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gix 解散全過程中 DGD/ETH 的價格走勢(數據來源於 TradingView )-

在下文中,“Digix” 泛指該項目,“Digix Global” 指 Digix 背後的團隊,而 “DigixDAO” 指由 DGD 代幣持有者管理的 DAO 架構。“金庫(Treasury)” 指 DAO 通過 ICO 籌集的可使用的以太幣。

注:爲方便起見,DigixDAO 解散投票的相關背景已移至文末。如果你對 DigixDAO 知之甚少,請從文末的 “背景” 部分開始閱讀,以瞭解整件事件的來龍去脈。

51% DAO

簡要回顧一下,今年一月份,由 Digix 項目發起的一項提案 —— 建議將 DigixDAO 金庫中的資金(從 ICO 中募集到的將近 386,000 個以太幣)歸還給 DGD 持幣者 —— 進入投票表決階段。DGD 持幣者可以質押其代幣(作爲投票信號)並投出贊同票、反對票或棄權。解散投票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才能通過:出席率要求(已質押的所有 DGD 代幣中必須有超過 40% 的 DGD 參與投票);多數票要求(簡單多數原則,贊同票佔比必須超過 50%)。更多細節請移步文末的 “背景” 部分。

作爲一輪註冊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的實時投票,我們可以通過分析 DigixDAO 的合約數據來分析選民的行爲。我們的分析調用的數據來源於一個私有的 GraphQL 實現和 DigixAPI。[ 1 ] [ 2 ]

投票權

由於 DigixDAO 的投票系統採用一幣一票制(1T1V,one-token-one-vote),所以我們觀察了那些參與瞭解散提案的選民及其各自所質押的金額。如果你想更深入地瞭解如何用投票理論來分析鏈上投票系統,下面這篇來自 Jake Brukhman 的關於 Banzhaf 投票指數的文章不容錯過。

區塊鏈選民是啞巴麼?

通過按照質押的金額排序,篩選出排在前面的合格選民,可以明顯地看出投票權的集中。

- 質押量排在前 25 的選民(完整的名單 在這 )。橙色高亮的部分是前 4 位選民。-
  • 累計質押量(cumulative_stake):從排第一的選民開始累計的質押代幣總量
  • 累積質押量佔出席率要求的比重(cumulative stake % of quorum):累積質押量 / 出席票數要求 (408K)
  • 累計質押量佔多數票要求的比重(cumulative stake % of quota):質押量/累積質押量
  • 累積質押量佔出席率要求的比重(從下往上計算)(cumulative stake % of quorum (bottom_up)):從質押量最小的選民開始,累計的質押代幣總量/出席率要求(408K)

要想達到出席率要求(基於 質押總量 ,該值確定爲 408K),只需要前 4 位選民參與揭示投票階段即可。更扎心的是,從累積質押量佔指定票數的比重(從下而上計算)可以看出,如果前 4 位選民棄權,那麼即便其它所有選民都參與了投票,也無法達到出席率要求。

至於要形成多數票,只要前 4 位選民的投票一致,他們就能控制多數票(即大於 53% 的選票)。

因此,如果將前 4 位選民視爲一個質押了 440K 代幣的聯盟,則該聯盟完全控制了投票:(a)完全決定了投票能不能達到出席率要求;(b)隻手遮天,單方面決定了提案結果。(在投票理論中,這類關鍵的選民被稱爲 獨裁者 。)

- y 軸:累計質押量 / 出席率要求票數 -

468K 聯盟

請注意,我們的核心假設是那些高亮的地址集合屬於同一個聯盟,而這一假設在當時不一定站得住腳。沒有辦法確定最前面的那些地址具體屬於誰,也無法確定這些地址是否被非 Digix Global 團隊所控制。

