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環境是我們人類工作勞動、生活居住、休息遊樂和社會交往的空間場所,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在人居環境領域都面臨着各種各樣的問題,爲此,由清華大學、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聯合主辦,建築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所屬建築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城鄉規劃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協辦,於2015年推出了“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學年獎力圖以走向整合的人居環境這種意識來克服由於專業的分化帶來的隔閡,從而建構一個更爲健康的人居環境審美體系。目前該獎項已走過了5個年頭。2019年4月19日,2019年第五屆“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啓動新聞發佈會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A301報告廳舉行。

2019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啓動

第五屆“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啓動新聞發佈會現場嘉賓合影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莊惟敏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方曉風教授,東北大學藝術學院副院張書鴻教授、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杜守帥教授、江南大學周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李朝陽副教授,天津大學趙偉老師,北京理工大學王濤老師,李美寒老師,北京工業大學李明老師、北京工業大學劉宇老師等,以及包括樂居財經在內的現場五十餘家新聞媒體共同出席了本次啓動發佈會。

2019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啓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王旭東老師主持發佈會

據介紹,“學年獎”啓動五年以來,受到相關專業院校師生們的支持和熱情參與,累計有近萬名師生參與了學年獎的活動,同時學年獎也得到了各界媒體的關注和大力支持。在過去的四屆當中,學年獎的展覽、論壇以及年會先後走近了廣州美術學院、大連理工大學、華東大學、四川美術學院以及西安建築大學等高校,2019年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展覽及頒獎典禮將在江南大學舉行。

400多所國內院校師生參加學年獎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組委會副主任委員兼副祕書長方曉風教授,首先對2018年學年獎做了一個簡單的回顧。

2019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啓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方曉風教授做大獎回顧

他說,學年獎走到第五年了。學年獎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它是中國唯一一個綜合了四個一級學科的專家來評審的獎項,這在空間類設計裏的確有很強的特點。總體來講,從前四屆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們收錄作品的數量逐年增長,參加院校數量也是逐年增長的。去年還有國外的學生作品參與了這個獎項的評選。

學年獎的主辦單位是清華大學和教育部的高等學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協辦單位是建築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所屬的三個一級學科的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分別是建築學分委員會、城鄉規劃專業分委員會和風景園林專業分委員會。加上主辦單位的設計學類教指委,實際上融合了四個一級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作爲這個大賽的主辦和協辦單位,這是這個獎項的一個重要特點。之所以用這樣的組織構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希望融合各個專業的共識,在評審交流過程中進一步凝聚共識,增加學科之間的交流。

去年頒獎典禮和學會承辦單位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術支持是《裝飾》雜誌和《世界建築》雜誌。在經費方面我們也得到了清控人居集團和築巢投資集團兩個單位的支持。在此感謝這兩家企業的支持。

2019年“學年獎”主題:可持續設計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組委會主任委員莊惟敏教授給今年學年獎做主題闡述。他說,學年獎第五個年頭了,確實有它非凡的意義。一方面,前面四年所經過的題目就是一個印證,更好詮釋了由四個一級學科組成的人居學年獎的關注點以及它的社會責任。今年的題目是曉風老師提議的,叫設計可持續。

2019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啓動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莊惟敏教授做主題闡述

其實關於“可持續”這個詞,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因爲這個詞對於大家來講不陌生了,但還是很有必要在這兒做一點點解釋,也算是跟各位,包括未來參賽以及未來評委們一起來探討關於這個主題,我們怎麼樣能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便於下一個環節的發佈和競賽的設計組織。

1987年在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第一任的挪威女首相布蘭特蘭夫人在她的一篇報告,叫我們共同的未來。在這篇報告裏首次,相當於官方提出來了可持續發展這個概念。在這之前,我也追溯了一下,有各種提法,比如臺灣地區叫做永續,中國有些學者也提過叫做適宜等等。但是在那次之後,“可持續”這個概念就變成了全球公認的。

莊教授說,因爲到今天爲止,30年過去了,國際國內都經歷了重大社會的變遷。當然這個概念已經最明確地反映在今天的各行各業裏,特別是在人居這幾個學科,從設計、建築、規劃、景觀。在這樣一個大的旗幟下,人和環境從來就沒有分開過。所以今天我們再重新聚焦在這樣一個可持續發展層面,它意義非凡。

莊教授繼續闡述說,在第五屆裏,我們更重要、更明確地把可持續提出來,這裏麪包含人和環境的關係問題,包含着建成環境和未來要設計的環境的問題,這裏面還有歷史和技術、文化和發展等等。這些東西看起來有很多可以解讀的地方,爲了便於落地,真正讓學生們參與,能夠在設計裏邊體現。

莊教授說,第一,關於設計的理念。我們說可持續發展按照剛纔的解釋,實際上是指人與環境的關係,即建成環境和未來設計環境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意味着兩者和諧發展、可持續循環利用等等。真正的要解讀這個題,我們說設計可持續,怎麼樣在設計裏面體現?或者說我們作爲評委,我們的關注點在哪裏?同學們來參與這個競賽,落地點,在你的圖紙上重點又在哪裏。我們提出幾點跟大家分享一下。

