象——海棠花,渲染战争背景下悲欢离合的人情,并以经过漫长寒冬等待在春天绽放的海棠,象征对于团圆的期待和希望,以及一代又一代故宫人对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使命的坚守。他曾如此评价《海棠依旧》:“故宫的青年人创作这个作品,用他们朴素、真诚、热烈的情感,演绎着前辈的悲欢人生,致敬着前辈的崇高精神,讲述着真实动人的故宫故事。作品感动了所有人,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的成长、坚定和自信,以及故宫人精神在他们身上的传承。几代故宫人在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精神财富,永不过时,历久弥新。”

《海棠依旧》带着故宫人的基因,带着中国人的基因。希望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也会记住这一段历史,如果不是那样一群人忘我的守护着文物南迁,现在的中国也将不是今天的模样。他们倔强地告诉后人:我们颠沛,但不流离。

海棠是故宫的影子 今天是昨天的影子。

11月10日-12日,看“故宫往事“;愿,海棠依旧……

演出信息

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节)目

故宫博物院话剧《海棠依旧》

Treasurethe Treasures by the Palace Museum

时间:2018.11.10-12

地点: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活动参与方式

请发送【海棠依旧+姓名+手机号+地址】我们将在11月3日发布邀请名单,每人两票,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

【展讯】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11月8日亮相上海世博展览馆

为世界打造一座舞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分钟宣传片精彩上线

【观影指南】 十一月大片即将来袭,你准备为几部买单?

收好,113个展览!11月观展指南新鲜出炉#“1+16”美术馆市民共享计划#

【展讯】拿破仑特展|上百件“稀世珍品”集结亮相@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点击右上角"…" 创造分享乐趣

关注"文化上海" 尽享沪上新鲜文化资讯!

一笔一纸,描绘最美丽的风景。

一词一曲,谱写最动听的旋律。

一字一言,述说最上海的文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