有趣的是,隨着對鏈上數據的研究逐漸深入,我們發現了一個由以下地址組成的潛在聯盟。

> 0x2479f13aa8cb50ce134fee0f32e837493a115699
> 0xdb569e2a5af89d492bda0d2bd567c5e5c525c94e
> 0x7006e83f868f1ff893053c100a5cfb39ef586002
> 0x741eb925138c2906ca870fd1100ccf4e8e7893e9
> 0xc203f2019054fce9635b4581c00fef50b91c9851
> 0xd5b4f094d0414bed35cb63820895085db8e6687c

我們注意到,上面這一組地址是前後腳(每筆交易間隔幾分鐘)將其代幣質押到 DAO 合約中的。[ 3 ] 自從 ICO 以來,這組地址彼此之間發送了大批的 DGD 代幣。甚至其中一些地址的交易所 充值/提現 地址都一模一樣。[ 4 ][ 5 ][ 6 ]

-質押量前 25 的選民(完整的名單 在這 )。綠色高亮部分即爲問題地址。-

僅僅依靠 Etherscan,我們還無法得知這些地址背後的具體身份。但是通過前面的模型,我們知道一個質押了 440k 代幣的聯盟就足以控制投票。如果將這組問題地址視爲一個聯盟,該聯盟一共質押了大約 468k 代幣,超過了 440k 的閾值。而如果該聯盟參與投票,則同樣適用於上述模型,因爲該組地址行動一致,會對投票結果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2020 年 1 月 18 日上午 3 點(協調世界時),選票提交期結束 —— 因此我們上圖所示的選民羣體也已經確定了下來。如果這組問題地址真的是一個聯盟,他們就會知道解散的結局已經註定,因爲他們可以確定自己擁有對投票結果的控制權。市場上任何低於金庫資產兌換價(0.193 DGD/ETH)的 DGD 代幣都將被成爲留在桌子上的錢(譯者注:因爲 DGD 可換出金庫中的 ETH,因此,買入低於這個比率的 DGD 就成了穩賺不賠的買賣)。大約在同一時間,二級市場上的 DGD/ETH 價格從 0.14 飆升至 0.17(回報率爲 21.4%)。至於這些買家究竟是聯盟成員自己,還是其他感興趣的第三方參與者,就不得而知了。

事後分析

2020 年 1 月 20 日,贊同票的激增證明了468K 聯盟的存在。起初被發現在同一時間窗口內提交投票的這組問題地址,還被發現在一個 20 分鐘的時間段內一起連續調用 DigixDAO 合約中的 reveal_vote (公開選票)函數。[ 7 ]

-公開贊同票的時間順序-

-468K 聯盟調用 “揭示,投贊同票(Reveal, vote yes)” 函數的記錄-

根據對投票權重的分析和投票結果,在投票結束之前就可以明顯地看出,解散提案必將通過,因爲沒有足夠的質押量來推翻簡單多數。鑑於此,我們預計 DGD/ETH 的智能合約將於本季度末公佈,屆時 DGD 的持有者可以將其手中的代幣兌換成以太幣。

關鍵收穫

着眼於長期價值的治理。DigixDAO 的成功解散表明去中心化治理可以運行,但也絕非完美。鏈上數據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整個網絡的狀態 —— 在某些情況下還能揭露套利型基金的潛在動機。這一次,由於進度遲緩,Digix 社區選擇解散該項目。但着眼未來,具有長遠眼光的項目方和利益相關者必須求助於長尾的質押者,並提出反對此類解散的理由。

投資者範圍。儘管 Digix 揹負着舊 ICO 時代的包袱,但如今的團隊已經不再採用完全去中心化的融資模式了。相反,各路團隊在項目的早期階段就會出售其股權。如此一來,今天的團隊就必須確定這個接受融資的公司在網絡中的位置,因爲價值究竟如何流轉,在最初似乎是由股權投資者決定,但最終是由網絡的代幣投資者決定的。隨着這些網絡的不斷擴張及其代幣持有者的成熟,需要調整相應的激勵和分配,使得這些網絡和公司在早期階段有人挺身而出進行引導。圍繞着這一方向,風險收益最終會根據風險的不同而歸屬於合適的類型投資者。

