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某雇佣张某谦、刘某良、刘某婷等人员,负责购买身份证和手机卡、查询学籍信息、注册京东账号,以及申请“京东白条”赊购业务和收货、发货及货物的变现。审核通过后,汪某利用审批通过的“京东白条”赊购额度在京东平台购买了一部6000余元的手机,并快递给张某。

京东白条回应漏洞是怎么回事?京东白条回应大学生利用漏铜骗百万的具体事件是什么?3月18日, 日前有没题报道称,大三学生汪某因偶然间发现“京东白条”存在一个“致命”漏洞,而伙同他人诈骗京东公司110万元(目前本案已经宣判)。对此,京东金融方面做出了回应。

针对被曝光的漏洞问题,京东金融方面对此回应表示,目前该漏洞已经修复,关于案件暂无回应。

有人利用京东白条的漏洞骗取钱财,你可别中招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前曝光漏洞显示:京东白条无需本人实名认证,也无需绑定银行卡,用别人的身份信息,就可以注册账号并赊账购物,是京东推出的“先消费,后付款”的全新支付方式。在京东网站使用白条进行付款,可以享受账期内延后付款或者最长24期的分期付款方式,在专门的学生专属通道,京东公司给每名大学生的赊账额度是8000元。为推广其白条业务,京东公司在每所大学都派驻了专门的“面签官”,以审核相关信息。根据裁判文书网统计,至今已有超过200人,因为利用“京东白条”诈骗等被定罪判刑。据判决书披露的107名被告人年龄,平均为28岁,

有人利用京东白条的漏洞骗取钱财,你可别中招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7年,就读于湖南某学院的大学生汪某听说,京东推出“京东白条”的赊购业务,可以先消费后付款,很容易通过审核。“第一次是用自己的信息买东西,当时我就发现了漏洞。本来想告诉京东公司,但我不知道怎么联系他们。”汪某意识到这是个“赚钱”的渠道,当即联系了老乡张某决定先试一下。

之后,汪某从长沙某高校附近网吧花了200元买了一张在校学生的身份证。利用身份证上的信息、以及新买的手机号,汪某在学信网上注册了一个账号,查询到这张身份证对应的学籍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汪某在京东平台申请了账号,并提交“京东白条”的申请。之后,汪某把身份证和学籍信息全部转交给张某,张某利用学籍信息来到失主所在的大学,并找到该学校的京东面签官(一般为大学生兼职),进行现场面签。

面签官仅对张某进行简单的问询式面签,就完成了初审,然后把初审材料发往公司后台,由公司后台进行最终审核。审核通过后,汪某利用审批通过的“京东白条”赊购额度在京东平台购买了一部6000余元的手机,并快递给张某。手机到手后,张某以原价八八折的价格进行销赃获利5200元。

第一单“生意”成功后,汪某和张某都尝到了甜头,两人开始招兵买马,进行大规模的骗购。“这种方式来钱太容易,也太快了,当我看到钱的时候,心态就变了。”

汪某雇佣张某谦、刘某良、刘某婷等人员,负责购买身份证和手机卡、查询学籍信息、注册京东账号,以及申请“京东白条”赊购业务和收货、发货及货物的变现;张某雇佣彭某为等15名人员冒充大学生,找面签官进行面签审核。汪某先后在各高校网吧和长沙火车站附近以每张300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90余张身份证。在案件中,他们分工合作,形成了一条骗、收、销完整链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