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上的乾坤》劇照

《青磚上的乾坤》海報

盛產於甘肅中部——臨夏北塬上的一種常見白土,是經過了怎樣的千錘百煉,怎樣的巧手妙思,才能變幻成質樸而又絢爛至極、實用而又意蘊豐富的磚雕藝術?對此,由蘭州文理學院教授胡源帶領師生團隊製作的紀錄片《青磚上的乾坤》裏有着最完美的答案。近日,我省著名影視評論人焦炳坤、省廣電局宣傳處廖健太、甘肅省音像出版社社長孫靜等行業專家匯聚一堂,共同解讀了該片的問世對我省磚雕藝術保護和發展起到的積極作用,以及對甘肅紀錄片發展帶來的重要影響。

蘭州日報全媒體首席記者李超文/圖

本土紀錄片廣爲傳播的良好案例

《青磚上的乾坤》由甘肅本土導演、蘭州文理學院教授胡源執導,師生團隊攜手打造,分爲《技藝》《時運》《淵源》《新生》四集,每集25分鐘,總時長100分鐘。片中以中國六大磚雕流派之一的河州磚雕傳承發展爲經,以磚雕藝人沈佔偉、磚雕發燒友毛興文及磚雕複製者成小波等人做磚雕、愛磚雕、開發磚雕的人生故事爲緯,講述了在許多非遺項目後繼乏人、日漸式微的大背景下,河州磚雕在甘肅臨夏形成產業並走向全國的文化奇觀。

今年4月16日,中國教育電視臺一臺衛視頻道在晚間黃金時段播出了該片,目前該片已獲得第22屆中國電視紀錄片十佳十優好作品獎,入圍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併入選2017“中國故事國際傳播”海外播出計劃,將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五洲傳播中心譯製後在海外二十多個國家的主流媒體播出。近日,該片還將在國內各級主流電視媒體安排播出,這是我省高校紀錄片作品近年來首次實現以多語言版本在海內外播出展映,也是甘肅本土紀錄片傳播輻射範圍迄今最爲廣泛的一個良好案例。

“當下,有關非遺項目的紀錄片層出不窮,但大部分作品的製作方式和反映的理念多爲詳細介紹工藝流程並極力渲染其文化藝術價值。”胡源告訴記者:“我們在這部作品裏充分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旨在讓傳統手藝擁有生命的溫度。片中的磚雕藝人沈佔偉自幼喜愛繪畫,但因家境貧寒早早輟學務工,跟隨爺爺踏入磚雕行當,從此愛上這一行。他對美術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對雕刻手藝有着極致的要求,從藝二十多年,他已從四處找活的臨時工成爲今天臨夏磚雕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我們將臨夏磚雕的製作技藝及其文化藝術價值融入了沈佔偉的日常生活,通過他的命運起伏和跌宕人生闡釋了臨夏磚雕傳承發展的傳奇故事,情節環環相扣,節奏張弛有度。”他說:“畫面上,一刀一鋒中盡顯雕刻者的思想與審美,一花一葉間寄託着居住者的生存哲學和理想訴求,精美的磚雕和熟悉的古典建築勾起的是人們對甘肅文化底蘊的認同,對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思考。”

深刻詮釋“工匠精神”的實質內容

“我看完了這部片子以後很激動,我們又擁有了一部可以流傳後世的佳作。”焦炳坤說:“《青磚上的乾坤》這個片子我覺得很感人,片中用最簡單的方法爲我們講述了一個最真實、最深刻的故事。”他說:“實際上這個片子講的就是一種工匠精神,儘管它反映的是關於磚雕藝術的主題,但核心內容就是聚焦了磚雕人的成長,恰恰符合了國家提出的工匠精神。如今,我們國家要想發展,如果沒有很好的工匠精神作爲動力,那就必然會產生很多問題,任何一個領域在發展中也都不會彰顯出個性,且發展速度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焦炳坤認爲:“不說別的,就從我剛纔看到這個磚雕藝術以後,我就想起舊社會時期的王麻子剪刀,這是在北京非常出名的一種工藝品。雖然王麻子剪刀特別有名且非常好用,但是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卻慢慢消失了。如今,到北京看到的牌子確實不少,但是所謂的王麻子剪刀卻已經大不如以前了。爲什麼呢?因爲人們受功利主義的影響,就是光想着掙錢,然後就琢磨着省工減料,這就是工匠精神的缺失導致的狀況。”