資產市場基礎設施。Digix 採用的 ICO 結構及代幣分配方式導致其市場流動性相對不足。有了更富流動性的買賣盤,在加上借貸市場,此類治理系統未來會創造出更加充裕的套利機會。由於在這種情況下套利以 ETH 計價,因此基金可以將套利機會包裝成 ETH 多頭頭寸 —— 或者,精明的基金也可以在交易期間對沖 ETH 的市場風險,獲得純粹以美元計價的升值。在未來,交易所支持代幣投票將提高持幣者質押投票的意識,促進選民的參與。

回顧過去,Digix 是首批定義了資產背書型代幣模型的項目之一。今天,我們可以將其視爲衆多資產背書型代幣的前身,而 這類形式的穩定幣 數量正不斷增加。DigixDAO 也是第二個舉世矚目的 DAO 項目。這一案例研究講述了一個獨特的加密套利故事 —— DAO 的密碼經濟學與投機市場相互衝突 ,進而導致了項目的解散。[ 8 ] 當我們再次看到網絡及其資產規模開始擴張時,Digix 的案例研究值得回顧一下。

背景

願景重置

Digix 項目一開始試圖在區塊鏈上用 ERC-20 token 來表示現實世界資產的所有權。它構建了一個基礎設施和後端來表示用黃金背書的代幣(被稱爲 “DGX”)。[ 9 ] 根據 Digix 的白皮書, DGX 代幣的持有者可以通過 Digix 網絡從將其代幣兌換爲存在參與者倉庫(即所有參與者存放金條的地方)中的金條。

爲實現這一願景,Digix Global 於 2016 年第一季度進行了 ICO,這也是首批基於以太坊進行 ICO 的項目之一。該項目一共籌集了大約 466,648 枚以太幣(這在 ICO 時價值約 6 百萬美金),並銷售了 170 萬枚 DGD 代幣(總供應量爲 200 萬枚)。[ 10 ] 這是以太坊上繼 2015 年 Augur ICO 後第二個明星 ICO ,在 9 分鐘內就被搶購一空。

DGD 的價值定位就是該代幣的持有者可以投票表決要求金庫(用 ICO 時募集的以太幣)資助的天。這些提案將推動 Digix 生態系統的發展併爲 DGX 創造更多的需求。在 DGX 交易過程中收取的所有交易及逾期費都將返還給 DGD 持幣人。[ 11 ]

而在四年後的 2019 年,Digix 和 DGD 持幣者所面臨的情況發生了改變。

美國 KYC。Digix Global 頒佈了 KYC 政策,以禁止美國的持幣者參與到 DigixDAO 平臺中來。[ 12 ] 這就限制了可以參與投票的選民數量。

手續費基本面。從 DGD 買家和持幣者的視角來看, DGX 平臺的低使用率導致大家沒有油水可得。只需瀏覽一下 DAO 的收益管理合約就可以發現,自從 DigixDAO(2019 年 3 月)上線以來,只有大約 1,000 枚 DGX (按發佈當天的價格算,價值 5 萬美金)被支付到了 DAO 中。相較於項目解散前質押在 DAO 中用於投票的 DGD(約爲總供應量的一半) 的價值而言,前者不足後者淨值的 1%(以美元計算)。[ 13 ]

金庫中的以太幣價值。最爲重要的是,金庫中募集到的以太幣本身已經升值。以太幣的價格相較於 ICO 時(大約 11 美金)已經上漲了 10 倍,並且當初 ICO 募集到的以太幣還剩 80% 保留在金庫中。金庫的市場價值(即 DAO 的 “賬面價值”)相較於治理資產 DGD 的市場價值而言已不可同日而語(從 6 百萬到 6 千萬,以美元計價)。

解散之路

歷史上,DGD 的交易價格一直低於 DAO 的賬面價值,後者簡單來說就是金庫中的以太幣數量除以總的 DGD 流通量。普遍的假設是:DGD 持幣人無法直接從金庫中取錢,只能指導金庫如何使用這些錢。然而,這只是在玩文字遊戲,因爲 DAO 沒有理由不能把錢退還給 DGD 持幣者。這一問題在 2019 年第三季度開始顯露出來。

