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行業領先的雲存儲專家討論了雲存儲的當前狀況,以及有效的雲存儲如何採用人工智能,並討論了雲存儲的未來方向,其中包括對文件可選性的關注。

雲存儲曾經比較簡單易用,但隨着企業對雲存儲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其複雜性也在增加。雲計算本身如今已成爲一種主導模式,雲存儲將執行從災難恢復到人工智能管道的各種任務。

爲了討論雲存儲的發展現狀,企業雲存儲提供商Nasuni公司首席技術官兼創始人Andres Rodriguez對此進行了闡述和分析。Rodriguez曾是《紐約時報》和Hatachi公司的首席技術官,他一直工作在雲存儲行業的最前沿。

存儲如何向雲端遷移

Rodriguez 說,“如果一家媒體公司(例如《紐約時報》)發現一切都將變得數字化,然後需要存儲的文件越來越多,文件格式越來越大。因此現在發生的事情是在企業內部部署基礎設施存儲的數據開始向雲端遷移。在過去五年中,許多這樣的公司已經從‘雲計算是什麼?’發展到‘雲優先’,如今已經實現‘僅雲’。

現在,很多企業公司希望將所有非結構化數據作爲服務進行管理。而且在解決了不必擔心繫統規模的基本問題之後,我認爲這真的爲他們爲數據的處理和存儲打開了大門。不必擔心數據的安全,因爲它是作爲服務完成的,並且能夠對全球範圍內的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同步的高度擴展。”

遠離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

Rodriguez表示,“AWS和Microsoft Azure等公共雲可以帶來的基礎設施甚至比大公司本身運營的數據中心設施都大得多,這就是很多企業將業務遷移到雲端的原因。只要能夠執行,我認爲沒人願意在原有的數據中心開展業務。”

雲存儲和支持策略

Rodriguez說,“雲計算的架構是可以自動擴展的,。它不需要重新架構系統。因此,我們看到的是,IT組織一旦擺脫了基礎設施,就不必擔心其備份和增加容量,一旦所有這些都消失了,IT就變得更具戰略意義。”

雲計算與全球基礎設施

Rodriguez表示,“有很多公司走向全球市場,但是他們的基礎設施並不是全球性的。就基礎設施而言,即使是世界上一些規模最大的公司的措施仍然相當保守:總部設在一個城市,所有的數據中心都在那裏構建和運營,每個人都對此感到滿意。但是,當收購更多公司時,或者希望獲得更多的人才,或者前往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客戶所在地,企業的基礎設施開始成爲瓶頸。現在,一些企業嘗試繼續讓所有人獲得總部提供的這些強大的基礎設施服務。雲計算可以使這些實現全球化,因此企業可以擁有基礎設施,可以非常快速、非常輕鬆地部署到任何地方。

多年前,一家半導體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表示,‘SaaS的好處在於讓我們能夠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在整個組織內提供一種已知的、可接受的服務質量,而這些服務在哪裏並不重要。’而基礎設施也有同樣的優勢。”

雲存儲和人工智能

他指出,“由於數據在邏輯上是集中的,這意味着企業現在可以進入雲端,並從中央位置饋送其人工智能的數據。當然企業面臨的挑戰是規模。任何人都可以插入幾TB的文件系統,並且希望構建文本索引,在基本文件系統上構建文本搜索引擎。但是當插入數百TB或PB數據以及談論要索引的數億個文件時,這是一個非常不同的主張。在這裏,擁有適當的訪問控制的、具有所有非結構化數據的這些文件系統的規模和能力,將能夠直接進入核心雲服務中進行分析。”

雲計算與GDPR法規

他說,“遵循GDPR法規有一些方法可以做到:而困難的是如果安裝了引擎,該引擎試圖在組織擁有的每個文件系統上強制執行法規遵從性——例如很多孤島、位置、不同的文件系統。”

雲存儲的未來:可選項

Rodriguez表示,“文件系統一直都是關於可選性的。也就是說,不想被任何一種格式所困擾。我希望數據能夠在多個應用程序之間共享它,也希望能夠與外部客戶端共享。我不想將其困在一個特定的應用程序孤島中。

我認爲在展望雲計算時:這就是我看到的許多大客戶正在採取的行動,他們在想,‘未來五年會發生什麼?’對他們來說,全面的可選性對他們而言最爲重要。

他們不想擁有單一的Microsoft Azure、AWS或谷歌雲的策略,他們想要結合的策略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擺脫供應商鎖定,企業不想只被某個供應商鎖定。其次,企業不想受到供應商中任何一家的限制。這些供應商中的每一家公司都是在某些方面擅長,而在另一些方面不擅長。因此,企業希望能夠根據大型供應商提供的功能進行混合和匹配。

需要記住,他們每個人都在構建一個支持其服務的大型生態系統。因此,需要確保所有這些系統都可以使用自己的數據。

因此,企業希望能夠在數據存儲位置方面具有選擇性。我希望能夠將數據以組合方式存儲在Microsoft Azure、AWS、谷歌雲中,並將所有數據呈現給企業的用戶,而用戶不必關心數據的實際位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