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鹽集團以中鹽股份爲平臺,先後與廣東鹽業、重慶化醫、廣西鹽業實施戰略合作,並在青海、內蒙佈局優勢湖鹽資源整合,全面推動鹽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行業企業聯合發展。劉興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混改不僅會推動中鹽集團、中鹽股份加快發展,也會倒逼鹽行業企業加快改革步伐,激發行業整體發展活力,改善行業經營績效,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原標題:鹽業“巨無霸”中鹽混改引13家投資者,他們都是什麼來頭?

近一個月內,我國郵政、鹽業兩大重點領域的央企混改紛紛提速,對國企改革來說是個重要標誌。

首先是中鹽股份增資項目簽約儀式於9月在北京產權交易所舉行,中鹽股份擬引入投資者13家,總投資額30.6億元。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耀強稱,下一步將盡快啓動中鹽股份IPO上市,爭取明年報材料,並將探索職業經理人制度、核心骨幹持股等舉措。

此後,另一家大型央企中國郵政集團也於近日公開了旗下多家企業的混改計劃。

隨着行業龍頭的混改甚至上市的加速推進,越來越多的產業鏈機會也應運而生。

混改與鹽改

李耀強說,沒有混改的助力,中鹽集團很難完成鹽改的目標;沒有鹽改的成效,中鹽集團的混改也談不上成功。

這句話中包含了兩層意思。

第一層是,中鹽股份的此次混改,背景在於鹽改。

我國鹽業已具備了一定規模,產量與銷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我國鹽資源無序開採、產能相對過剩、產業組織分散、企業小散亂多、食鹽產銷分離等問題已經嚴重製約了鹽行業的發展。

因此,鹽業體制改革於2017年正式實施:取消食鹽準運證,放開食鹽生產批發區域限制,允許現有食鹽定點生產企業進入流通銷售領域,食鹽批發企業可開展跨區域經營……食鹽行業的競爭時代開啓。

2018年,“中國鹽改第一股” 湖南鹽業登陸資本市場。藉助鹽改東風,湖南鹽業加快全國市場佈局,在廣東、廣西、上海、京津冀等地相繼成立分公司,開展食鹽跨區經營。

第二層是,只有混改,才能更好地適應鹽改。

中鹽股份是中鹽集團按照整體改制上市的方式,於2013年聯合七家省級鹽業公司發起成立的。2017年,中鹽股份被列爲國家第二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2018年,中鹽股份的混改被列爲國家鹽業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任務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中鹽集團體量位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實控人爲國務院國資委。

2018年,中鹽集團完成公司制改制,對中鹽股份進行資產重組,原有鹽化工業務轉移至集團公司。2018年9月,中鹽股份開始公開徵集和接洽投資者,最終確定了13家。

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副局長郜志宇稱,中鹽集團採用完全市場化方式,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增資,按照“價值觀契合、戰略有協同、實力有保障”的標準成功引入13家戰略投資者,圓滿完成混改增資引戰工作,這標誌着中鹽股份混改實現了“混”的目標。

此次混改募集資金逾30億元,其中20億元由投資者投入中鹽股份,10億元由投資者支付至中鹽集團。採用增資及老股轉讓相結合方式,既可支持中鹽股份未來發展,也滿足了中鹽集團資金需求,有效平衡了中鹽集團與中鹽股份之間的發展關係。

混改與鹽改顯然是密不可分的。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麗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方面,由於市場環境和化工行業的整體情況,中鹽集團近年來經濟指標並不理想,甚至面臨扭虧脫困的艱難局面。另一方面,食鹽市場分割和產銷分離等問題突出,鹽業體制機制僵化及效率不高,需要推動深化改革,優化提升鹽行業價值。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社會資本對鹽業混改長期以來都有期待與要求,希望能夠讓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鹽業改革與經營,分享鹽業發展紅利,中鹽混改正是對這一社會期盼的回應。2017年以來的鹽業領域改革,打破了原來的鹽業壟斷經營,在鹽業領域引入了市場化競爭,倒逼中鹽推動混改,以提升企業發展活力,增強自身競爭力。

