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19年6月14日,寧王朱宸濠在封地南昌起兵,宣稱是奉了皇太后密旨,命令他帶兵入朝。朱宸濠自稱皇帝,改年號爲順德,率軍10萬從鄱陽湖東下,打算直攻安慶,最後拿下南京,以南京作爲都城。

不過寧王此次起兵謀反,僅43天便被朝廷平息了。寧王謀反蓄謀已久,這次率領10萬精兵也是來勢洶洶,按理來說,能夠43天就將他擒獲,朝廷效率還是不錯的,爲何明武宗卻高興不起來呢?

我們先來看看事情的經過,大家就會明白,明武宗爲何不高興了。

寧王起兵謀反,僅43天便被平息,爲何明武宗卻高興不起來

明武宗劇照

朱宸濠是朱權的玄孫,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元璋時期分封藩王,將天下分給兒子們做封地,並給予他們極高的權利,地位僅次於皇帝,在他們面前

“公侯大臣伏而拜謁,無敢鈞禮。”

有了明朝親王的身份,使得朱宸濠倍加狂妄。當時明武宗寵信宦官,朱宸濠便收買了這些宦官。朱宸濠一直有謀反的心思,也有不少風聲吹到明武宗耳中,但由於這些宦官都爲他說好話,明武宗便對朱宸濠深信不疑。

可是朱宸濠做事很高調,不僅在封地自稱皇帝,還叫手底下人爲皇帝侍從。他到某地去辦事,還要求當地的官員穿上正式的朝服,將他當作皇帝來服侍,引起很多官員不滿。寧王的行爲漸漸傳到宮裏,當時明武宗最信任的是江彬和錢寧二人,但二人站在對立面。

寧王起兵謀反,僅43天便被平息,爲何明武宗卻高興不起來

明武宗劇照

錢寧被寧王收買,屢次在武宗面前替他說好話,江彬認爲這影響到他的利益,便建議明武宗收回寧王的護衛。明武宗這纔開始感到懷疑,便派人去收回寧王護衛,並着手調查此事。當然這件事是真的,這便發生了文章開頭那一幕,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寧王朱宸濠正式起兵謀反。

七月十三日,安慶被寧王軍隊包圍。大將王守仁聽說寧王起兵,決意帶兵平叛。王守仁料想朱宸濠此次圍攻安慶,一定傾盡主力,因爲他要保證一舉奪取南京。那麼這時候他的老巢南昌,一定沒什麼兵力防守,王守仁就打算直攻南昌,以解安慶之危。

寧王起兵謀反,僅43天便被平息,爲何明武宗卻高興不起來

王守仁像

事實果然像王守仁預料的那樣,朱宸濠當真只留了少數兵力鎮守南昌,聽說南昌失陷,他不得不撤兵回去解救。兩軍在鄱陽湖展開大戰,王守仁效仿當年赤壁之戰,以火攻之計燒燬了寧王的戰船。最終寧王朱宸濠,及其黨羽全被擒獲。

從起兵到被擒,僅僅過去了43天,明武宗什麼都還沒來得及做,叛亂就被平息了。如果換做其他皇帝,肯定十分高興,並要大加封賞王守仁。可是明武宗卻高興不起來,甚至沒有給王守仁任何封賞,這是爲什麼呢?

寧王起兵謀反,僅43天便被平息,爲何明武宗卻高興不起來

寧王朱宸濠劇照

筆者認爲這和明武宗的性格有關。

明武宗是什麼性格呢?就是貪玩。正德十二年,蒙古小王子來犯,明武宗不聽羣臣勸諫,堅持要御駕親征。沒想到在明武宗的英明指揮下,小王子大敗,這一仗成爲明武宗一生最自豪的功績。

兩年之後寧王起兵謀反,這時明武宗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要自己親自去平亂,再次在百官面前展示一下自己。可王守仁倒好,在完全沒通知自己的情況下,就率先拿下寧王,讓明武宗失去了顯擺的機會,明武宗能不記仇嗎?

寧王起兵謀反,僅43天便被平息,爲何明武宗卻高興不起來

王守仁像

那王守仁爲何敢在不通知皇帝的情況下,就私自去平息寧王叛亂呢?因爲當時王守仁正奉旨前往福建,去平定那裏的叛亂。沒想到還沒走到目的地,就聽說寧王叛亂了,正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寧王叛亂是大事,況且他馬上就要攻取安慶了,王守仁在權衡之下,決定先解決寧王一事。

就是因爲這樣,明武宗就算不滿王守仁私自處理,也不能責怪他,畢竟平定寧王叛亂,王守仁是頭功。這是明武宗不高興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和皇帝身邊的佞臣有關了。

明武宗聽到寧王叛亂後,便立即決定要御駕親征,而且已經率軍去了。可是還沒到,就聽說寧王已經被擒,這時候他就不高興了。身邊的佞臣見狀,知道皇帝的心思,就想派人去勸說王守仁,讓他把寧王放了,好讓明武宗親自抓他一次,滿足皇帝的虛榮心。

寧王起兵謀反,僅43天便被平息,爲何明武宗卻高興不起來

明武宗劇照

沒想到該配合皇帝演出的王守仁,卻選擇視而不見,他直接將寧王交給太監張永,之後就稱病回去了。明武宗想親自抓寧王不成,原本就不高興,後來衆人給他出了這個主意,讓他重新有了希望,沒想到王守仁不配合,這樣一來,皇帝就更不高興了。

正因爲明武宗的虛榮心沒得到滿足,所以平亂首功的王守仁,一直沒得到任何封賞,直到嘉靖皇帝即位,纔對他封官進爵。

我認爲王守仁的能力是肯定的,只可惜他遇到了明武宗,王守仁又不想陪他玩小孩子游戲,便遭到皇帝的冷落。好在明武宗也算是非分明,沒有因此報復王守仁,嘉靖皇帝即位後,十分重用他。

嘉靖七年十一月,王守仁病逝,明穆宗時期,追贈王守仁爲新建侯,諡號“文成”。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