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冷空气从哪来。冷空气从哪来。

标题:冷空气一波接一波,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标题:冷空气一波接一波,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大家还记得

寒露节气之后

一共来了几波冷空气了?

不管过去几波了

小编要告诉你的是

这些都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因为后面还有

源源不断的

冷空气

冷空气大举南下降温仍在持续

据中央气象台预测:

10月14日08时至15日20时,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以及新疆、青海等地的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4~6℃,其中,河南西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降温可达8℃以上,并伴有4~5级偏北风,阵风6级左右。渤海海峡、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北部和中部海域将有6~7级、阵风8级的偏北到东北风。中央气象台10月14日06时继续发布大风降温预报。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

未来

冷空气还将频繁“出镜”

当仁不让的成了天气舞台的"主角"

但是

冷空气的知识你知道吗?

冷空气从哪来?

冷空气跑得有多快?

最后去哪了?

……

想知道的都在这!!!

冷空气从哪来?

影响我国的冷空气都起源于北极地区,之后南下途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海拔高,同时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是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如同冷空气的"加油站"。冷空气在此加强堆积、积蓄能量,然后在高空西北气流引导下,最终爆发并不断南下入侵我国。

冷空气跑得有多快?

不同强度的冷空气移速不同,弱冷空气移速快于强冷空气和寒潮。不同强度的冷空气在陆地上移动的速度为每小时20至80公里,平均时速为50公里,相当于汽车在城市道路中的行驶速度。

冷空气最后哪去了?

冷空气南下抵达我国时,通常我国地面温度比冷空气本身要高,而且纬度越南地面温度越高。地面犹如加热器,和冷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使冷空气的温度不断升高,降温能力越来越差,最终失去冷空气的特征,就此"寿终正寝"。也有一些冷空气不甘心只在陆地上刷存在感,一路跨越高山平原来到海上,引发大风等恶劣天气。不过,最终冷空气还是难逃被海洋"加热"的命运,化作了海上的一缕清风。

夏天有没有冷空气?

我国一年四季都受冷空气影响,每年9月到来年4月是冷空气最活跃、实力最强劲的时段。夏季的冷空气也来自西伯利亚,普遍实力较弱,风力不大、降温后气温也不低,所以不易被人们察觉。同时,冷空气是降雨的主要推手,如华南前汛期、江南梅雨、华北雨季等,都是南下冷空气和北上夏季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冷空气的等级划分

和台风一样,不同冷空气的等级之分。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小于6℃的冷空气。

中等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的冷空气。

较强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寒潮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气。

冷空气如何监测?

简单来说冷空气的监测分为三步。

第一步

数据采集,监测站采集冷空气相关数据并进行传送。

第二步

计算,超级计算机可用模式进行计算,对冷空气的强度、路径等进行预测。

最后

预报员会商讨论和人工纠正,经过以上三个步骤,我们便得到了冷空气的相关信息,从而可以发出预报。

来源 | 气象e新

参考 | 中国气象报、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数据网

中国气象科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