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李煜有一首词,诉说家破国亡的荒凉景象,抒发自己的自责与悔恨,凄惨苦涩,读来让人难以忘怀,这首诗便是李煜被俘后写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李煜身在异国,这种耻辱的被俘生活让他心力交瘁,每每回想起在南唐生活的那段时间,他的心里都非常温暖,可如今,身居异国他乡,家破人亡,心中痛苦难忍。

文|青木

说到历史中最富有才华的帝王,当然绕不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后主,李煜。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孩子,也是南唐最后的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是一个十足的文人才子,但命运却把他推向了自己并不擅长的君王之位,直到最后被俘忍辱负重,葬身于异国的苦寒之地。李煜在政治上不成功,但在诗词上却被称为“词中之帝”。

李煜的诗风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父亲李璟的影响,诗词的语言明快、形象生动。但李煜早期诗作的内容多是通过风花雪月表达个人的闲情逸致和宫内奢靡的生活。李煜的诗风是在被俘虏以后出现较大的转折,诗作的内容主要的是一些亡国之痛和对往昔的追悔,风格比较浓郁,感情真挚。李煜在被俘期间有很多诗篇都流传了下来,例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其中李煜有一首词,诉说家破国亡的荒凉景象,抒发自己的自责与悔恨,凄惨苦涩,读来让人难以忘怀,这首诗便是李煜被俘后写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这首诗一开头就说“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是后主李煜在被宋朝俘虏后,回忆起自己的南唐历史,开国已有四十多年了,疆土辽阔也有三千里地,这是对南唐宏观上的描述。紧接着写道,“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南唐国的宫殿高大而又雄伟,直连云霄,宫苑内的草木非常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这样美好的生活,谁能料到会有战争这回事呢?

李煜身在异国,这种耻辱的被俘生活让他心力交瘁,每每回想起在南唐生活的那段时间,他的心里都非常温暖,可如今,身居异国他乡,家破人亡,心中痛苦难忍。上片,李煜回忆着还在南唐的生活,看似只是平淡无奇的写实,但其中却装满了自己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

下片,“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直接由上片对故国的怀念转折到现实中,想起宋兵围困金陵,守将呙彦、马承信,马承俊等战死,自己被迫投降大宋成为俘虏,心中不免悲痛。从那以后,我每日都活在忧虑和耻辱之中,受尽折磨,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些难熬的日子中,我记得最让我慌张的是辞别宗庙的时候,那时候教坊的乐工们还弹奏着诉说别离的曲子,目睹着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作为一代君王,我却无能为力,只能面对着宫女们垂泪,心里说不出的酸楚。

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便对大宋称臣,赵匡胤便没有杀他,他率领着亲属、随员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告别了烙印着无数美好回忆的江南,然而,他一代君王却被封为“违命侯”,实际上就是名副其实的亡国奴,不过是享受着高级待遇。离开金陵的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李煜在成为亡国奴后,有三首词最为感人,也成了他后期诗作的代表,除了本期我们所说的《破阵子》,其他两首分别是《虞美人》和《浪淘沙令》,然而这三首诗却让他的诗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李煜的一生,天上人间,只能叹一句,诗家才子错为帝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