13家戰略投資者

中鹽股份目前已完成混改項目的資產重組工作和產權交易所掛牌、摘牌、遴選、投資者二次報價、增資協議談判工作,擬引入投資者13家,總投資額30.6億元。

中鹽股份引入的13家投資者有:國新央企運營(廣州)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廣東省鹽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化醫控股(集團)公司、廣西鹽業集團有限公司、興業銀行旗下的廣西欽州金投中鹽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興睿永瀛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建信(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川發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貴州茅臺建信文化娛樂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海寧鑫鴻一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山西太鋼投資有限公司、廣東溫氏投資有限公司、石羊農業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述投資者大致可分爲三類,一是廣東鹽業等鹽行業企業,有利於形成行業聯合和業務互補;二是溫氏集團、石羊集團等跨行業企業,有助於在商業模式上相互借鑑,共享渠道資源;三是國新央企運營基金等戰略性財務投資者,可在公司治理、財務資源、戰略發展給予支持。

比如,中鹽集團和廣東鹽業集團的合作由來已久。去年底,兩者在廣州舉行廣鹽股份混合所有制改革框架協議簽訂儀式。中鹽集團成爲廣鹽股份的重要股東,參與後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彼時,李耀強稱,鹽企尤其是企業價值相同或相近的鹽企,必須要形成緊密的聯盟,才更有利於推動鹽業體制改革的發展。

再比如,廣東溫氏投資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溫氏股份旗下投資平臺,於2011年4月成立,註冊資本5億元。官網顯示,溫氏投資管理資產規模達87億元,投資項目超過100個。廣東溫氏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月庭表示,期待雙方在機制創新、模式創新、資源共享等方面有更多協同合作。

周麗莎對第一財經表示,引入的社會資本與中鹽股份的業務具有互補作用,在市場渠道、物流配送、產業鏈上下游提升影響力。基於長期投資回報的考慮,引入的財務投資者併購重組經驗豐富,規模大實力強。中鹽股份積聚了各類資本優勢,拓展延伸鹽業價值鏈和產業鏈,推進行業發展。

龍頭IPO加速行業整合

中鹽股份通過資產重組、增資引戰、公開上市“三步走”推進混改工作。目前,前兩步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將聚焦主業,持續在“改”上下功夫。

一方面,中鹽股份將加強內部整合,加快產銷一體化和區域化整合;壓降法人層級和戶數,縮短管理鏈條,減少制度成本;加強營銷能力建設,學習利用戰略投資者的經驗來改造營銷體系,形成戰略協同、優勢互補。

另一方面,中鹽股份將加快行業合作和整合,積極推動與行業內優秀企業的合作;大力推進額吉淖爾鹽場混改,充分利用額吉淖爾鹽場資源,開發高質量湖鹽產品;積極參與廣東鹽業混改工作,成爲其重要股東。

今年以來,中鹽集團資本動作不斷,鹽業市場化改革提速。中鹽集團以中鹽股份爲平臺,先後與廣東鹽業、重慶化醫、廣西鹽業實施戰略合作,並在青海、內蒙佈局優勢湖鹽資源整合,全面推動鹽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行業企業聯合發展。

5月,中鹽集團通過增資擴股方式,控股了重慶鹽業(集團)有限公司51%的股份,並將後者改組爲中鹽西南鹽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的掛牌成立,是鹽業體制改革以來央企與地方企業第一例整體重組。

目前,蘭太實業是中鹽集團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平臺,中鹽集團全資子公司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其33.08%的股份。

蘭太實業近日發佈半年報稱,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0.55億元,同比增長8.7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1%;基本每股收益爲0.481元,上年同期爲0.47元。

公告稱,利潤上漲的主要原因,一是隨着純鹼產品提質增效項目的實施,規模效益顯現;二是積極推進“降槓桿減負債”工作,帶息負債持續下降,資本融資成本不斷降低,財務費用大幅減少;三是本期處置子公司蘭太資源產生投資收益。

蘭太實業近兩年經營業績大幅上漲,與整個鹽化工行業穩中向好密切相關。經過多年行業整理與淘汰,我國鹽化工行業已經從過去嚴重的產能過剩轉而進入了相對健康平衡的發展階段。

劉興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混改不僅會推動中鹽集團、中鹽股份加快發展,也會倒逼鹽行業企業加快改革步伐,激發行業整體發展活力,改善行業經營績效,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