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展覽通過展出老傢俱、老物件、舊照片等元素,突顯近現代閩南僑鄉及海外僑居地風采,閩南民衆及華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向民衆展現豐富多彩、一脈同源的兩岸及海絲華人社會傳統文化,彰顯心相繫、血相融的兩岸骨肉親情與中華文化的強大凝聚力,同時展示海滄“人文精神”、傳統“耕讀文化”、“保生慈濟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此活動是海峽兩岸民間信仰盛事之一,來自海內外近2000人匯聚海滄青礁慈濟祖宮祭祀先賢,共同傳承和弘揚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等保生慈濟文化。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在廈開幕

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在海滄開幕。(海滄區宣傳部供圖)

東南網4月23日訊(本網記者 劉瑋)22日上午,以“慈濟緣連接兩岸情 新時代共築中國夢”爲主題的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此活動是海峽兩岸民間信仰盛事之一,來自海內外近2000人匯聚海滄青礁慈濟祖宮祭祀先賢,共同傳承和弘揚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等保生慈濟文化。兩岸嘉賓還將在海滄開展蓋鄉鎮、社區、宗親、青年等多層次的交流。

據瞭解,2006年,首屆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舉辦,這是青礁慈濟宮立廟855年來,海峽兩岸及海外信衆首次相聚青礁慈濟宮共同祭拜保生大帝。

迄今,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已成功舉辦十一屆,吸引超過5萬人次臺灣同胞參與,成爲兩岸交流的“燙金名片”,成爲廣大中華兒女,特別是兩岸中華兒女凝聚親情、深化認同、守望相助的重要文化資源。

當天,與保生大帝信俗緊密相連的海滄蜈蚣閣一出現,就吸引了現場無數目光。相傳,當年保生大帝吳真人一生行醫救濟百姓,大多以蜈蚣爲藥引,後人爲表達對他濟世爲民高尚品德的敬仰,自發形成了蜈蚣閣這種祭拜民俗,表達了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臺中元保宮主任委員賴信雄表示:“兩岸來自同一個根,尤其通過保生慈濟文化的傳承,兩岸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我們幾乎每年都會來海滄,學習如何讓廟宇香火鼎盛,學習文化傳承。海滄青礁慈濟宮的811級臺階,是宗教文化、歷史文化和兩岸情感的堆積。通過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的舉辦,讓兩岸民間的情感交流更加融洽和密集。”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首先彰顯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尤其是臺商投資區30年艱苦創業的偉大,讓海峽兩岸和海絲沿線的中華兒女都能感受到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前景,同時還彰顯了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保生慈濟文化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支脈,兩岸同根同宗,通過保生慈濟文化、閩南文化和中華文化緊緊聯繫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滄區文化館開始的“閩南僑鄉舊影展”,是本屆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的配套活動,4月24日之後,將陸續在慈濟東宮廣場、瑞青宮、新垵正順宮展出。

此次展覽通過展出老傢俱、老物件、舊照片等元素,突顯近現代閩南僑鄉及海外僑居地風采,閩南民衆及華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向民衆展現豐富多彩、一脈同源的兩岸及海絲華人社會傳統文化,彰顯心相繫、血相融的兩岸骨肉親情與中華文化的強大凝聚力,同時展示海滄“人文精神”、傳統“耕讀文化”、“保生慈濟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在廈開幕

海滄蜈蚣閣吸引現場無數目光。(海滄區宣傳部供圖)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在廈開幕

令人血脈噴張的新垵五祖拳表演。(海滄區宣傳部供圖)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在廈開幕

臺灣同胞們表演有特色的少數民族舞蹈。(海滄區宣傳部供圖)

相關文章