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營鎮高標準建設的興隆社區,未來將容納6個村的拆遷居民。

記者 程吉童 通訊員 賈鵬

我們不得不承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的問題更加集中,農村的矛盾更加突出。農村無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公里”。

由此,“鄉村振興”戰略應運而生。

實施這一戰略任務繁重,尤其是對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但正因繁重,各地的破解手段才亮點紛呈,比如樂陵。

作爲我國一個普通的縣級市,近些年來,樂陵狠抓黨建、產業、鄉村文化,“三管齊下”,“鄉村振興”戰略搞得風生水起,所到之處,一片生機與活力。

黨建破題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

樂陵市寨頭堡鄉丁家村,6年前還是遠近聞名的落後村。如今,村民住的是兩層別墅,村內道路寬闊整潔。村裏還成立了種植合作社,實現了村集體和村民的雙增收。

丁家村的“蝶變”背後,是黨建工作的強勢引領。樂陵市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深化黨建特派員及網格化制度,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黨員羣衆的能力水平,以黨建引擎催生鄉村振興的新活力。

樂陵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因忠在接受大衆網記者採訪時說:“我們緊抓黨支部書記和基層支部兩個關鍵因素,選優培強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引導他們帶頭幹事、競相發展,激發強村富民內生動力。”

必須提及的是,樂陵市實施的“一村一名黨建特派員”制度,今年得到了持續深化:建立黨建指戰員、黨建指導員、黨建特派員、黨建監督員“四大員”工作體系。

目前,“四大員”集中開展調研近4000人次,走訪農戶近5萬戶,協助村級組織辦事實1000多件。

爲保證服務羣衆無縫隙、全覆蓋,他們結合黨建特派員制度,着力打造“421”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通過黨建統領、黨組織引領、黨員認領,依託市、鄉、管區(社區)、村四級黨組織,建立起四級聯動的網格體制架構,充分發揮網格員和黨建特派員“兩員”作用,建立管理考覈、教育培訓、走訪巡查等一整套保障制度。

一切工作,黨建是基礎,樂陵這項工作可謂精準到位,可圈可點。

梁錐希森新村全景

梁錐希森新村特色民宿

產業振興抓住土地流轉金鑰匙

如果說黨建是基礎,那麼產業則是硬件。硬件達不到,一切都免談。

作爲一個農業大市,樂陵主要在農業和旅遊業上做文章。

10月30日一早,樂陵市朱集鎮大常村黨支部書記趙雲海,就帶着幾名村民去給村裏的棗樹噴灑防蟲劑。今年初,朱集鎮的107個村均依託黨支部建立了棗樹種養合作社,趙雲海一直沒閒着,深鬆土地、修剪樹枝、噴藥防蟲,村裏300多畝棗樹,都是他領着合作社社員一起管理。

這一場景,是樂陵市積極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樂陵已經發展各類家庭農場10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500家,其中國家級合作社示範社3家、省級23家,省級家庭農場示範場3家,輻射帶動農戶10萬戶。

除此之外,城北的30萬畝棗林成了發展旅遊業的突破口。

多年來,樂陵一直依託棗林資源開發旅遊業,但卻因爲旅遊景點單一,住宿、餐飲等配套產業欠缺,很難留住遊客。“我市依託現有的農業資源,重點開發相關配套服務產業,以龍躍生態園、梁錐希森新村爲代表的民宿區、以大孫梨園、百棗園爲代表的休閒採摘區、以朱集鎮後周村、寨頭堡鄉磐園農家樂爲代表的餐飲服務區已初具規模。”樂陵市旅遊局局長韓玉傑說。

相關配套服務的持續完善,帶給樂陵的不僅是遊客數量的持續增加,當地的農產品也有了不錯的銷路。西段鄉張遠標村桑葚甘甜可口,但因距離城區較遠,銷路一直不暢。如今,每年收穫季節,很多景點都直接到張遠標村農戶家中收購桑葚,作爲樂陵特產進行銷售。

樂陵丁塢鎮鄉賢聯誼會吸引大批樂陵籍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回鄉助力家鄉發展

文化引領 讓農民鼓腰包富精神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挺立世界的核心。同理,鄉村文化的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

當然,鄉村文化建設絕非簡單輸入。近年來,樂陵不斷在田野上、村莊中找回文化發展的內生動力,邁出了振興棗鄉鄉村文化的新步伐。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鄉賢的力量。

樂陵市委書記樊廷雷說:“如果把政府、社會資源給予農村的扶持比作‘外力’,那麼鄉賢無異於一股‘內生動力’,是實現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今年7月,樂陵市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鄉賢統戰工作推動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和《關於推進鄉鎮(街道)鄉賢聯誼會建設的實施方案》,推動建立市、鎮街、重點村三級覆蓋的鄉賢聯誼組織,實現“一鄉一會”,同時,深入基層調研選出羣衆公認的、有威望的能人,着重發揮他們在引資引才、建言獻策、參與基層治理、引領鄉風文明、助力公益慈善等方面的優勢,並建立完善相關表彰機制,調動鄉賢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樂陵市委常委、統戰部長蘇利軍告訴大衆網記者:“在推動鄉賢統戰工作中,我市着力實施迴歸故里、資政善治、情暖棗鄉、引領鄉風‘四大工程’,在招引人才迴歸、提高政務服務等方面下大功夫,同時,大力支持鄉賢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構建基層協商民主新途徑,充分發揮他們在組織化引領、網格化服務中的作用,讓鄉賢在助推家鄉發展的同時獲得認同感、提升責任感。”

據統計,如今在樂陵,已有2000餘名鄉賢活躍在基層,投身鄉村振興熱潮,爲建設富美農村求索奮進。

黨建工作強基固本,產業振興提升硬件,文化引領鑄就內核。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樂陵全力以赴,未來註定美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