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8年以前的排球規則採用發球得分制,每局爲15分。1995年國際排聯代表大會上通過的排球規則中,又對該規定作出了進一步的修改,再次擴大了隊員擊球的區域,規定球可以觸及身體的任何部位。

反正最近也沒有比賽可看,不如大家一起來學習排球知識,等到下次比賽開始的時候,你就是一個知識淵博的球迷啦!

01

用腳踢球算犯規嗎?

根據目前排球比賽的規則,是可以用腳踢球的。然而,這項規則是起初不是這樣的。起初,球員的擊球位置僅限於腰部以上,腰部以下部位接球會被判定爲犯規。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代表大會上通過對該規定作出了修改,擴大了隊員擊球的區域,隊員的合理觸球部位由腰以上部位擴展到膝關節以上部位,大腿觸球視爲好球。1995年國際排聯代表大會上通過的排球規則中,又對該規定作出了進一步的修改,再次擴大了隊員擊球的區域,規定球可以觸及身體的任何部位。

02

排球比賽中一個人可以連續兩次觸球嗎?

大多數情況同一個人是不可以連續兩次觸球的,屬於連擊犯規。但是也有特殊的情況,當球員接對方的發球、扣球、攔回的球時,用同一動作造成身體不同部位連續兩次觸球,不算連擊犯規(例如:球員用手臂墊起對方扣球後球碰到自身其他部位)。另外,球員在攔網觸球后,該球員也可以再次觸球。

03

排球比賽每隊只能有6個人上場,

爲什麼首發卻有7個人?

有一個自由人是在有需要時替換場上一名隊員的。自由人是國際排聯於1996年世界女排大獎賽中試行的一項規則,稱爲自由防守球員(LiberoDefensive Player)。自由防守球員的功能在於加強防守達到平衡攻守的效果。“自由人”作爲排球比賽新規則的產物,在比賽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自由人”在接發球和防守中有明顯的優勢,合理地選拔、培養“自由人”,並設計出行之有效的戰術,是提高全隊戰鬥力,發揮“自由人”優勢的有效途徑,也是贏得比賽勝利的保證。

04

排球比賽一開始就是6人制嗎?

第一個排球規則是美國人卡麥隆(J.Y.Cameron)先生通過斯波爾丁體育出版社出版的。當時他規定採用“輪轉制”、“每局15分”,1918年又作出了上場人數爲6人的規定。從此,歐美開始流行6人排球。

1900年排球運動傳入亞洲,在開展的初期上場人數不是6人而是16人。當時美國有體育館,較適合於6人制;亞洲人多,又多在室外進行,要考慮多數人能參加排球運動。1919年第四屆遠東運動會上演變爲12人制,1927年第八屆遠東運動會上演變爲9人制。我國於1951年正式採用6人制。

05

排球比賽什麼時候由“15分制”演變爲“25分制”?

1998年以前的排球規則採用發球得分制,每局爲15分。前四局最高分限爲17分。當比分爲16:16時,獲得第17分的隊僅領先1分即勝該局。決勝局(第五局)無最高分限,當比分爲14:14時,比賽繼續進行直至某隊領先2分爲止。

1998年10月28日,國際排聯決定改爲每球得分制,每局25分制。前四局每局先得25分者爲勝,第五局先得15分者爲勝,若出現24平或14平時,要繼續比賽至某隊領先2分才能取勝。決勝局(第五局)仍爲15分制,當比分爲14:14時,比賽繼續進行直至某隊領先2分爲止。

06

發球得分制和每球得分制有什麼區別?

發球得分制,從字面上面就能理解,只有發球方得分纔算得分,如果發球方失誤並不失分,而是丟失發球權,給了對方;每球得分制,就是省去頻繁的換髮球,只要得分就算。後來隨着電視轉播,發球得分制導致一場比賽時間無法確定長短,國際排聯改成每球得分。這樣就更爲簡明一些。

07

從“出生”到現在,

排球的長相發生了什麼變化?

最開始排球是白色的,直到1998年女排世錦賽,黃藍白三色排球第一次亮相。國際排聯決定從白色排球改用藍、黃、白三色排球進行比賽,主要是爲了增強視覺衝擊效果,提高觀賞性。2008年北京奧運會,黃藍撞色的排球首度亮相,黃藍拼接的設計主要也是爲了增強視覺效果。

排球“長相”的變化▲

2019年女排世界盃,比賽用球改爲新設計的MIKASA “V200W”,新款排球蘊含着高科技成分,雙凹窩微纖維表面,穩定了球的飛行路徑,並創造了球的額外緩衝控制,同時防汗功能可以防止球在激烈的比賽中變得滑溜。東京奧運會也將沿用此新球。

新款排球長這樣▲

以上就是本期【漲知識】的所有內容,主要聚焦於排球規則科普。關於排球知識,你還想了解哪些呢?歡迎在下方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