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和日本还都在全力扩充医疗防护物资产能,并加速新冠肺炎治疗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以提升防控疫情的能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和日本有很多合作和相互借鉴之处,两国防疫策略各有侧重,但防控重点都是阻断传播,尽量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运转的影响,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日本新冠肺炎疫情日趋严重,“钻石公主”号感染者超700人,日本本土感染者人数也已超300。为了应对疫情,日本已采取了学校停课的措施,要求企业实施错峰上下班、员工居家办公,北海道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疫情的严峻挑战,两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也有很多合作,但无论是整体策略还是具体措施,两国又都有很多不同。人们把两国的防疫措施进行对比,有人认为日本的防疫措施更为得当,而中国的管控过“硬”,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做法更为稳妥,而日本的防疫过“松”。实际上,中日两国防疫策略不同,是因为两国面临的疫情发展状况完全不同,不能简单对比两种策略孰优孰劣。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的暴发是“突如其来”的。人们开始对这种疾病缺乏了解,直到后面确定这种新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后,这种肺炎才被定名为“新冠肺炎”。当时,湖北医疗结构和公共卫生管理机构都措手不及,用于防护和治疗的器材、设备都准备不足,有些医务人员因防护不足感染。

疫情在中国暴发迅速,又恰逢春节假期,加大了防控的困难。由于春节放假,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大都停工,物流企业的运力也大打折扣,在疫情爆发之初,中国的防护用具生产企业受制于员工休假、原材料供应不足,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产能。春节放假还让城市地区的食品、日用品和防护用品销售都受到影响,部分地区“口罩荒”加剧了民众的焦虑情绪。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采取了封锁疫情严重地区交通、居民小区封闭式管理等措施。这类措施为医疗和科研机构掌握更多病毒信息、调运急需的医疗物资争取了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居民外出,也是在疫情突然爆发时减少感染人数的有效办法。中国还实施了医疗物资集中调配,在企业短期内无法完全恢复产能的情况下,这样做可以将有限的物资集中到最急需的地方。中国初期采取强力防控措施是现实所需,这些措施的“紧”和“硬”或许让人们一时难以适应,但作为应急之策,却有效的控制了疫情。

中国的防控措施起于应急,重点在“防扩散”和对武汉等地感染者进行集中救治。相比中国,日本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防疫准备,在救治感染者方面,压力也远小于中国。日本虽也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但疫情暴发后,中国及时向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通报信息,让日本可以充分了解这种病毒,并根据本国情况制定应对方案。感染者人数开始快速增加时,日本已有准备,防疫措施逐步加强,中国也向日本提供了检测试剂盒,日本可以更好实施排查和病毒传播路径分析。日本企业没有像中国企业一样受到休假影响,疫情对日本生产、运输的影响也比在中国小得多,因此日本可以及时扩充产能。日本也曾一度口罩缺货,但很快就将口罩产量提升到每周一亿个的水平。为了强化北海道地区的防疫能力,日本政府决定向北海道居民发放400万个口罩,就是得益于日本口罩产能的迅速提升。

日本民众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做防疫准备,对新冠病毒的了解也比较充分,因而能够有条不紊的实施“自主防护”。民众个人防护能力较强,也让日本政府和企业可以减少“硬性”防控措施的使用。日本选择更多依靠民众和企业“自主防护”的策略,一方面是因为民众对新冠病毒有了较多了解,防护物资储备也较为充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防疫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但是,日本的防疫也不是完全依靠民众自觉,在一些重点领域,日本政府也实施了比较积极的措施,比如要求全国中小学停课、强化入境管制等。

中国和日本有很多相同的防疫措施,比如学校停课,要求企业错峰上下班或让员工居家办公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中国和日本还都在全力扩充医疗防护物资产能,并加速新冠肺炎治疗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以提升防控疫情的能力。疫情在韩国、伊朗、意大利等国爆发,加剧了新冠肺炎在全球流行的风险,中国和日本都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在“防输入”上,两国也因此都加强了对疫情严重地区入境人员的排查。

中国的很多防疫措施都是因应急而起,随着防控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和医疗防护物资产能的恢复,中国的防控策略也在逐步转向“常态化”。为了降低人们就医时的交叉感染风险,中国的一些医院临时取消了部分门诊,这种措施虽有必要,但也给患者造成不便。为了解决疫情造成的看病难问题,中国医院采取了网上问诊等新诊疗方法,还有些医院恢复了门诊。企业产能恢复,北京等城市的防护用品市场供应日渐充足,商场、药店、加油站都开始出售口罩,口罩供应不足问题化解后,中国的复工复产进程也能进一步提速。

中国并不是“一紧到底”,而是随着防疫态势而逐步调整策略,日本也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佛系”,而是条理清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和日本有很多合作和相互借鉴之处,两国防疫策略各有侧重,但防控重点都是阻断传播,尽量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运转的影响,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新冠肺炎已对全球安全构成威胁,日中两国更需各展所长,积极合作,共同遏制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