1、綠色設計。這個也是在可持續發展之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提出來的,所謂綠色設計包含若干個概念在裏面,首先用綠色的設計手法,就是我們設計方法本身不是通過高能耗的對且,而是通過巧妙的材料運用、巧妙的技術以及全生命週期的一種循環,在這裏可以提出幾個關鍵詞,一個關鍵詞叫綠色材料。第二個關鍵詞叫重複可拆解。所以在我們的設計過程中可能會關注這幾個點,當然這個是開放的,大家可以解讀什麼叫綠色設計。但是至少在評審過程中會關注它。

2、生態設計。它關注的點是什麼呢?我們說生態設計實際上指的是生命週期的過程,所以生態設計的關鍵點可以概括爲節能措施,你這個房子裏運用的一些能源消耗、平衡等等。還有再生能源的運用或者清潔能源的運用。還有循環利用的問題,這些都可以通過巧妙的設計,比如說被動式、主動式、太陽房的運用等等,這些都可以融合在我們說的生態設計這個範圍裏面。再具體一點,比如說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材料消耗。這讓我想起來曾經有一屆世博會,一位非常著名的美國建築師富勒,他提出來的美國館是一個12面體的球,他號稱用了最少的材料來實現,這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還有就是對水、空間、土壤污染的排放的控制,以及減少噪音、減少震動、減少放射性電磁干擾的污染的控制,以及減少廢棄物,這些都屬於生態設計。所以剛纔說的關鍵詞是節能、再生能源、循環利用等等。

3、產品服務的系統設計。不僅僅是建築本身的綠色,而後我們強調它在環境裏面的全生命週期的生態概念,再大範圍就是產品全系列的系統概念,包括系統化、整體化、裝配飾。哈佛大學這位新的院長,本身也是建築師出身,自己有一個事務所,叫WW事務所。他的特長是社區建造。他強調的整體就是我們說的系統概念,你能不能提出一個整體的方案,不僅僅是在設計上,也許在另外一個環節上,但是在整體方案裏你是最優的。我們會發現很多設計很精彩,也很吸眼球,但是他只抓其一點,不極其餘,這就不是我們倡導的系統化的生態設計理念。這裏整體化的,比如裝配飾或者魔術化的,減少的現場製造、運輸、能耗過程,它是跟整體產品提出有關的,設置你設計出一套產品,工廠可以預製化的。

4、偏重於人類社會整體價值觀,他爲了社會公平和諧而做設計,這裏面牽扯到尊重本土文化,強調全球統一的價值體系,強調社會公平,強調環境友好,尊重生活方式。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堅持的。當我們看到一個很精彩的項目、精彩的設計,它源自於一個地方文化,你把它詮釋的很好,又面對今天的生活方式解讀的很好,再次呈現,我們也認爲它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建築。

“學年獎”評審標準確定一共8個方面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組委會委員李朝陽教授介紹了大賽的參賽範圍、獎項設置、評審標準、參評要求以及賽事安排。

2019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啓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李朝陽副教授介紹參賽方案

他說道今年的大賽與和往年相比變化不大,範圍主要涉及到設計、建築學、景觀學、風景園林設計、環境設計、室內設計以及藝術設計等相關專業。大學生、研究生都可參加,類別分爲本科組和專科組,並分爲城市設計、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這四大板塊,專科組分爲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

本科組獎項設立有建築設計金獎、銀獎和銅獎,包括入圍獎若干名。專科組的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分爲金銀銅獎,另外設立了指導教師獎和優秀組織獎。作品應體現對社會、文化、歷史及環境的關注,有正確的價值導向,有明確的設計目標和問題意識,能清晰地表達設計分析思路和設計思考過程。

大賽最終的獲獎作品展覽和學年獎的年會以及頒獎典禮都會選擇一個院校進行。2019年最終的展覽和年會,經過組委會商議,決定與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共同舉辦。

評審標準:

1.應體現對社會、文化、歷史及環境的關注,有正確的價值導向;

2.有明確的設計目標和問題意識;

3.清晰地表達設計分析思路和設計思考過程;

4.設計的調研和分析,也即其設計思維和設計邏輯應該是設計的一部分要特別體現出來,倡導創新性和獨特性的符合設計目標邏輯的設計成果;

5.包含符合國家相關專業規範要求的完整的設計圖紙內容;

6.通過效果圖、實體模型照片等方式客觀真實地表達設計效果與設計意圖;

7.關注結構、材料構造、及設備技術條件等工程技術可行性問題;設計涵蓋多重因素,不僅僅是停留在視覺層面,很多相關的東西都要通過設計呈現出來。

8.版面要求圖文並茂、內容完整、表達清晰。

參賽方法:點擊報名參加。

參評要求是集體報名,也允許個人報名參與。

頒獎禮地點確定:江南大學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獨守帥教授在新聞發佈會上談到江南大學將要策劃安排11月份的頒獎典禮展覽和年會,並介紹了前期的準備工作、組織時間節點、籌備工作會議流程,並談到了年會責任分工和作品評審、開幕式與論壇,以及工作執行安排。

2019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啓動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杜守帥副教授介紹作品展覽以及頒獎典禮安排

廣大學子可報名參加2019年第五屆“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大賽截止報名時間是2019年7月10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