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市荣耀:2006年,这座楚墓揭开神秘面纱!荆州再次震惊世界!

熊家冢墓地地处荆山余脉,位于楚故都纪南城遗址西北,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川店—马山古墓群中规格最高、布局最完整、代表性最强的大型墓地之一。经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2006年8月,荆州市对熊家冢墓地车马坑和部分排葬坑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系列报道《坚实的脚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今天关注《2006年,荆州熊家冢楚墓开始抢救性考古发掘》。

2006年,荆州熊家冢楚墓开始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江陵地名志》记述:“熊家冢,因埋葬熊姓祖先而得名”。熊家冢墓位于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张场村的一处偏僻小山岗上,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同时代古墓中布局最完整、规划最严谨、规模最大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

从1979年开始,荆州文物部门曾对该墓进行过3次大规模的勘查。初步探明,它由主冢、陪冢、车马坑、排葬坑和壕沟5部分组成,墓葬规模超过九连墩墓、马山墓以及包山墓等著名楚墓。熊家冢楚墓所在的纪南城附近是楚国高级贵族墓地群,从熊家冢墓的规模、规格而言,墓主人是一位楚王的可能性较大。

荆州市文旅委总工程师郑忠华介绍,由于熊家冢规模大,盗墓形势很严峻,已经勘探的结果显示,这个墓葬内有不少盗洞,而且多是早期留下的。由于暴雨冲刷和风吹日晒,有些墓冢的台阶逐渐裸露了出来等等的一些因素,让熊家冢的保护更为紧迫。

2005年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对熊家冢墓地车马坑和部分排葬坑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2006年8月,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州博物馆组成的考古工作队正式进驻熊家冢墓地,开始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曾多次参加并主持大型考古活动的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回忆说,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意见,考古仅对排葬坑和车马坑进行发掘,这两部分面积不大,坑也不深,工作人员依照考古工作程序,进行常规挖掘,不存在难度。王明钦说,以往考古,多是手绘图、相机拍照、摄像机摄像,而在熊家冢墓的考古工作中,较多使用了现代仪器,如专业激光扫描仪等。

从2006年8月到2009年1月,考古人员对熊家冢楚墓共发掘探方3万平方米。其中殉葬墓近40座,祭祀坑6座,小车马坑11座。

在主冢西侧发现的一座长131.1米的车马坑,是迄今发现的最长的战国时期车马坑,共发掘马车43乘,马164匹,出土各类器物2000多件套和4具殉人的遗迹,其中,最大的收获是坑内发现了3辆马车为6匹马驾1车,即一车六马。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青表示,这是目前国内发掘的最大的楚国时期车马坑,发掘出的很多文物非常精美。

熊家冢出土的精美文物

按照现行文保政策,“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因此,熊家冢的主冢、附冢迄今尘封未动。然而,仅从现有车马坑、殉葬墓的发掘成果来看,其奢华程度已然令人叹为观止。

《行风热线》近期上线安排:

10月28日荆州市税务局

10月29日荆州市烟草专卖局

播出频率:FM97.2 荆州之声

视频直播:无线荆州APP

播出时间:每天上午8:00-8:45

节目互动:热线电话8527585、12345、荆州之声微信公众平台

——  荆州之声  ——

来源:荆州之声记者佘国俊

编辑:刘成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