2019 年 8 月,一名社區成員在 DigixDAO 中提出了一項提案(題爲 “ 關於銷燬 DGD 換回 ETH 的功能提案 ”),提議用 DGD 代幣換回金庫中的以太幣。[ 16 ] 此前,金庫中的以太幣一直用於市場營銷、社區招聘和業務發展。鑑於上面提到的不斷變化的情況,這一提案允許那些利益受到侵害的 DGD 持有者離開這個項目。 該提案引發了源源不斷的廣泛討論和撤銷提議

有趣的是,提議者並沒有要求榨乾整個金庫的資金,只是提供了另一種兼容各方利益的辦法。然而,社區成員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對項目進展的失望,並強烈呼籲大家投票支持部分解散該項目。[ 17 ]

下圖是投票的統計數據 —— 高亮的行分別是出席率要求(quorum)、贊同票(yes)和反對票(no)。

出席率要求是進入 揭示投票階段(Reveal Phase) 所要求的最低質押數量(以 DGD 爲單位)。多數票要求(quota)是總贊同票數與總投票數的比例,其被設定爲 50%,符合簡單多數的投票原則。

必須同時滿足出席率要求和多數票要求,提案才能通過。

- 鏈接 -

這輪投票達到了出席率要求,然而因爲贊成票只達到了約 32%,該提案只能下架。

但是,仔細看投票數據,就會發現 Digix Global 團隊的四個錢包中有三個錢包投票反對該提案。這是創始團隊第一次對一個 DAO 提案表示反對。[ 18 ] [ 19 ] [ 20 ]

Digix Global 團隊的這三個 地址一共抵押了 124,019 DGD(投反對票的總抵押量爲 175K),如果這些不計入反對票的話,實際上會導致投票結果倒向贊同陣營,提案將被通過。這表明,圍繞 DigixDAO 金庫的管理,不同參與方已成劍拔弩張。

解散提議

值得讚揚的是,該提議被駁回之後,Digix 團隊對社區的意見和動態做出了回應,並決定提出一項滾動銷燬代幣的提案 —— 名爲 Ragnarok [ 21 ]。

提案公告: Ragnarok 項目(爲 DigixDAO 集成一種解散機制)

這一由團隊提出的提案將建立一個機制,用於銷燬 DGD 並按比例換出金庫中的 ETH。金庫持有的以太幣數量與 DGD 的總供應量的比值大約爲 0.193 DGD/ETH,而在滾動銷燬提案放出之時,DGD 的市值只有上述賬面價值(或者說 “資產淨值”)的 50%!

儘管團隊聲明他們反對項目解散,但其種種行爲已經向社區傳遞了默許的信號。

  • 該解散提案及其參數由 Digix Global 團隊提出。該團隊起草了正式的提案,並部署了可以銷燬 DGD 換回 ETH 的智能合約,
  • Digix Global 聲明他們不會參與此次投票,然而他們的代幣質押推高了出席率要求。因爲 Digix Global 質押了 166K DGD,所以出席率要求提高了 40K。
  • 即便該提案未獲得通過,解散提議也會作爲一種持續的強制性功能,在每個季度被投票表決。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內容僅供參考與討論之用,不應作爲某項特定投資決策的依據,也不應被解讀爲有關任何投資的要約、建議或招標。作者不爲本文中討論到的任何公司、項目或代幣背書。文中展示的所有信息都符合其 “原貌”,保證沒有任何形式的明示或暗示,任何過度解讀都可能招致錯誤。CoinFund Management LLC 及其附屬公司可能在本文所討論的代幣或項目中持有多頭或空頭頭寸。

(完)

原文鏈接: https://blog.coinfund.io/digixdao-divorce-story-6ed74b00e2bd

作者:Ryan Youngjoon Yi

翻譯&校對:曾汨 & 阿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