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陳建翔,登“陸”8年

懷揣夢想來到平潭,

切身投入平潭開放開發建設中去,

挖掘平潭與臺灣之間的聯繫

盛讚平潭是當之無愧的“兩岸共同家園”

直言“平潭是臺灣青年施展才乾的舞臺,

是個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績的地方。”

“拿到啦!”9月底,陳建翔領到臺灣居民居住證後,立馬曬到朋友圈。他說,終於可以通過支付寶購買高鐵車票,體驗“直接刷證入閘”的快感。

工作中的陳建翔

來自臺灣台北的陳建翔已在大陸生活8年,有着深深的歸屬感。去年4月,他以“臺灣專才”的身份來到平潭,先後參與旅遊項目落地、旅遊政策制定、產業招商引資等系列工作。他說,平潭與臺灣隔海相望,在此地幸福宜居,充滿了遠景和活力。

跑遠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衣着得體,謙遜有禮,說話總是面帶微笑,是記者對陳建翔的初印象。“我可是‘臺灣專才’裏最年輕的哩!”他打趣說。

陳建翔是一名“90後”,也是名副其實的“學霸”。2010年9月,他順利獲得大陸高校免試入學資格,進入復旦大學政治學系學習政治學與行政學,畢業後留在上海,進入了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工作,負責公共部門和政府部門的產業戰略規劃與招商引資。

陳建翔正對項目任務圖思考下一步工作

“負責過多個園區、政府的產業規劃項目。”在陳建翔看來,產業規劃就像是在撰寫腳本,目的是設計出一座城市發展前進的“基本劇情”,這樣的工作讓他頗有成就感。

可以說,這段工作經歷讓陳建翔對政府部門的訴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明白瞭如何才能更科學合理地爲地方政府服務,但他腳步不止於此。“世界那麼大,總歸是想換個地方看看的。”帶着這樣的想法,他向獵頭投出了自己的簡歷。

石牌洋(資料圖)

2016年11月,獵頭給陳建翔帶去了平潭拋來的橄欖枝。彼時,平潭剛獲批國際旅遊島不久,需要對產業規劃工作了解透徹的高層次人才,恰巧陳建翔在這方面頗有經驗。“剛開始是有顧慮的。”陳建翔坦言,第一次踏足平潭的時候正值冬日,與自己想象中的國際旅遊島有着一定差距。

臺灣創業園(資料圖)

但在瞭解平潭建設“兩岸共同家園”的整體規劃後,陳建翔深受觸動。於是,他選擇將疑慮拋之腦後,參加了筆試、面試等一系列應聘流程,最終被錄用了。“作爲一名臺胞,能夠學習到大陸基層治理經驗,還有機會參與頂層設計,太吸引人了。”陳建翔說。

金井灣市民廣場(資料圖)

2017年4月,陳建翔入職平潭自貿辦績效評估處,負責政策研究、產業研究等。因工作出色,2個月後他被調入平潭旅發委,擔任辦公室副主任,同時也兼任旅發委政策研究組副組長,負責平潭國際旅遊島產業規劃與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與研究工作。

放手幹,用心經營夢想

儘管來嵐不久,陳建翔已經在多個項目中“大顯身手”,收穫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陳建翔正在與同事討論工作

去年8月,他接到了一項重要任務——統籌協調平潭國際生活美學藝術展。如何才能把展覽辦得有特色,讓更多人瞭解平潭這個“兩岸共同家園”?那段時間,陳建翔的腦海裏一直有這樣的疑問。

國際生活美學藝術展(資料圖)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翻閱資料的時候瞭解到臺灣原住民與南島語族之間的密切聯繫,而平潭很有可能就是南島語族的發祥地!瞬間,陳建翔有了靈感,他通過臺灣朋友聯繫了一支由臺灣原住民組成的文創團隊,邀請他們帶着富有南島語族特色的文物、器具參展。

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上臺灣少數民族舞蹈表演(資料圖)

在陳建翔的親力親爲下,平潭國際生活美學藝術展引起兩岸廣泛的關注。展會現場,原住民藝術家載歌載舞,向觀衆展示臺灣風情,成爲了展會最大的亮點之一。

在平潭,陳建翔還積極參與到招商引資、民宿管理辦法制定、高星級酒店發展政策制定、旅遊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制定等業務,在多個領域施展拳腳。“建設平潭國際旅遊島是一項頗具挑戰性的工作,但唯有拾級而上,才能讓自己收穫更多。”陳建翔說,實驗區建設方興未艾,發展勢頭充滿朝氣,對臺胞來說也是難得的機遇。

金井灣市民廣場(資料圖)

他對自己的定位越來越明確。“我是一名爲人民服務,爲平潭開放開發建言獻策的專才。”他說,“在嵐臺灣專才能夠享受到住房補貼、稅收補貼、安家補貼等等優惠,領導很關心我們的生活,也很願意傾聽我們的想法,讓大家安心紮根嵐島。”

留下來,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如今,陳建翔已逐漸習慣平潭的生活,周遭的同事、朋友評價他爲“最接地氣的臺灣青年”。“只要有大事發生,我第一時間就會上貼吧、抖音、微博,看看大家都在談論些什麼。”他說,如果要了解基層,一定不能遺漏民衆的心聲。

仙人井(資料圖)

閒暇時候,陳建翔還會約上三兩好友,在嵐開展“生態考察”。一年多來,他的足跡遍佈平潭君山、蘇澳鎮、嵐城鄉新橋村等地。他告訴記者,深度挖掘嵐島的旖旎景色,有助於他加深對平潭的瞭解,對工作也能有所裨益。

陳建翔家中珍藏的史尼氏小䰾 圖爲受訪者提供

出乎他意料的是,平潭的生態系統非常豐富,每次“考察”都大有收穫。“這隻魚叫史尼氏小䰾,我原本一直以爲是臺灣特有的品種,今年竟然讓我在平潭找到了!”“這是臺灣吻蝦虎,也是多見於福建和臺灣。”“還有這些在平潭找到的淡水魚,也是在臺灣常見的品種。”...... 談起個人愛好,陳建翔一邊翻閱手機相冊,一邊興奮地對記者細數自己的珍藏。

龍王頭日出(資料圖)

他認爲,平潭的自然環境兼具福建與臺灣兩方面特色,是當之無愧的“兩岸共同家園”。“希望未來能用自己的腳走遍平潭,丈量平潭的土地。”他說。

平潭風景(資料圖)

着眼於未來,陳建翔心裏早就做好了清晰的規劃。“我與平潭簽訂的合同是3年制,我希望還有更多的‘3年’。”陳建翔說,有機會還要把家人接到這裏來定居,成爲“新平潭人”,在平潭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陳建翔的心裏懷揣着夢想,要在平潭做出一番事業。“臺灣青年在嵐島大有施展才能才幹的舞臺,平潭是個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績的地方。”陳建翔說。

來源:福建日報

文字:張哲昊 林霞 黃聲清

圖片:平潭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