“所以說,工匠精神對我們國家太重要了。”他語重心長地說:“不論是飲食文化、建築文化,還是非遺文化、傳統文化等各方面的文化都需要工匠精神。這一次,胡源教授帶領的文理學院團隊能把這樣一個磚雕主題,從工匠精神的角度去展示、去解讀,就有了非常深刻的意義,很好的詮釋了關於工匠精神的實質內容,是一種非常好、非常形象的註解。所以,我覺得這個片子很有現實意義,對社會各界來說都應當是一種啓示。”

故事層層剝繭、問題環環相扣

“這個片子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在用當事人的視角講故事,這極大的改變了觀者品讀問題的角度,這本身就彰顯出了一

個藝術能力的突破,代表了在創作的起步就爲作品賦予了新意。作品一改畫面加解說的單一視角,摒棄了導演觀念的指導,而是用劇中人物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來展示出這個故事。同時,片中還把個體視角和羣體視角很自然的交織碰撞到了一起,進而也把人與人間的個體視角關係也交織了起來,甚至於把導演和攝影的視角和劇中人的視角也交織了起來,這讓整部作品都顯得十分的順暢自然、鮮活生動。這些交流本身就是個體視角的一種碰撞和交織,使這個事件和其中的人物有了多個側面,充分的使其變得立體化,這就遠比單一視角來表現這個人物要豐滿的多,鮮活得多。”聽得出,焦炳坤對作品的認識是十分深刻的,畫面的每一幀都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我還想說一說這部作品中的解說詞,很樸實,幾乎沒有用形容詞。”他的觀點得到了與會成員的一致認同,也準確的解讀出了該片的成功之處:“無論是解說專題片也好,還是解說紀錄片也好,有一個最大的忌諱就是濫用形容詞。因爲本身片中的畫面已經展示了很多內容,那麼這時候再用過多的形容詞來解說,就會給人很重複、繁瑣的感覺。而《青磚上的乾坤》不同,其講述都十分樸實、直白,用詞也很簡單,這在同類型作品的解說詞設置風格上不得不說是實現了一大突破。”

不僅如此,這部作品的表達節奏上彰顯出了十分突出的個性,故事所提出的問題巧妙的穿插在清晰的層次之中。比如鏡頭首先出現的磚,那麼要用什麼樣的磚,有氣泡的不行,太鬆軟的也不行。最終,主人公找來了白土,最終經過多次試驗用白土燒製的磚解決了矛盾。隨後,雕刻中又遇到了問題,浮雕好雕但鏤空就難,因爲磚不像木頭,質地比較松,稍微不慎就會碎裂下來。諸如此類的問題環環相扣,成功的帶領着人們的好奇心不停探索着磚雕藝術發展傳承中鮮爲人知的故事。

“其實,每一個所謂的問題都是磚雕藝術傳承中所遇到的困難,這部作品恰恰深入解讀了傳承人如何在堅守中邁過這些坎。”焦炳坤告訴記者:“這些內容通過層層剝繭般的呈現讓故事的層次更加鮮明,人們通過畫面,通過樸實的解說,把這些問題深深留在了心裏,帶給我了很大的啓示。”

甘肅紀錄片發展進入“旺夏”

