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因为在钓鱼的整个过程中,总是会或多或少的遇到小鱼闹漂或者闹窝的现象,有时候还会出现大鱼或者是滑鱼试探性的吞钩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浮漂出现不一样的漂相。刚刚接触钓鱼的钓鱼人,看到别的钓友总是一条一条的上鱼,而自己这里却一无所获的,往往会生出一些妒忌和羡慕,总觉得是自己的位置选择不是很好,总想着去别人的钓位试试。

秋季钓大鱼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下面就为大家讲一讲如何减少这种错误的出现,对钓鱼人可以有所帮助。避免精力和时间的浪费。

避免频繁的无规律的提竿

新手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频繁的提竿或者是没有任何的规律就提竿,不看浮漂的动向就提竿或者浮漂有了动向看不懂浮漂的动向胡乱的提竿。这是因为在钓鱼的整个过程中,总是会或多或少的遇到小鱼闹漂或者闹窝的现象,有时候还会出现大鱼或者是滑鱼试探性的吞钩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浮漂出现不一样的漂相。

这样就会让初学者很是头疼,大多时候分不清这些漂相的具体含义,就胡乱的提竿,导致提竿而不中,有时甚至会把鱼儿吓跑。

这种行为往往会使水中的鱼儿受到惊吓,就算想吃鱼饵也不敢往前凑了。所以初学者最好在调浮漂的时候可以使鱼漂的顶部上升了两目或者四目以后提竿,是最好的一个时间段,对于新手而言是比较有把握的。虽然不会让新手竿竿中鱼,但也会比胡乱的提竿收获大的多,而且属于稳定上升的一种方式,比较保险的提竿方法。

不要胡乱的更换饵料

钓鱼的时候常常会有钓友在钓鱼的时候更换饵料,这是因为在钓鱼的时候觉得饵料不是很适合,有时候不合鱼儿的胃口。出现这些问题就一定要跟换饵料。不过这种行为一般做起来还是有经验的老钓友比较好做,新手的话,就不太适合了,新手还是不要这样做了。

这是因为钓鱼人刚刚接触饵料,对这些都不是很了解,熟悉程度也比较差,就算是书本知识掌握的再细致、再丰富,实践经验很少,操作也不熟练。饵料的配比饵料的制作都不是很熟悉,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足。有时候面对小鱼闹窝,新手总会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处理,所以总是用更换饵料来解决。

这样的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可以看看是不是自己钓位选择上有所偏差,或者是钓点选择不是很恰当。没准换个钓位情况会有所改善的。当然还是要根据实际的鱼情做判断才行。

持之以恒,不要灰心

刚刚接触钓鱼的钓鱼人,看到别的钓友总是一条一条的上鱼,而自己这里却一无所获的,往往会生出一些妒忌和羡慕,总觉得是自己的位置选择不是很好,总想着去别人的钓位试试。

经常看到自己自己打好的窝里有好多的小鱼,总是不见大鱼的踪迹,或者说老是有小鱼上钩,就会丧失原有的激情和耐心了。有时候甚至会到别的地方找别的钓友聊天或者玩游戏什么的,如果这是鱼窝里出现了大鱼,往往会错过的。钓鱼往往是一个需要耐心的,需要可以在钓位上长时间的坐着的,可以守着鱼窝,需要很强的毅力才行,要持之以恒才行。

以上就是一些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些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可以改掉的一些问题,并不能困扰我们很久,只要足够用心,这些都不是问题。不过想要有所收获就一定不能忘记付出。

第一:下杆之后久等,窝里不进鱼,切勿一直抽窝或续窝。

出现这种情况,果断换钓位,这个地方就没有鱼,钓鱼打窝,是我们通常惯用的诱鱼聚鱼方法。但有的时候,打上窝料后不一定有鱼进窝;它会受到天气、钓饵、钓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二:下杆后没不久不见漂动,频繁换钓位,这样做多半空手而回。

一般打窝后在仲春后的夏秋时节,最快也得要30到40分钟,冬天,由于鱼儿少吃少动,喂窝后至少需要两小时左右

上面两条看似矛盾,其实是有质区分的,时间的长短,你需要根据自然影响因素以及你对当前水情鱼情的把控,说白了,需要你用经验来做判断。

第三:站高位一旦起鱼,切勿生拉硬拽

居高临下观漂是比较方便,但是上鱼后你会发现起鱼很费劲,靠岸举竿的垂直钓线,就大大减弱了它本来可以承受的斜平行拉力的柔韧度,千万不要死命的生拉硬拽,更不要直接用手去拉鱼线,这样不仅会容易跑鱼还有切线的可能,野钓建议大家用软杆,用杆子的腰力将鱼顶起,让鱼抬头来卸力。

第四:不一定是杆越多越好

初春和冬季时段鱼儿少吃、少动,多用一两根竿子确实是既不碍事又能多点中鱼机会,仲春后至夏秋入冬前鱼儿特别活跃的,看好自己手中的杆,渔获不会比用一堆杆子少。

第五:钓鱼不带护,起鱼不用抄

这一点,我经常在野钓时候看到,野钓本来是为了休闲娱乐,大家对渔获并没有那么看中,通常在水域面积广鱼密度小的区域垂钓,不上鱼则罢,一旦上鱼,个体较大时,你会发现想把它弄上岸其实挺难,费了不少劲溜了半天,鱼上来了,转头发现没有鱼护。哈哈 尴尬了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