“《青磚上的乾坤》對我啓示很大,這不僅僅宣傳的是我們甘肅的文化,也不僅僅宣傳的是我們甘肅民族文化的融合,最重要的是還展示了磚雕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廖健太的發言十分中肯,他更加深刻的分析了這部作品帶來的影響:“這部作品的問世對於甘肅來說是件好事,我也希望蘭州文理學院能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實際上,作爲我省紀錄片和動畫片的行政主管部門處室的負責人,對於紀錄片和動畫片工作,我是十分的熱愛。”

“近五年內,我省紀錄片、動畫片事業得到了比較長足的發展,也取得了比較可觀的成績。”他說:“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因爲如果說用一種藝術來解讀、記錄今天整個社會生活的發展,那麼用紀錄片去呈現可能是一個更好的方式。所以,近年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紀錄片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可以說紀錄片的創作已經超越了‘春天的溫暖’,而是迎來了‘夏天的熱烈’,社會各界已經都可能表現出了對紀錄片這種展現方式的喜歡。”

“同類創作中,我們有短紀錄片或者微紀錄片,以及微電影、微視頻,這些都是一種很時尚的表達方式,所以說紀錄片發展進入了收獲成績的大好環境。”廖健太認爲:“我省提出紀錄片大省建設即有底氣也有能力,因爲儘管甘肅經濟發展程度不是很高,但我省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豐富的紀錄片製作資源,需要去進一步深入發掘和整理。實際上,在提出這個政策以後,已經對本土紀錄片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

“如今,從甘肅影視界、教育界來看,已經湧現出了不少十分優秀的製作的團隊和創作力量。”他說:“所以,不僅是甘肅電視臺的各個頻道,還有各市州臺、各縣區臺,以及我們的高校的製作團隊,都投入到了甘肅紀錄片的製作播出宣傳中,這都是我省紀錄片取得不俗成就的重要因素。所以,也因此讓我們今天看到了《青磚上的乾坤》這樣一部優秀的紀錄片。”

把優秀本土文化推向全世界

“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還沉浸在激動的心情之中。”孫靜的發言頗具感染力,她真切的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這部作品確實是體現出了胡源以及團隊的水平,堪稱是甘肅本土記錄片創作的精品之作。我覺得這部片子最大的價值,就是取材於我省的國家級非遺項目,這已經遠遠超越了紀錄片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而是將影視作品融入到了甘肅非遺保護傳承的重大歷史工程之中。”

“作品創作之初我就獲知了這個消息,當時我覺得以磚雕爲主題來做一部紀錄片,無論是鏡頭還是製作都是比較難的一件事。”她直言不諱的說:“但是,當我真正看到了這部作品以後,深深的覺得他們確實把磚雕2000多年的歷史進行了一次生動的呈現,而且拍的這麼精緻、這麼自然。片中的鏡頭語言不僅結合了傳統手法,又和現代紀錄片理念、技術進行了緊密的結合,最終完美的通過三個人物詮釋出了這一重要非遺項目的厚重,以及保護和傳承的重要。”

孫靜認爲:“從故事裏,觀衆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磚雕藝術發展的淵源,這令每一個磚雕愛好者都能深深的進入這個磚雕的故事中。特別是,整部作品都以人物故事爲載體,而把磚雕作爲一個文化基因當成了片中的主線來展示,這令紀錄片不再顯得生硬、刻板,而是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非常輕鬆的便引起了觀衆內心的強烈共鳴,進而激發出了人們對自己家鄉文化遺產保護的強烈願望。”

“敘事與真實性有機結合的手法,不僅通過人物的經歷把歷史和現實結合了起來,更通過鏡頭帶來了十分優質的可視性。”她十分肯定的指出:“無論是對紀錄片喜歡不喜歡,都可以在這部作品中找到吸引自己的點,且會享受到一種回味無窮的美好感受。我特別希望在未來我省的紀錄片發展中,能夠繼續保持這樣的水準去創作、去選題,把甘肅人熟悉且驕傲的刻葫蘆、花兒等精美的非遺項目不斷呈現給全國觀衆,把我們優秀的本土文化推向全世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